分享

成都出土石刻阿育王瑞像研究

 戈壁的大军 2019-09-16

  【摘  要】自1937年至2014年,成都地区陆续出土了9件南朝梁至北周时期的石刻阿育王像。这批造像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阿育王像实物资料。结合造像题刻及相关文献可知,这类造像的性质为瑞像。阿育王瑞像的样式受到了犍陀罗、马图拉造像的影响,但同时又有本地特色。综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及莫高窟第72窟的壁画可知,阿育王瑞像的样式是通过先丈量造像,然后按比例临摹的方式传播开来的。阿育王瑞像分像身、头光、莲座等三部分示现的灵瑞故事,实际上是佛教文献对造像结构的神秘化叙述。

  【作  者】董华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期  刊】《敦煌学辑刊》 2017年第1期

  【关 键 词】成都 阿育王瑞像 造像样式 造像结构

  佛教造像种类繁多,阿育王瑞像是其中的一种特殊造像。关于这种造像,文献中多有记载,但长期以来缺乏实物证据。随着成都地区一批南北朝时期石刻阿育王瑞像的发现,大大丰富了研究的基础资料。目前,学术界对阿育王瑞像的来源、特征及其在中国的流传等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④。但此类造像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还未被充分发掘出来。2011 O13年,笔者联合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②,共同对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整理。基于此次调查,本文拟就阿育王瑞像的样式、结构等问题做一研究。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成都地区石刻阿育王像的考古发现

  成都地区石刻阿育王像的发现始于1937年,其时,当地农民在成都西郊的万佛寺遗址耕田时掘出一批石造像。这批造像大部分被当时的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1950年时人藏四川博物院①,其中有3件阿育王立像,今分别编号为“川博12、13、14号立佛像”②,其基本情况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