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块流传300年的酱肉也难逃失传的命运

 Mix杨林 2019-09-16

重启智慧  重视文化

朋友圈潜规则,点击蓝字加关注。么么哒!

过去有一种清酱肉,是现在的市面上见不到的美味了。清酱肉的得名是由“清酱”而来。在现代酱油还没有出现的清末时期,有一种清酱,实际上就是酱缸里豆酱上面一层亮晶晶的油。清酱肉制作工序烦琐,制作时间长,极考验制作者的耐心。

早年间的老北京们自打每天早上起来睁开眼的这顿早点,大多是就着热马蹄烧饼夹清酱肉。老北京城的清酱肉做的最好的字号叫宝华斋,他家的清酱肉究竟好在哪里呢?竟引得有人五六百斤的买走,还用轮船运到上海!

据说宝华斋的清酱肉要一年半才能腌好出缸,绝无油头气味,火腿要蒸熟才能吃,清酱肉则像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西班牙火腿一样,出缸就可以切片上桌生食,柔曼殷红,晶莹凝玉。似火腿而非火腿,切成薄片夹在马蹄烧饼里,小麦的香气配以肉香和酱香,加上酥脆的口感,绝对算得上是小吃中的隽品。

清酱肉作为老北京的名吃,得到过梁实秋、唐鲁孙等名人的青睐,也曾经是北方名流送礼的佳品。民国时期,京剧名伶去外地演出,拜客礼物即为清酱肉、口蘑、通州蜜枣和熏茶。《故都食物百咏》中赞它:“故都肉味比江南,清酱腌成亦美甘;火腿金华广东腊,堪为鼎足共称三。”

清酱肉与广东腊肉和金华火腿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名肉。这种曾流行于北京地区的腌肉相传最早出现于明朝,至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在今天的市面上、餐桌上都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了。宝华斋的清酱肉是怎样的制作工艺,如今已不得而知。据现有能够查到的书籍记载,五花肉需要经过连续7天的反复腌制,再放入酱缸中腌制8天,取出后还要进行晾晒,才制成。这里面的诀窍,需要真正的高人指点才能通透。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有些北方人见了火腿就发怵,总觉得没有清酱肉爽口。道地的北方餐馆作菜配料,绝无使用火腿,永远是清酱肉。” 陈散原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火腿富贵气太浓,倒是清酱肉清逸邑润,宜饭宜粥 。

//

“每天一个故事,每天一盘文化”

欢迎后台骚扰小鱼哦

//

· END ·

文&编辑  |  观小鱼

图片  |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