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观园的堆山艺术

 新用户6526zsvC 2021-01-12

大观园的堆山艺术

徐建平

中国的古典园林崇倡自然,通过充分模仿自然,追求咫尺山林的妙境。《园冶》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亦是我国传统造园的原则和手段。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则强调借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将周围的事物通过借景的手法相互衬映。因势布局,随机因借,而得体合宜。
作者深谙《园冶》的造园精髓,大观园内处处体现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理念。首先作者没有把大观园放在贾府之外,而是利用了两府现有的空间和条件。看大观园也不是一个规则的方形。试想,除了皇家园林,一般官宦未必有充足的空间和条件去建造园林。只能是因形就势,在已有的条件上做文章。这应该就是作者希望传达给我们的造园思想。大观园还巧妙的利用了会芳园的原有堆山、引水,贾赦院原有的园林材料等。园内的山主要在东部,西部多为水池,这也是因形借势,在西部凿池挖土,把土堆积到东部原会芳园的堆山而成。看图1,入园迎面而来是翠嶂山,然后是芦雪广山、主山、东北的群山;总体来看,这些山可以分成四条山系,这四条山系将园内空间分成六个主要的层次(图2)。
 
 
1大观园堆山艺术分析图(一)
 
进入大观园园门,迎面就是翠嶂山系翠嶂山是一座奇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而“大山可能是一座土山,大山应该算是翠嶂山的延伸。书中描写翠嶂山白石碐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从该小径游去,进入山口,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上有题词:曲径通幽处。再往前走,进入石洞,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在园门和 翠嶂山系之间是园林空间的第一层次。从这一层次开始,一条平坦宽阔大路从翠障山和大山中间引向第二个层次。
翠嶂山系的北边是芦雪广山系。芦雪广山呈西北-东南走向,从藕香榭水池的东南岸边,一直延伸到怡红院的北边。两个山系之间属于空间的第二层次,有潇湘馆、滴翠亭、沁芳桥、怡红院等相对独立的景观。
 
 
2大观园堆山艺术分析图(二)
 
过芦雪广山系,就是主山山系。主山横亘在大观园的东部;从藕香榭水池东岸的暖香坞附近,延伸到东北山坳水池;又向南经“蓼汀花溆在园子的东部延伸到白石桥附近。芦雪广山系和主山南部之间是第三个空间层次。这个空间有蜂腰板桥、栊翠庵等景观。 
转过主山南部斜阻的青山,就是园林空间的第四个层次。主山向西延伸的两条山脉犹如臂膀一样把这个空间抱在中间。这个空间有芦雪广、柳叶渚、稻香村。从主山往西地势逐渐降低,在水池的东岸形成一片小平原。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个空间可以说是“借景手法最好的运用。
再往北是空间的第五个层次。有藕香榭、暖香坞,牡丹亭、红香圃等花卉区,蘅芜苑,蓼汀花溆桃源区。水池中的藕香榭和岸边的暖香坞,通过蓼风轩的长廊曲洞连接成水池边的一组建筑群。蘅芜苑处于主山之脉的围绕之中,是一个独立的景观。蓼汀花溆的山下是港洞,乘船从港洞到洞的那一边,犹如来到避世的桃花源。从桃源区出发,过折带朱栏板桥,从山中小道到蘅芜苑;蘅芜苑又似乎可以借在桃源区中使用,形成一个相对诗化的造景映像。
3:大观园堆山艺术分析图(三)

最北边是东北山系。主山山系和东北山系之间是空间的第六个层次,有正殿建筑群、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赏月区、沁芳闸、葬花区。正殿建筑群是园内的主体建筑,书中进行了极度奢华的渲染。正殿建筑群的东北方向,沁芳闸西边的那座山应该是园中最高的。在山之高脊是凸碧山庄。山下有凹晶溪馆。沁芳闸的上游有一个水池。宝黛曾在岸边共读西厢。在附近的犄角,黛玉曾在此葬花。黛玉听《牡丹亭》也发生在附近。
综上,大观园内通过叠石堆山对地形、距离的影响,给人以视觉上的分割,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视觉效果;在每个层次中,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一些院馆厅堂结合山形水势,形成一个个小的相对独立的映像单元(见图3)。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中,形成了山峦起伏,连绵不绝的局部空间,配之以院馆、流水,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园林空间体系。沁芳溪在山中穿行,山环水绕,山水相间;各个院馆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依山就势,在咫尺之地,是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意境。可以说,在大观园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典型地再现了山水自然,不落人工斧凿痕迹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巧妙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