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模仿秀”-Mimic系列丛书笔记-002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9-16


肾脏假肿瘤性病变

肾源性残余

肾源性残余是胚胎36周(正常肾脏发育期)后、后肾胚芽细胞异常的持续存在,尸检中的检出率约为1%。肾源性残余有可能发生Wilms瘤,散发性Wilms瘤中检出肾源性残余的比例为30-40%。

肾源性残余可以分为叶周(perilobar)、叶内(intralobar)两种类型,二者临床上有一定差异:叶周型残余可伴半身肥大、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也可伴部分散发性肿瘤;叶内型则可伴Wilms瘤、无虹膜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智力低下及Denys-Drash综合征。

镜下,叶周型肾源性残余位于成熟肾小叶周边,与周边肾实质分界清楚,主要为胚基成分及上皮成分。

图1. 叶周型肾源性残余,镜下为小管状结构,位于肾脏被膜下。

叶内型肾源性残余则发生于成熟肾小叶内、或肾门处软组织内。叶内型肾源性残余间质成分显著,增生的情况下轮廓不规则,无纤维包膜。

图2. 叶内型肾源性残余,本例位于肾门处软组织内。

图3. 增生性叶内型肾源性残余,与肾实质的分界不清。

如前所述,肾源性残余可以发生Wilms瘤,因此增生性肾源性残余和Wilms瘤属于一个形态学谱系,从细胞学层面可能无法鉴别,这也限制了活检的诊断意义。虽然增生情况下的肾源性残余细胞学表现类似Wilms瘤,但肾源性残余时细胞相对卵圆形,而Wilms瘤的细胞相对呈球形;且肾源性残余时并没有Wilms瘤的假包膜。

图4. 左图为增生性肾源性残余高倍观,右图为Wilms瘤高倍观。

相比Wilms瘤来说,一般叶周型肾源性残余并无肿物形成。如前所述,增生性叶周型肾源性残余无包膜,Wlims瘤与周围良性肾组织之间分界清晰,而叶内型肾源性残余的间质与周围肾实质混杂在一起。

图5. Wilms瘤,也有小管、胚基成分、间质成分,但周围有纤维性包膜分隔肿瘤与肾实质。

肾源性残余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表型与Wilms瘤有显著重叠,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目前并不强调这方面内容。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Peter A. Humphrey, J. Carlos Manivel, Robert H. Young. Neoplastic Mimics in Genitourinary Pathology[M]. New York: Demos Medical Publishing LLC. 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