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侄文稿》秃笔枯墨写就,究竟有啥艺术价值被列为天下第二行书

 不易齋2 2019-09-17

众所周知的是,《祭侄文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大家颜真卿的行书作品,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列为“天下第二行书”,我们初看《祭侄文稿》,潦潦草草,涂涂抹抹,章法布局显得非常杂乱,甚至一些线条都是生拉硬拽出来的,线条也有很多枯笔之处,就这样的一幅书法作品,究竟有啥艺术价值被列为“天下第二行书”,这也是很多朋友不解的地方,今天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同各位网友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仅供参考。

之所以我们没有能够看到《祭侄文稿》的价值,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是我们没有真正弄明白欣赏书法的价值是什么?唐代是书法成熟的最佳时期,不论是楷书还是其他书体,亦是如此,张怀瓘,这位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就曾经在《文字论》中提到“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从他的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体会到,欣赏书法的真谛在于神采,而不是字形,换言之也是说神采为上,字形次之,没有神采的书法作品他的艺术欣赏价值就低。

既然提到神采问题,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有神采呢?如何才能让书法作品有神采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其实书法作品的神采就在于书家的内心表达,在《笔论》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也就是说书法作品要有神采就必须是书法家的内心表达,这样才是有价值的,才是有神采的,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在来欣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了,神采跃然纸上,清晰可见。

《祭侄文稿》首先是颜真卿悲愤的一种宣泄,这比较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了,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被叛军所杀害,而颜真卿却只找回来了他侄子的头颅,却没有一个完整的人体,让其无比的悲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提笔写就《祭侄文稿》,书写的过程中也是悲愤不已,情绪上跌宕起伏,是其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情绪所致,即使笔秃了也停不下来,有些线条有明显的拖拽之感,硬生生地用笔锋拉出来,这种悲愤的心情,作为欣赏者,倘若不联系当时的背景来考察的话,是体会不到颜真卿内心的那般挣扎的。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欣赏书法的最根本在于神采,而神采来源于作者内心,是情绪的一种跌宕起伏,更是个人情感的倾注,倘若不见了神采,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不复存在了,你说是不是?谈谈你的看法和见解,大家一同交流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