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歪扭涂改,为何堪称“天下第二行书”?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4-07


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顿感赏心悦目。

如果比作音乐来形容,

可以说是“余音绕梁,千日不绝”;

如果比作山水,

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也将为之黯然失色: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那种洒脱,那种酣畅,那种张扬,

那种不拘一格,那种汪洋恣肆,那种率性而为,

实乃书法中的诗文,书法中的豪放派,

书法中的“大风歌”

长歌当哭,那种当哭的歌。



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之时,

颜杲卿父子挺身而出,坚决抵抗,

以致二人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

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

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颜真卿一腔悲愤,满腹凄楚。

文稿开始,他就至悲至痛,

那墨迹,虽然是信手写来,却着墨迟滞,

其墨迹淫渍痕迹明显。

当时,颜真卿完全沉浸在悲痛里,

对于书法,对于书写,根本就没有顾及,

完全是习惯使然。



一笔饱蘸,书写下来,直到墨尽笔枯。

从第三行开始,鲁公才化悲伤为文思,

其笔势自然连贯,气势逐渐酣畅。

当然,此时的作者,一腔悲痛之情,

如同冲破了闸门的洪水,

奔涌而出。

颜真卿的心里,

既有失去亲人的至哀至痛,

还有对叛贼不共戴天的仇恨!



首句,按祭文体例,

记祭悼的时日和祭者的身份,

此时作者情绪尚属平稳,

行笔稍缓,行字中间有楷字,情态肃穆。



直到

“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此时,文字到了极致,书法到了极致。



此时的墨迹,全成了狂草,

仿佛是弯环而下的水流,仿佛那水流,

就是作者的泪水,就是作者的悲伤,

就是作者的愤怒。

此时的作者,

为文,全凭满腹惨痛;

为书,只有一腔凄楚

加上书法天才的功力和天赋,

一切都成了自然。


人到大悲时候,

会酣畅痛哭,也会无语凝噎。

这感情原原本本地带进了《祭侄文稿》里。

那书法,时而淋漓畅快,时而凝滞阻绝,

加上草就后涂改,

其整篇墨迹,轻轻重重,通通断断,

时而重而集,时而淡而轻。



姜夔在《续书谱》中说:

“观古人之书,每想见其挥运之时。”

面对此稿,

谁都会为那苍劲的线条,

雄浑的气势和天真烂漫的形式所吸引,

让人观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颜真卿《祭侄文稿》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忘我”状态下

融入真实情感的千古绝唱之作。

无意求工,而规矩之外,别有胜趣

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力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


在整个社会高度重视书法艺术的今天,

《祭侄文稿》的艺术生命力最强,

影响也会更深更远更广,

无愧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天下行书第二”



(文章书画界艺术整理,转载需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