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19-03-12

    李嘉卓

    最近,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这件“国宝级”的文物是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借给日本展出的,展览时间持续1个多月。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重点话题。这件事之所以会引发如此的关注,盖因《祭侄文稿》自身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这件唐代的书法墨迹,全名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堪称“神品”,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侄子颜季明和堂兄颜杲卿所写。作品写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书写于麻纸上,距今已有1260多年。

    从书法文物的角度看,《祭侄文稿》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学书法的人都懂得“当以墨迹为最佳师法典范”的道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最早书法墨迹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字为草书。就行书作品而言,现存的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墨迹,大都是为唐代名家(虞、褚、欧、冯)临(钩)摹之作(原件已佚),而非王羲之所书原件。而《祭侄文稿》却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笔所书的墨迹原件,作品中所携带的丰富的个体情感印记,决定了这个作品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书法领域,最看重书家的人品、影响和作品的感染力,书法爱好者都知道“天下十大行书”的说法,这个名单并非官方评选机构所出,其排名的次序主要是依据历朝历代著名书家的评论或是题跋来定。进入排名的行书都是墨迹作品,排名的先后主要是看作品本身是否能体现出“以字言情,直抒胸臆”境界。排名前三位的《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无不体现出这一书法审美的最高标准。虽然从书法作品自身的艺术表现上,《祭侄文稿》要高于《兰亭集序》,但由于王羲之是书圣,故《兰亭集序》即便流传下来的并不是王羲之本人所书之原件,但仍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便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被世人熟知的是其楷书即“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很多初习书法的朋友都以“颜体”作为楷模临习,而对他的行书作品却了解得不多。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的地位,毫不亚于书圣王羲之。他继承王献之以“外拓”笔法形成的书法新貌,迥异于王羲之“内擫”笔法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的米芾、黄庭坚,明代的董其昌等大家的行书风格都源于颜真卿一脉。

    据考证,《祭侄文稿》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在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家族亲人率兵抵抗叛军,其堂兄颜杲卿、颜杲卿儿子颜季明及颜氏家族三十余人先后被叛军所杀。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直到758年,在颜真卿的哭诉请求之下,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认为太子太保,谥“忠节”。而后,颜真卿派人去洛阳寻找颜杲卿和颜季明的尸骨,但只找到颜季明的头颅和颜杲卿的部分遗骸。颜真卿看到亲人残缺不全的骸骨,不禁悲从中来,提笔为文以祭奠侄子颜季明和堂兄颜杲卿,千古名篇《祭侄文稿》便是这样写就的。

    打开《祭侄文稿》长卷,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墨迹苍劲、涂抹严重的“草稿”般的书法作品(原作一共23行,234字,涂抹达17处之多),直抒胸臆的喷薄感油然而生,其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特,可谓开历史之先河。这样不论工拙、自由书写的创作,是书法的最高境界。《祭侄文稿》全篇,线条墨迹浓淡相间,带燥方润,枯笔、渴笔、飞白随意出现,除了体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外,还可以清晰见出书者当时悲情挥洒、疾笔不停的书写状态。这种状态,实在是因为内心悲愤情绪所导致的。据传说,颜真卿写这篇作品时不择笔(随手找了支微秃之笔)、不择纸,满腔悲情被奋笔疾书,造就了这难得一见的千古墨迹。

    从首行的“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字来看,颜真卿开始书写时尚能克制感情,每个字的笔法、线条与结体都交待得非常清晰。从第二行的“午朔,三日壬申”开始,作者的心绪明显波动,行笔逐渐奔放,第一次涂抹开始出现。自此,字与字之间开始随意出现引带牵连,不拘形式,显然书者进入了一种自由书写的状态。如第五行的“侯真卿以清酌庶”几乎是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倒数第6行的“呜呼哀哉”也是异曲同工。这种“一笔书”的技法,反映了书者情感的流动。唐代的孙过庭曾在《书谱》中写道:“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全篇有两个重新起笔的地方,一个是第10行的“尔父”开始,另一个是第16行的“天不悔”开始,两个地方作者都特意空出几个字的空间,重新起笔书写,表现了书者心绪的转换。“尔父”两字写得极为凝重,紧接着出现全篇涂抹最多的地方,大约此时书者想起堂兄颜杲卿赴死时的悲壮。最后一行,几乎在没有墨的情况下完成了书写,说明这时颜真卿已无暇顾及笔墨。书为心画!以此更能印证。

    后世推崇《祭侄文稿》的原因,除了其本身的书法艺术价值外,更多是因为此作完美体现了书写者的人品、性格、精神。今天能看到这千年墨迹的人,从作品本身的视觉传达上,似可亲眼见到了颜真卿悲愤交加、痛彻肺腑、奋笔直书的鲜活情景。而这篇书法作品的分量,也正是来自于这种源于书者自身的无法复制的情感传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