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游土门关——领略古驿道小镇浸染的历史风烟

 DavidCCH 2020-02-14

  巍巍八百里太行山脉,自北向南跨越北京、河北、河南三省市,以雄浑磅礴之势横亘在神州大地上。山脉以西众多的河流,聚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伟力,历亿万年漫长之时光,劈万仞高山、切层峦叠嶂,形成了八个东西走向的交通孔道,即著名的古太行八陉。


        土门关位于太行山中部第五陉井陉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与山海关、潼关齐名,曾是扼山西、陕西出太行入华北平原的咽喉要道。土门关历史悠久、人文丰厚,既是军事关隘又是商业重镇,伴随着古驿道而逐渐兴盛起来的土门关,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被誉为“获鹿旱码头”,至今这五个字的石刻门楣匾额仍存。当地流传的民谚曰:一京二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旱码头。由此可见土门关曾经的辉煌。


        登上暸望塔,土门关小镇尽收眼底,一座铁索吊桥跨太平河,将东、西土门村连为一体。西眺苍莽雄奇的太行大山,起伏连绵逶迤于天际;东望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千里沃野阡陌纵横,依约可见省城石家庄的轮廓。在土门关旧址复建的古驿道小镇古香古色,灰砖青瓦、石板铺路,高低错落的传统门店、特色餐饮一家挨一家,再现了土门关的历史风貌,成为了人们喜欢的热门旅游景点。这里是“秦皇古道”的重要隘口,这里是经典战例“背水一战”的古战场,这里是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诞生地,这里是明长城遗存的关堡……土门关的历史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两千多年来不断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活剧。


            凭吊古战场

  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时期,在土门关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成语“背水一战”即源出此役,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被中外高等軍事院校载入教科书。


        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三年,汉军大将韩信率军三万,挟刚刚击败魏国之余威,拟东进出太行攻赵。赵国统帅陈余集结二十万大军,在土门关扎下大营拒敌。井陉口西是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的峡谷,汉军在距土门关三十里安营,韩信命暗哨打探赵军虚实,又派两千轻骑抄小路潜伏至抱犊寨,待赵军倾巢而出后,攻入大营统统换上汉军的旗帜。除余不听谋士李左车:避其锋芒固守不战、派奇兵断其粮草、适时出击汉军必败的建议。认为自己兵力占绝对优势,没有必要采用断粮邪术,如若固守不战恐遭诸侯耻笑,遂坚持正面作战。韩信探知,大喜,命军士连夜迅速行军,天明涉绵蔓河布置一万名土兵背水结阵。陈余远远望见汉军背水排阵哈哈大笑道:“背水布阵犯了兵家大忌,看来韩信用兵不过如此,焉能不败”。此时韩信亲率队伍帅旗高扬,向赵军冲来双方一阵混战,不久汉军佯败且战且退,丢下不少兵器和旗帜仪仗,阵余命赵军倾巢而出紧追不舍。汉军此时前有追兵后临河水无路可退,合兵一处返回扑向敌阵,人人奋勇、个个拼命,直杀得天昏地暗。赵军久战不下欲回营再议,不想大营遍插汉军旗帜,顿时军心大乱慌了手脚,汉军两千轻骑截杀溃军,形成两头夹击之势,赵军不知有多少汉军,四散逃命自相践踏赵军大败。是役陈余被杀、赵王歇被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国纳入了刘邦的版图。


         大捷后不少将领不解地问韩信,为何违背兵法反而能取胜?韩信回答说:你们只知兵书上有可背山临水布阵,不可背水面山排兵;却不知还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兵法呢。再加上审时度势、知己知彼、派奇兵潜伏包抄和釆取心理战术等,所以才能以少胜多。众将皆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途经井陉口,曾作一首小诗凭吊背水一战古战场:

          当年淮阴侯,

          奇战井陉口,

          今眺昔日山,

          空蒙峰犹抖!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前世今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到公元758年,这一年土门关发生了一件对中国文化史、书法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那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土门关创作书写完成。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代表作《兰亭序》、《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一、第二行书。现流传最广的《兰亭序》书法,并非王羲之真迹,乃为后世书家临摹最好的一幅仿书,至于真品的下落则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有的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墓中,有的说是女皇武则天的陪葬品,有的认为已在战乱中损毁。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却是传承有序的真迹,现藏于台湾,做为研究中国文化和书法不可多的实物,更显得弥足珍贵。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的少年英雄颜季明所写的悼文。公元755年底,安史之乱爆发,河北诸郡纷纷倒戈,唯有时任平原郡太守(今山东平原县)的颜真卿和时任常山郡太守(今河北正定县)的颜杲卿,兄弟二人率先反抗叛乱。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才十几岁,尚未成年,却常常在两郡间往来通报消息。安史之乱第二年,叛军史思明即攻陷常山,颜季明被杀,颜杲卿被残害颜氏一家30余口被灭门。在这件惨案发生两年之后,颜真卿才有机会派侄子颜泉明去河北为亲人收尸。结一果只找到了侄子的头颅和堂兄的一只脚。正是在这样极度悲痛、极度愤怒而又极度无奈的情况下,颜真卿奋笔写下了这篇气壮山河、名垂万古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文23行269字,其中脱漏1处,涂改14处,改后定稿234字。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作品,更不能理解为一次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篇字字血泪,激情汹涌,忠肝义胆,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时年五十岁的颜真卿,以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厚的思想文化积累和非凡的书法功力,完成了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作品。


        《祭侄文稿》是历史的书写,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留下了千古镜鉴;《祭侄文稿》是精神的书写,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牺性精神抒写了英雄礼赞;《祭侄文稿》是文化的书写,为中国书法写下了至刚至烈、真气充盈的不朽篇章。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跨越千年的辉煌与感动!

          土门关镇威述先阁

  建于清康熙初年的镇威述先阁,雄据在东土门西头,雍正八年树立的一通石碑,详细记载了此阁修建的年代、功能、形制等内容。碑身通体乌黑、墨迹斑斑,留下了不知多少历史和书法爱好者们拓印的痕迹。


        一株枝桠虬突盘结的古槐,斜倚在镇威述先阁旁,它们一起默然陪伴、守望岁月。秦皇古驿道穿过镇威述先阁下的拱型门,蜿蜒伸展向太行深处。青石板路面经过车轮千年的碾压,早己变得凹凸不平留下深深的辄印,浸润着苍桑的历史痕记。


         历史底蕴深厚的土门关,正已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