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科学家教你换个角度看“阅读”

 悠悠淘228 2019-09-17

阅读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阅读习惯的人,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之间,逐渐拉开了差距,即使是同样有阅读习惯的人,也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而千差万别。

有很多人已经深知阅读书籍的重要性,但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关于阅读的疑问。
学习知识为什么要通过阅读书籍?

为什么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如果你有以上或类似疑惑,也许能在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获得启发。

茂木健一郎,是东京大学理学博士,脑科学家,热爱阅读,曾出版《创意脑》《大脑活用学习法》《大脑活用工作术》等书籍。

书籍承载着流芳百世的智慧

现在买书非常便利,各种版本应有尽有,纸张和油墨虽然都是新的,但书中的内容却基本遵循原著,将伟人们过去的思想、意志,直接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再没有别的什么能像书籍那样,承载着跨越时间长河的智慧,来到我们身边了。

《史记》《资本论》《国富论》等等都是极富盛名的伟大著作,很多人对于司马迁或马克思的故事耳熟能详,虽然真正读完的人不多,但只要它们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一个概念,你的大脑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就像埋下了一粒种子,没准哪一天就会发芽。

如今网络信息急速膨胀,想找点儿什么资料,可以说既简单,又困难。简单是在于搜索引擎的一个关键词就能带起数万条相关内容,困难则在于信息量实在过于庞大,且内容鱼龙混杂。

假如想要简单了解苹果前CEO乔布斯的事迹,网络搜索非常便捷;但若是想深入地去认识这个人,互联网上的信息就会显得过于零碎和杂乱了,不如阅读《史蒂文·乔布斯传》来得准确和系统。

在一本书的诞生过程中,作者本人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花费无数的时间与心血,用心打磨语言,反复斟酌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编辑、校对、装帧等人员的共同努力。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反复锤炼,出版面世的书籍才能拥有更强的可读性,以及更深刻的内涵。

茂木健一郎将阅读书籍比喻成体育项目中的拳击训练,为了成为优秀的拳击手,必须进行大量反复而系统的训练,认真细致地阅读书籍就像对大脑进行一丝不苟的体能训练一样,相对的,阅读网络上的轻松文章时,大脑的运动量大概也就和散步差不多吧,两者对大脑的训练程度的巨大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阅读能令人领略到多样的风景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说,他之所以能发现万有引力,是有赖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因为消化了前人打下的基础,吸收了前人的智慧,牛顿才有了后来的成就,而这个学习和消化的途径就是阅读。

DNA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中学习时,每周末都会阅读很多的论文。

茂木健一郎所在的科学研究室,每周都会举行一次研讨会,专攻脑科学的博士及学者们轮流分享自己当周阅读的优秀论文,并集体讨论其中的亮点,疑惑或是有趣之处。

翻开一本书,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内容、信息或观点。通过大量地阅读书籍,我们与作者对话,经历作者的经历,共鸣作者的感受,体会作者的观点。通过不断地思考与揣摩,我们的视野得到开扩,格局得到拓展,这样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

茂木健一郎在遇到他最喜欢的作品《绿山墙的安妮》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要考虑对方能为我做什么,想想自己能为对方做什么。”这样的观点,通过思考,他理解到世界之大,海纳百川。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上还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也许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换个背景环境就会看起来匪夷所思也不一定。

茂木健一郎通过阅读美国的《读者文摘》杂志,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美国文化,其中关于门萨俱乐部的报道令他跃跃欲试,他认为那会是一个能够证明“头脑是否真正聪明,与能否考入著名大学无关”的地方,然而这却是一段能让他感受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鸿沟的经历,因为入会条件之一竟然是具有著名大学资历。

也是通过《读者文摘》,他知道了一种名为“绿闪”的现象,并于多年以后终于亲眼得见。“绿闪”是在落日的最后时刻,出现绿光的光学现象,非常短暂,通常只有1-2秒,如果不是早有准备,也许就不会注意到那一闪而过的神奇绿光了。

品味书的“危险”魅力

过去,一些书籍被视为危险物品,因为其所述内容不合常理,甚至颠覆文明,有可能令读者质疑社会形态,或是动摇眼前的现实,一本有力量的书完全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可不是夸大其词。

事物通常具有两面性,就像阳光总是伴随着阴影。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最著名的思想就是:古希腊文明是由清澈、理智、光明的“日神”特质,与混沌、冲动、阴暗的“酒神”特质交织而成的。

这个概念也适用于其他的方面,就像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宁娜》能让人体验到爱情的凄美与痛苦,也可能让人向往背德的恋情一样。

人也会具有“危险性”,可以说头脑的聪明程度与危险性是息息相关的。那些曾经改变世界的天才,无论是中世纪的爱因斯坦、牛顿,还是21世纪的史蒂文·乔布斯,都拥有“危险的智慧”,帮助他们在“安全”与“危险”的天平上维系一种微妙的平衡。

苹果前CEO史蒂文·乔布斯,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他喜怒无常,人际关系恶劣,周围的人几乎都讨厌他,但无论多么天马行空的事情只要他表示“可以做到”,往往最终大家也会改变想法跟随他的步调,这就是乔布斯的“危险性”。

读书可能具有危险性,书中的内容可能让你对现实生活产生一些质疑;投资中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往往也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创立公司也有危险性,思考社会存在形式也可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为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危险性”是不可或缺的。

概括地讲,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提供了多角度的观点,给予我们启发,帮助我们尝试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阅读这件事。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