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泊恩心理」911事件带来的伤害——PTSD

 泊恩心理 2019-09-17

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一件震动全世界的历史事件,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撞向纽约世贸大楼,造成惨绝人寰多达3000多人遇难的重大伤亡案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911事件。

尽管事件距今为止已经过去18年,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当年事件发生的那一刻仍然历历在目。

数据报道遇难者有3000多名,但事件所影响的范围远远超过3000这个数字。

遇难者的家属忍受丧失心爱之人的悲痛,出现在事发地附近的路人亲眼见证了可怕的一幕而产生心理阴影,住在附近的居民担惊受怕。

911被评价为是一次成功的恐怖袭击,正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世界范围,且延伸至今日仍让我们心有余悸。

911事件的发生让大量美国市民暴露在这场惨剧之下,并近距离了体验了这场可怕的恐怖袭击,导致911事件后美国,尤其是纽约市民,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概率大大增加。

通常来说,在美国PTSD的患病率为3.5%。在911事件后,出现PTSD症状的美国人民增加到4%,出现症状的纽约居民增加到11.2%,而居住在纽约世贸大楼附近的居民出现PTSD症状的概率高达20%。

那么PTSD是什么,为什么911事件后大量市民出现PTSD症状。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创伤所引发的精神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

01

什么是PTSD?

相信知道福尔摩斯的朋友,都认识大侦探的搭档,华生医生。

华生医生经历过战争,并在退伍后被诊断出患有PTSD。

PTSD是指一些曾遭遇过可怕的、令人惊恐或危险经历的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心理障碍。

在遭受创伤事件之后本能的产生恐惧感。

恐惧引起身体本能的应激反应来防御或避免危险。

这种“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是处在危险情境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典型反应。

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创伤后体验一系列的反应,但是大部分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从最初的症状中恢复过来。

那些一直持续反复受创伤事件影响的个体可能被诊断成PTSD。

患PTSD的个体即使身处安全的环境中,也还是会反复体验到紧张、担心和恐惧。

02

症状与表现

成人的症状与特征

不是每个遭遇创伤的人都会发展成PTSD,也并不是每个PTSD的患者都曾经遭遇过危险性事件。

像一些突发的,出乎意料的事件,例如爱人的突然死亡可以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症状有时不是立刻会在创伤事件后产生,三个月内或是事件发生一年后都有可能出现症状。

在作品福尔摩斯中,华生医生出现了几种典型的PTSD症状,例如闪回、噩梦、睡眠障碍、过度警觉等等,这些都是PTSD患者会出现的行为。

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与特征

儿童和青少年对创伤有过激的反应,但他们的症状可能和成年人不同,非常小的孩子(6岁以前)这些症状包括:

  • 在已经学会使用厕所后还尿床

  • 忘记或不能说话

  • 在玩耍时模拟表演出创伤事件

  • 过分依赖父母或其他成年人

大一点的儿童和青少年展示出来的症状和成年人更相似,他们也有可能发展成分裂性的,对立违抗的或破坏性的行为。

更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幸存者自责和内疚。他们也有可能有报仇的想法。

03

导致PTSD的原因

直接体验危险事件会影响个体发展出PTSD。

例如战争退役的老兵、文革受害者、遭受暴力攻击、性侵、虐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其他严重的威胁事件。

但也不是所有PTSD患者都经历过危险性事件,例如一些人在朋友或家庭成员遭受过危险和威胁性事件后发展成PTSD,亲人意外死亡导致PTSD,或听他人讲述危险性事件也会诱发PTSD。

影响个体是否会发展成PTSD的因素有两种,危险因素和弹性因素。

危险因素会增加PTSD患病率,弹性因素可以帮助预防PTSD的发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危险因素和弹性因素一般有:

危险因素

  • 经历过危险事件和创伤事件

  • 受到过伤害

  • 看到其他人受伤害或看到他人死去

  • 童年创伤

  • 感到恐怖、无助或极其害怕

  • 在事件后没有或很少的社会支持

  • 在事件后面对额外压力,如失去爱人,痛苦和伤害或失去工作和家庭

  • 有精神病史或物质滥用

  • 弹性因素

  • 寻求他人支持,如朋友和家庭支持与帮助

  •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寻找支持性团体

  • 有积极的应对技巧处理威胁事件,并从中总结经验

  • 在面对恐惧时尽可能做出有效行动或反应

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经历令人不安和混乱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几周内自然地改善并恢复正常生活。

如果在创伤后4周内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或者症状复杂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时,应尽早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如有必要,医生会将患者转介给心理健康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泊恩声明」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