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知识第二弹之什么是PTSD?

 天下无双 2021-05-02
图片

第二弹

心理健康知识///

/// 什么是PTSD?

mental health

图片

五一小长假马上就要来了!

大家是不是有被饱受争议的调休制度搞晕呢?

假期后要千万注意别患上“假期PTSD”哦!

本周心理工作站的周例心理健康知识科普,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PTSD。

图片

NO.O1

什么是PTSD?

“我对xxPTSD了”,这样的句式,越来越常见于我们的日常交流,用来表达对某个事物的敏感、厌恶、抵触等情绪。

但,你真的了解“PTSD”吗?

“PTSD”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缩写,这是一种痛苦并持久的精神障碍,常发于人经历重大创伤后,如目睹死亡、经历爆炸、参加战争等。如果说,创伤是一次大地震,那么PTSD就是地震过后的余震,时不时袭来,摧毁一切心理地基上的建筑。

“全球所有人群中60%的女性和50%的男性,在一生中至少都会经历一次创伤事件,这其中20%的女性和8%的男性会逐步发展出PTSD”,它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遥远。

图片

既然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首先应该对“创伤”作出定义,它是指那些会对我们的生命和躯体产生实际伤害或者威胁的事件。如果我们目睹死亡或者伤害、身体受到攻击、参与了战争、受到性侵、经历了一些意外事故——比如车祸、自然灾害、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受到虐待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创伤事件。

图片

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一个月后,如果还有非常强烈的应激反应,还会感到非常痛苦,症状不仅没有消失的趋势,反而更加严重,那么就有可能是患上了PTSD。

NO.O2

PTSD有哪些症状?

图片

PTSD的一个核心症状叫做闯入再体验。也就是说,患者会经常觉得重新回到了创伤发生的时候,同时伴随有非常严重的应激生理反应,如手抖、心跳加速、脉搏加速、出汗、紧张等等。在睡眠中会做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噩梦,或者大脑中会经常出现创伤场景的闪回。

由于一些关于创伤的刺激物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回避的症状,极力地去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事、物,甚至地点和想法等等。

因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患者会经常失眠、焦躁,甚至出现一些对其他人的攻击行为。

患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出现非常消极的改变,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再安全,觉得自己是有罪的,长期处在悔恨之中等等,慢慢变得愤怒、麻木。

NO.O3

PTSD与战争

创伤性心理研究最早起始于美国。越南战争后,归国的退伍军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战争场面不断在脑子里盘旋,很多人出现精神麻木的状态,性格变得孤僻、暴躁,甚至工作、学习和人际功能严重受损,这些症状当时被称为“炮弹休克”或者“战争神经症”。美国社会动员了大批心理学者 对这些退伍军人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创伤性心理伤害的研究开始兴起。

图片

当下,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大规模持续发展;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局地仍不时出现病例。我们以面对疫情为例,为大家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简单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正确认识情绪

面对肆虐的疫情,有些人可能会表现出害怕、恐慌、担心、生气、烦躁、发脾气;有的人可能会花大量时间看疫情的相关新闻,反复跟他人讨论;而有的人则可能表现为话少、状态消极,食欲差、睡眠差等。

这些都是人体自然产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轻到中度的情绪应激反应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会随着疫情的消失而逐渐消失。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

若应激反应明显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比如很多人长时间“宅”家,在反复刷微博、微信后,出现胸闷、头晕、心里难受、失眠、做噩梦等症状;有时仅是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普通感冒症状,却总是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则需及时进行心理调整或者心理危机干预。

控制刷屏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点了解疫情信息,时间不超过 1 个小时,且不要安排在睡觉前。睡觉前刷屏容易超时,导致失眠,甚至影响第二天的心情。

转移注意力

做些轻松愉快的事情。

学会放松自己

我们可尝试正念呼吸放松法,只需纯粹的坐下,留心观察自己的呼吸,感觉当下的生命。正念呼吸放松法:吸气,缓慢并深深地按“1—2—3—4”吸气,约 4 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屏住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感到轻松、舒适、不憋气。呼气,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此时,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轻松舒适。同时想象着将紧张、恐惧、压力都随着呼气慢慢地排除,感觉到身体越来越放松,心情越来越平静。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睡眠节律,早睡早起,半夜不要看手机。保持健康饮食,饮食清淡丰富,补充维生素C,保持自身的免疫力。即使不能出门,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产生失眠、头痛等躯体不适,可随时拨打当地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心理救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