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病程相对较长的帕金森患者,自述自己是被药物控制的“机器人”: 吃了药,各种帕金森症状都能很好缓解;还没等到下一顿药,又出现了震颤、僵直等症状。 一般这种时刻,我们会考虑帕金森患者出现了运动波动中的一种 —— 剂末现象。 什么是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wearing-off,WO) 又称或剂末恶化 (end of dose deterioration)或疗效减退(fading effect),是帕金森患者最早出现及最常见的运动并发症。左旋多巴治疗4-6年后,约40%的PD患者出现剂末现象;治疗10年,几乎所有PD患者出现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是指在下一次预定剂量的抗帕金森药物服用之前,出现可预测的一种或多种帕金森病征兆或症状,且症状通常在给予抗帕金森药物后得到缓解。 识别剂末现象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1)剂量因素:如果服用左旋多巴剂量过低,则不起效或者起效时间短,误诊为剂末现象;如果服用左旋多巴剂量过高,则可能掩盖剂末现象,导致漏诊; (2)服药次数+间隔时间的因素:如果服药3次可实现连续稳定的开期,则没有剂末现象 ;如果服药3次或者3次以上仍有症状波动、开期中断,则考虑存在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的危险因素 剂末现象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的疾病因素和可控的治疗因素: 不可控的疾病因素: (1)发病年龄:发病年龄早易出现剂末现象 (2)病 程:PD病程长易出现剂末现象 (3)严重程度:H-Y分级高易出现剂末现象 可控的治疗因素 (1)初始药物选择:早发型PD左旋多巴需要注意尽可能小剂量; (2)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左旋多巴治疗时间越长,发生运动并发症风险越高; (3)左旋多巴剂量:左旋多巴剂量越大,发生运动并发症风险越高 剂末现象的临床表现 剂末现象临床特征多样: 运动症状:震颤、缓慢、清晨缓慢、夜间缓慢、运动缓慢、下午发僵、早晨发僵、夜间发僵、全身僵、肌痉挛、难以从椅子上起立、无力、平衡障碍、动作灵活性下降、吞咽困难、清晨足及腿部肌痉挛、言语困难等。 非运动症状:焦虑、情绪改变、麻木、糊涂/思维迟钝、腹部不适、胸部不适、不能耐受冷或热、疼痛、酸痛、思维缓慢、惊恐发作、出汗、不安、排尿困难及疲劳等。 剂末现象的临床识别 剂末现象的出现时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早期识别显得异常重要。WOQ-9(Wearing-off questionnaire-9)量表汇集9种最为重要的PD临床症状,运动障碍学会(MDS)推荐其可用于PD患者剂末现象的诊断筛查。 结果判断:如果有一项或以上的症状出现,并且在下次服药后得到改善或消失(即:同一症状在第一栏和第二栏均有),则说明“剂末现象”已经存在。 剂末现象的治疗策略 (1)不增加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的每日总剂量,而适当增加每日服药次数,减少每次服药剂量(以仍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为前提)。 (2)由常释剂换用控释剂以延长左旋多巴的作用时间,更适宜在早期出现剂末恶化。 (3)加用长半衰期的DR激动剂,若已用DR激动剂而疗效减退可尝试换用另一种DR激动剂。 (4)加用COMT抑制剂。 (5)换用左旋多巴水溶剂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优化药物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时需要脑深部电刺激治疗(DBS手术治疗) 2013年欧盟神经病协会(EFNS)指南: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PD运动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不要只拘泥于一种治疗手段,抓住手术时机,在出现剂末现象等运动波动时,可考虑DBS手术治疗。 北京宣武医院 功能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教授 专业特长: 帕金森病、腰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抽动症、脑瘫、腰腿痛、颈肩痛。脑深部电刺激和脑深部核团毁损术治疗运动障碍病;微血管减压治疗颅神经疾病等 常规出诊时间: 星期一 下午 星期四 上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