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研究

 麦田的朵拉 2019-09-18

维特根斯坦被后世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生平尽管没有鸿篇巨制,却能以两部代表著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学术与思想影响。今年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诞辰130周年。学界在纪念这位思想家之际,也在思考未来如何继续深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研究。

以批判精神回应时代问题

20世纪末,在北美地区一次票选20世纪最重要10部哲学著作的调查问卷活动中,400余名哲学家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维特根斯坦所著《哲学研究》位居榜首、《逻辑哲学论》名列第四。维特根斯坦在后世学者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维特根斯坦生活在西方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发展势如破竹的时代。有人这样评价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谓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反叛”于之前的西方哲学传统,也与活跃于同时代的语言哲学家、分析哲学家大相径庭。对此,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庆熊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哲学离不开现实问题和时代背景。如果没有数理逻辑和早期分析哲学的发展,也不会有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如果没有摩尔率先研究日常语言问题,以及牛津、剑桥其他思想家对人工语言能取代日常语言的质疑,维特根斯坦或许不会重新思考人工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由此判断,维特根斯坦并非思想“叛逆”,但确是洞察力非凡且颇具批判精神的哲学家。

山西大学哲学院教授江怡表示,维特根斯坦在当代哲学家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批判,改变了当代哲学研究方式,即逻辑分析代替了心理联想,语言批判代替了概念思辨;另一方面,他的思想表现出与弗雷格、罗素以及维也纳学派不同的风格,对维也纳学派思想和整个分析哲学运动的形成产生了关键作用,并使得人们至今争论不休。

对后世哲学发展影响深远

在西方哲学家中,维特根斯坦堪称天才,但其哲学思想也是最为复杂“多变”。在张庆熊看来,维特根斯坦哲学不仅回应了他生前所处时代的问题,而且以其深邃的洞察和思考引领了后世哲学的发展。张庆熊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前后变化:维特根斯坦在前期经典著作《逻辑哲学论》中提出,要实现“以命题逻辑的形式建构描述世界的科学语言”,其可能性的前提在于世界的结构与语言的结构具有相同的形态。这就意味着,有关价值、审美、神圣等问题的语言表达,因为不能被归入描述世界所发生的事态一类的命题,而属于“不可说”的领域。但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在深刻反思后认识到,这种“同构论”是错误的,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应该包括人类生活。与生活形态紧密关联的语言形态必定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结构可言。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开创了“思想实验”方法,不同于从原理出发的抽象思辨,而是让思想者进入一种具体的语境,得出与物理实验一样令人信服的结论。这种方法强烈影响了英美哲学界从事哲学研究的方式。

在西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学广看来,维特根斯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他塑造了20世纪后半期乃至21世纪的哲学地图和哲学话题。第二,维特根斯坦哲学被称为“治疗哲学”,其目的在于严格区分哲学与科学,使哲学问题真正被消解,这一哲学观引发对哲学自身性质的新一轮反思,甚至超过任何具体的哲学论题。第三,维特根斯坦所讨论的问题远远溢出分析哲学的狭窄范围,将宗教、伦理、价值等深层问题重新引入英美哲学,极大地促进了英美与大陆之间哲学论题和哲学方法的融合。第四,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立场和概念分析方法走出了纯哲学,在宗教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江怡提出,从深层次看,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响是根基性的,是对人们思想方式的重新定位和反思,也就是他所说的“要变换一下站立的姿态”。维特根斯坦的诸多思想创新被人们在不同领域的问题中反复引用,诸如“哲学是一种活动而不是理论”“要看而不要想”等命题,命题图像、家族相似、语言游戏等概念术语。由此可见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巨大影响。

研究需要突破视野局限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研究热度一直未减。据张学广观察,近十年来,每年都有百篇左右学术论文发表,议题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包括对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点、概念的再阐释,对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心理学哲学、数学哲学的分析,以及对维特根斯坦与中外哲学家的比较研究等。近年来,维特根斯坦研究也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一些原来未能深入研究的地方得到更多关注,如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数学哲学的主要内容、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等;哲学领域与非哲学领域的互动在加强,交叉研究和学科渗透的趋向比较明显;国内外学界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

受访学者提出,未来如何深化与拓展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研究,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刘畅说,一方面,分析哲学的问题版图在今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灵哲学、形而上学、政治哲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以及分析传统与现象学传统的交汇融通,已取代语言哲学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另一方面,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文本的解读、诠释也被公认为具有相当难度。这在学术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既可能令非专业研究者对“维学”望而却步,也可能致使维特根斯坦研究走向封闭,与当代的问题研讨相脱节。如何打破“维学”研究的小圈子壁垒,在当代问题语境中深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理解,并将之应用到对现实具体问题的处理,将是当下维特根斯坦研究所需关注的一个课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