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万山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方(最新教学视频)

 邈思遐想 2019-09-18

华医世界

图*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教授

《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但致病因素各有不同,根据不同病因其治法也各不相同。

本期视频摘自第九期“讲透经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武汉站。

首都国医名师郝万山教授讲授的《咳嗽辨治》课程中的精彩内容。

课程内容精彩放送

《伤寒论》中治咳常见方

太阳病,下之微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这是在外感病的病程中,部分邪气陷入胸中,使肺气不利而表现的喘,是用桂枝汤解肌解表,加厚朴杏子,宽胸降气利肺兼以治喘。

此方在临床中亦可以治疗风寒外感,有汗,又见轻度咳嗽,胸闷憋气。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郝万山教授在课前为大家讲授肺为凹陷在体内的皮肤。

寒邪闭表之后,表气的闭郁也就影响到肺气的宣发肃降,于是肺气上逆而喘,于是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因此,麻黄汤是治疗喘证为主。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在一个外感病的病程中,出现了汗出而喘,张仲景这个时候就要进行鉴别。

此是否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呢?

张仲景一看说不可更行桂枝汤,此不为中风兼喘证,不能用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属于桂枝汤类方,因此排除了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那此证是否为麻黄汤证呢?

麻黄汤证为无汗而喘,此证为汗出而喘,故非麻黄汤证。

那是否为小青龙汤证呢?

小青龙汤为寒邪闭表,内有水饮,内水和外寒相合,水寒犯肺所出现的咳嗽,那外表也是无汗的,故排除了小青龙汤在证。

在伤寒论中还有一种可能出现汗出而喘的,那就是阳明里热,阳明里实,

因为阳明肺与大肠相表里,当阳明实热向上迫肺的时候,会出现汗出微喘、喘而不得卧,喘,头晕,连躺都躺不下。

那现在是不是阳明里热迫肺的喘呢?

阳明里有热时,病人也是多汗的,但是原文中“无大热”,就是告诉我们,此证无阳明里热证所见的大热。

因此,张仲景短短的一句原文,就把《伤寒论》中所有出现的喘证均做了鉴别。

最后得出,汗出是里热逼迫津液外出所导致,喘为肺气不得宣降,上逆所致,

此为有热在肺,辨证为邪热雍肺,遂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清肺热,宣肺气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此叙述的是该病病机,外有表寒,内有水饮。

“干呕”是水饮上犯,胃气上逆的表现,

“发热”是外有表寒的表现,外寒与内饮相合,水寒犯肺,肺气上逆,或者出现了咳,咳嗽,最后,或者出现了喘。

这是之前在《伤寒论》中出现的治喘的方子,张仲景也用来治疗咳嗽。

那么咳嗽后面的或见证是怎么回事呢?

“或渴”是饮邪不化,津液不布。

“或利”是水邪下侵肠道。

“或噎”是水邪阻滞胸中气机。

“或小便不利”是三焦不畅。

“少腹满”是水邪下侵,阻遏气机。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此为小青龙汤证。

在《伤寒论》中治疗咳喘的这几个方子,我们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引起的咳嗽或者喘。

《伤寒论》用柴胡剂治疗咳嗽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加减】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伤寒中风5、6天,“往来寒热”是寒邪在经;

  • “胸胁苦闷”是少阳经脉受邪;

  • “默默”形容病人心中不爽,高兴不起来的感觉;

  • “不欲饮食”是少阳气郁,胃气失衡;

  • “心烦”,胆热扰心;

  • “喜呕”胆热犯胃,胃气上逆;

  • “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是兼有阳明里热;

  • “或腹中痛”是兼有太阴脾经不和,肠痉挛;

  • “或胁下痞硬”是兼有少阳经脉受邪;

  •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是三焦不畅,水邪内生,水气凌心,心慌心跳;

  • “或不渴,身有微热”是兼有太阳表证;

  • “或渴”是水邪犯肺。

因此小柴胡汤的治疗兼证中就有咳嗽,“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补药去掉加“五味子”敛肺气,加“干姜”温肺化痰,小柴胡汤可以治咳嗽。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加减】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少阴病,四逆”这不是阳虚,而是阳郁。

为什么是“阳郁”呢?

肝胆气郁导致少阴阳郁,少阴阳郁,四末不达,因此出现了手脚发凉,

其人“或渴,或悸,或小便不利”是少阳三焦不畅,代谢失调,水邪内流,水邪犯肺就咳嗽,水气凌心就心慌心悸,

  • “或腹中痛”兼有少阴阳郁之后,脾阳虚重,

  • “或泄利下重”也是脾阳虚重,

  • “下重”是气机壅滞,用四逆散,

  •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 “干姜”亦治疗下利。

此外水邪犯肺的咳嗽,用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

《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