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在体育运动中非常常见,在所有下肢的损伤中,踝关节损伤占有非常高的比重,90%的踝关节损伤发生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10%~30%的急性踝关节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扭伤后经常因为没有得到科学的康复,过早地进行运动,导致踝关节重复性扭伤,并造成踝关节持续的疼痛和肿胀,在日常生活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控制非常差,这种情况被定义为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对人体正常的运动能力造成持久的不良影响。 慢性踝关节不稳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和结构性踝关节不稳。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是踝关节活动不能随意受大脑控制,但在正常的活动度内活动,是指患者所说的“打软腿”或不稳的感觉状态,是因为神经肌肉损伤导致的主观感觉和反复发作的不稳定,关节在运动时不能随意被支配,但关节运动幅度正常。FAI主要与踝关节扭伤时本体感受器损伤导致的关节周围相关肌力的缺失有关,同时平衡协调能力和空间位置觉等能力都会变差。综上所述,导致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因素总结为如下图所示。 多数研究认为,踝关节多次扭伤和踝关节自我感觉无肌力感是判断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重要因素。Kaminski 等研究认为,以下5 个条件是评定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标准:(1)过去12个月内,一侧踝关节至少有一次严重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造成伤脚无法承重,或需要使用拐杖。(2)下肢并无重大损伤且踝关节,没有骨折史。(3)患侧多次扭伤或者有过踝关节不稳定或者无力感的感觉。(4)伤侧踝关节接受过科学或不科学的康复治疗。(5)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不能有明显的结构上的不稳定。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在临床上比较特殊,因为多数踝关节损伤对结构的损害不大,只有当损伤严重才需要手术恢复结构上的稳定性,但这种情况不多见,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结构不稳定只占约10%。因此,重塑或改善动态稳定功能以补偿可能存在的静态稳定功能不足是踝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的目标。大部分文献支持的原因包括肌力、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和姿势控制的不足。因此,康复治疗方案会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或者进行综合训练。 足踝扭伤严重程度分级: 一级:轻度疼痛、肿胀和压痛,没有韧带拉长和撕裂,一般没有淤血和踝关节不稳,负重行走没有困难,康复时间为1~2周。 二级:中度疼痛、肿胀和压痛,可能有淤血,韧带部分撕裂,中度踝关节不稳,存在一定程度运动丧失和功能障碍。负重或行走疼痛。康复时间为3~5周。 三级:严重疼痛、肿胀和压痛,有明显淤血,相当多患者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能力丧失和功能障碍,不能负重和行走。康复时间为8~24周。 2012年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针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提出POLICE原则: 1. Protection(保护):运动伤害发生时,首先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的部位。 2. Optimal loading(适当负重):用适当的负荷训练来替代PRICE原则中的制动休息,促进组织愈合和强化身体功能,从而有利于快速重返运动。 3. Ice(冰敷):止痛作用、减缓受伤部位血液流通、控制炎症。使用冰水混合物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急性期每天3~4次,次间隔1小时。 4. Compression(加压包扎):减少组织渗出,促进消肿和消炎。 5. Elevation(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一旦急性症状缓解,患者就被划分为组织愈合的亚急性阶段,包括纤维组织增生和重构。在这些阶段,患者往往存在力量不足,平衡反应下降,僵硬、肿胀、功能下降,以及失稳等症状。这些症状和体征可能持续整个亚急性期,常常好几年,并导致次优的结果。 急性期过后,如果两侧踝关节跖屈和背屈活动度没有差别则可以进行以下训练,如果有差别需先找医生或/康复师恢复活动度。 康复训练包括:本体感觉训练、负重功能训练、单腿平衡、肌肉力量、协调性及姿势控制 1.本体感觉训练 协调性训练可增强踝关节肌肉力量,同时可以改善损伤踝关节受损的神经感受器传入机制。 2.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是踝关节损伤后康复的主要康复手段之一,一旦关节活动范围开始恢复,肌力训练就可以在无痛范围内进行。 腓骨肌的功能是踝跖屈、外翻,能控制后足后的旋前,腓骨肌肌力训练可以避免踝外侧扭伤来保护踝关节,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治疗中,腓骨肌肌力训练仍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训练。 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 胫骨前肌肌力训练: 胫骨后肌肌力训练: 腓骨肌肌力训练: 3.神经肌肉控制训练 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可以重塑和改善踝关节的保护性反射,增强本体感觉功能,能够使踝关节再次损伤的概率降低到和健康人相同的风险水平。 4. 姿势控制训练: 5. 爆发力训练: 附踝关节康复训练视频供大家参考: 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关节评分量表: 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量表 形态评定 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 结果:优(90—100),良(75—89),一般(50-74分),差(<50分)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Baltopoulos P,Tzagarakis GP,Kaseta MA.Midterm results of a modified evans repair for 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J ].Clin Orthop Relat Res.Res.2004.(422):180-5. [2] Mizel MS,Hecht PJ,Marymont JV,Temple HT.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pain[J].Instr Course Lect.2004.53:311-21. [3] Bernier JN,Perrin DH.Effect of coordination training on proprioception of the functionally unstable ankle[J].J Orthop Sports Phys Thys Ther.1998;27:264-275 [4] Kaminski TW,Perrin DH,Gansender BM.Eversion strength analysis of uninjured and functionally unstable ankles[J],J Athl Train.1999;34:239-245. [5] Ryan L.Mechanical stability,muscle strength and proprioception in the functionally unstable ankle[J].Aust J Physiother.1994;40:41-47. [6] Konradsen L,Magnusson P.Increased inversion angle instability[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0;8:246-251 [7] Lofvenberg R,Kavrholm J,Sundelin G,et al.Prolonged reaction tim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Am J Sport Med 1995;23:414-7. 常城 武汉H&P运动康复中心首席康复师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硕士 美国体能协会注册体能训练专家(CSCS) 南加州大学骨科与运动康复全模块认证 国家卫生系统注册针灸医师、康复师 短跑一百米国家二级运动员 美国运动委员会认证私人教练(ACE-CPT) 颅骶疗法认证 Redcord悬吊国际认证 AIK-level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