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格律(十下)第三节盛唐诗人的诗律特点

 白水清风 2019-09-19
           唐诗格律通论(十。下)  
 第三节   盛唐诗人的诗律特点
盛唐时期除了一般的诗律特点之外,各人在对格律的应用上也不尽一致,有的诗人对诗律的态度是比较严谨的,有的则掌握得比较宽松,以至常有声病;有的是主要应用一种格律形式即粘式的,有的是粘式、对丈和混合式俱全的;有的是古体诗写得较多的,有的是格律诗为主的等?各有特色。现概括为以下几点作一说明。
 10. 3,1  在盛唐诗人中,格律应用十分严格而作品又多的要算是刘长卿(709- 780’l)。过去曾有人把他划为中唐诗人,其实,他比岑参还大了六岁,比王维、李白也只小八岁,生活的时代与大部分盛唐诗人是同时的。当然,把唐代诗人划分成初、盛、中、晚四期。本也不是绝对的,不过是为叙述的方便而作的一种分类,将刘长卿列人中唐也并无不可。
刘长卿不仅擅长五律,是“五言长城”,而且还擅长于七律,甚至连一些六言诗也甚合令律。他的五言排律《至德三年春正月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汇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长至一百句,而全篇能粘对合律,可以想见他应用格3格律的严谨。刘长卿的七律也十分突出:一是格律严谨,二是数量最多,计有60多首。他的七言排律则是不合近体诗格律要求的的,—是均为转韵诗,二是粘对不合规定,这说明他所写的七言长诗是属于另一种体式的。例如:客舍喜郑三见寄  (刘长卿)
客舍逢君未换衣,闭门愁见桃花飞。
遥想故园今已尔,家人应念行人归。
寂寞垂杨映深曲,长安日暮灵台宿。
穷巷无人鸟雀闲,空庭新雨莓台绿,
北中分与故交疏,何幸仍回长者车。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这首诗的声律结构是:BA . bA.Ba . Ba . AB . aB,全诗六联,只在第四五联间相粘,但又不同于上面所讲的以对为主的混合式。因为,它的篇内结构应是先以用韵情况来划分的,六联共分为三段,即三首绝句:第一首以“衣飞归“为韵,第二首以“曲宿绿”为韵,第三首以“疏车书”为韵,3首均属对式七绝。这样的结构,不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应称作转韵式的格律诗,即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所说的“人律的古风”,但人律的应属于格律诗,不应因其转韵而称之为古体诗。
其次,王维( 701—761)作诗对格律的应用也比较严格,他写的.五言绝句、律诗以及六联体排律、长篇排律都很合乎要求。例如他在18岁时作的《哭祖六自虚》一诗,共长32联,粘对全然合律。他的七律不很多,也不严遵粘式律,有半数用了混合式式。与刘长卿不同的是他还应用对式律写过一些作品,不过主要用于绝句体,对式五绝有《白石滩》、《辛夷坞》、《椒园》等六首,对式七绝有《渭城曲》、《送沈子归江东》、《伊州歌》等5首,还有六言体的对式绝句,如《田》第一二首。第一首为:“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第二首为:“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这是比较特殊的。此外,他还写过…首对式七言律诗,如:上文引过的《酌酒与裴迪> .
在盛唐以来的作品中,这是极为少见的。一般诗人爱以对式律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在五绝和七绝中夹上几首,即或刘长卿也偶有3首。如《赠微上人》、《东湖送朱逸人归》、《茱萸湾北答崔载华问》等,但是在四联以上的体式中是罕有的;
10.3.2  对近体诗律掌握得不太严格而似律非律的作品也较多的,如高适(702- 765)他的诗有许多是不入律的,有的则有声病,例如《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深。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首诗第三句“萧”字拗仄,第五句“战”字拗平,第七句“边”字拗仄,同时“何萧条”、“黄云深”、“安边书”均是连用三个平声字,是犯了“三平调”,因此,这就很难算是合格的律诗,但是又不能说它是不讲格律的作品。这种情况,在高适诗中尚属不少:,当然,高适诗四卷中的第四卷大多是合律的.但按比例计算则合律的略觉少磐。就七言诗而说,则大多是转韵诗,合格的七律仅有《送李少府砭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重阳力等五首,七绝仅8首.这个合格率不能不说是比较低的。
李颀(690-751)的诗也是如此。完全合律的作品,数量不算很多,他爱写七言诗,但合格的七律不过如《寄司勋卢员外》、《题卢五旧居》等7首。其它七言体作品均是转韵的,且乎仄讲究不严,常不合律、较有名的一首是转韵的七言混合式《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人汉家,”这首诗是由三首七绝相叠、平仄韵交叉配合而成.格律+结构上是比较整齐的、
10.3.3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重要的诗人。在诗体和格律的应用{:也是各式俱全的  他的诗作近一千首,有大量的拐古体涛,也有大景的格律诗。就近体诗律而言,他擅长的主要是五言体.写下过4,少诗意和涛律兼优的作品,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乎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偻: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是送别诗中的名篇,景活情深.格律也是颇为严谨的!七言体他主要长于写七绝,七律停合格的仪有3首,七绝如《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春夜洛城闻笆》、《从军行》、《赠汪伦》等等,都是传吟千占的名篇:但廷若从诗律上说,他的律诗并不是十分严格的,远不能与刘长卿相比—他的诗中属于混合式的尤多,如著名的小诗《秋歌》:“长安…片月,万户持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以bA .bA, aB构成的混合式小律,混合式诗一多,近体诗就少了,此其一。其二,他的诗中属于对式律的也最多。如《高句骊》、《自遣》、《巴女词》等对式五绝8首,《送贺宾客归越》、《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宣城见杜鹃花》、《哭晁卿衡》等对式绝句26首,是盛唐诗人中对式律诗歌写得最多的一个、
10.3.4      对式律的诗歌除了李白和王维较善写作之外.还有岑参(715-770)、王昌龄(698-756?)、储光羲(707…760)等也都有较多的诗例。岑参诗的主要成就在于七言体,他的七律合格的不过五六首,七绝则有35首,其中对式七绝即有1 1首,除上文提到的《碛中作》之外!象《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的第三首:“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丈夫鹊印摇透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这是很有气壮山河之情的篇章;义如《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西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巨向西;”写尽了边塞景象和征人意气,是很好的对式律诗歌,
王昌龄诗的主要成就也在七绝,其中也不乏对式律的佳作,如《从军行七首》第七首:“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诗中对边塞风光和征战气氛写得颇为出色。又如《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写得景色动人,而又语言轻快活‘泼,十分传神i
此外,如储光羲写有七绝《菏》,其中对式七绝则有6首:高适有对式五言和七言绝句8首,不少诗人也均有对式的诗例。然而。对式的长诗则均无所作。
10.3.5  盛唐时期的诗律特点和一些诗人应用诗律的情况略如上述。从诗律的角度出发对一个时期的作品加以分析归纳,这是研究格律的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一点,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都是做得不够的,研究诗歌及其发展史的人往往重在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而不重在声律,所以在诗律问题的评述上易于笼统而不准确,古人也难例外。明人王世贞曾谓:“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艺苑卮言》)这种看法就未尝不可嫌其立论不准,因为沈约和王融已经写出过五律、五绝,梁陈时期的萧纲、庾信、徐陵等一批诗人也均有“无严于是者”的五言律诗流传于世,他们如果有知,也必将责后人说法的不确的)又如明人胡应麟说:“五言律体,兆自梁陈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时或拗涩,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凋。沈宋苏李合轨于前,王孟高岑并驰于后。”(《诗薮》)这种看法虽进了一步,知五律产生的时期应追溯到梁陈,不是唐中宗时代才有的。但是又笼统地责前代诗人写得拗涩,其实,前人所写的合格的五律是不存在拗涩的毛病的,只有一些不够合律的诗例才是拗涩的,这种情况,在唐代也不能避免。由此可见,古人谈诗论律,于有意无意之中都要以唐人诗为中心,而苛求于齐梁陈等前代的诗人,这是有失公允的。今天,我们应就诗论诗,从大量诗例的分析中去得出关于诗律发展的结论,而不应拘泥于前人的成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