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格律(九下)

 白水清风 2019-09-19
第三节 七言诗的诗律           ###校对未细,见错字 希指出#######
9.3. I  初唐的诗人在继承齐梁体诗律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就是以五言诗的格律为基础,加长了一个节拍,形成了在格律上同质的七言体诗律,并比较迅速地使其达到了成熟的境地,其中,七言体的粘式律和五言体的粘式律一起.被人们称之为近体诗,至此,五言七言兼备、长短体式均宜,以粘对规则作为构律规则的近体诗趋于完备了。唐代以来,这种近体诗成了中国古代格律诗的核心和主体,影响及于千秋万代。在这种主体格律之外,齐梁体的对式律和混合律仍继续存在,充作辅助性的诗律,对近体诗起了补充的作用,从而使古代诗律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格律结构上同质的条件下,由五言格律诗滋生出七言格律诗,这并非难事。然而,由此而产生的积极作用却是十分巨大的.、。为什么?因为,它在初唐诗风转变和诗歌发展的的时刻为诗人提供了完美的格律形式,这种形式和新的诗歌内容结合,大大促进了唐代诗歌发展到了空前兴盛的境地,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高峰。唐代七言近体诗的巨大成就.可以说,已超过了由五言延长至七言这一诗律发展本身的价值:
唐七言诗的格律也和五言诗相似.可以按粘式、对式和混合式三类加以概括。不过,粘式律在诗中已占了优势,合格的七绝、七律已随处可见,诗例的数量也很多;对式律和混合律在诗中的比重则大有下降的趋势,这是诗律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客观的事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下面.我们按格律种类列举出若干诗例,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9.3. 2  七言诗粘式律
七言诗符合粘式律的要求,这是初唐时期才兴起的。从数量上说,与五言诗比,那还是少得不成比例的;但从这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诗例看,仍是能够证明这种格律诗已经产生和形成了,也就是说七言的近体诗已经形成了。下面,我们按照诗体的长短分成七绝、七律和七言排律三类,分别举例,以作说明。
9.3.2. I  粘式七绝
初唐时期的粘式七绝以首句入韵的为多,首句不人韵的甚少。五言诗刚好相反,以首句不入韵的为多,人韵的为少。这是由于七言诗的传统与五言诗不同,是传统造成的“惯性”的表现。下面根据首句的平仄格式分别举例说明。
登逍遥楼  (宋之问)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问。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赠苏绾书记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这是平起平收式的例子,格律结构是AB . bA式,这种格式的诗例较多,例如崔液:《上元夜六首》中的第二首、第三首、第六首.阎朝隐:《饯唐永昌》、f夜宴安乐公主新宅),李适:《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刘宪:《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苏颈:‘夜宴安乐公主新宅》、《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徐彦伯:《苑中遇雪应制》,李义:《奉和三日祓禊渭滨,,6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饯唐永昌》、马怀素:《饯唐永昌》、沈佺期:《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夜宴安乐公主宅》,吕太一:《闺怨》等等,都是这种格式。再如:
送司马先生  (李峤)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
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这是仄起平收式,结构为6 BA . aB式。这种格式的诗例也较多。如崔日用:《夜宴安乐公主宅》,宋之问:《送司马道士游天台》,《苑中遇雪应制》、《奉和春日玩雪应制》。崔液:《上元夜六首》第一首、第四首、第五首,李峤:《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游苑遇雪应制》,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9,李适:《饯唐永昌赴任东都》,刘宪:《饯唐永昌》,苏颧:《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庄应制》、《重送舒公>,:徐彦伯:‘侍宴桃花园》,:》,李义:《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奉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立制》,岑羲:《夜宴安乐公主新宅》,沈佺期:祓楔渭滨痿应饲》“《苑中遇雪应制》,赵彦昭:《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秋朝木芙蓉》,李迥秀:《夜宴安乐公主宅》等等,都属于这种格式。
首句不入韵的七绝,诗例不多,这说明七言格律与五言格律在一点上是有差异的,现各举数例,以见一斑。
奉和春B  (元万顷)
凤辇迎风乘紫阁,鸾车避日转彤围。
中堂促管淹春望,后殿清歌开夜扉。
九日宴  (张谔)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这是仄起仄收式,结构为BA,aB式。这种格式不为诗人乐用,诗例很少。只能再举出几首,如李峤:《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韦元旦:《夜宴安乐公主宅》,刘宪:《人日玩雪应制》,沈佺期:《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的第二首等。再如:
伤曹娘  (宋之问)
前溪妙舞今应尽,子夜新歌遂不传。
无复绮罗娇白日,直将珠玉闭黄泉。
饯唐永昌  (沈佺期)
洛阳旧有神明宰,辇毂由来天地中。
余邑政成何足贵,因君取则四方同。
这是平起仄收式,结构为AB . bA式。再如马怀素:《夜宴安乐公主宅》也是此式,这种格式的诗例十分罕见,不为诗人所习用。
9. 3。2.2  粘式七律
初唐时期的粘式七律也和七绝相似,以首句人韵的诗例比较常见,首句不入韵的甚为少见。现分类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   以“平平仄仄仄平平“开头的,结构为AB . bA . aB .bA式。此式最为常见,诗例最多。如
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沈栓期)
.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黄。
大  酷  (杜审言)
昆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核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此外如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等四首,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宋之间:《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李峤:《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采缕人胜应制》等三首,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苏味道:《嵩山石淙侍宴应制》,韦元旦:《兴庆池侍宴应制》等三首,苏颈:《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等四首,李义:《兴庆池侍宴应制》等五首,卢藏用的安乐公主山庄诗一首,岑羲的望春宫诗一首,薛稷的望春宫诗一首,沈佺期:《红楼院应制》等七首,武平一的兴庆池诗一首,赵彦昭的安乐公主山庄诗一首等等,都是这种格式。当然,从诗歌内容上说,清新而充实的不多,大多是奉和应制之作。
第二,   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开头的,结构为BA . aB . bA . aB式。此式也十分常用,诗例也很多。如: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崔融)
洞口仙岩类削成,泉香石冷昼含清。
龙旗画月中天下,凤管披云此地迎。
树作帷屏阳景翳,芝如宫阙夏凉生。
今朝出豫临悬圃,明日陪游向赤城。
兴庆池侍宴应制  (沈佺期)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古来徒羡横汾赏,今日宸游圣藻雄。
此外如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李峤:《石淙》,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藩应制》,李适的望春宫诗和兴庆池诗,苏颈的太平公主南庄诗等六首,徐彦伯的兴庆池诗,薛曜的石淙山诗,李义的采缕人诗,卢藏用的安乐公主山庄诗,马怀素的望春官诗,沈佺期的兴庆池诗等三首,郑倍的望春宫诗等等,数量也不少,大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缺少丰富充实的内容,但在诗律上却十分合乎构律规则,是合格的仄起平收式的七律。
第三是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开头的,结构为aB.bA,aB.bA式,因是首句不入韵的,数量甚少。例如:
从幸香山寺应制  (沈佺期)
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阙俄俄连翠云。
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
旃檀晓阁金舆度,鹦鹉睛林采眈分。
愿以醍醐参圣酒,还将祗苑当秋汾。
此外如李适:《奉和立春苑迎春》等二首,沈佺期的立春苑迎春诗,李邕的太平公主南庄诗等,也属于此式。
第四是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开头的,结构为bA . aB.bA.aB式,这种格式的诗例十分罕见。如: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韦元旦)
灞涣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栽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苹。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斗北辰。
此外如苏頒:《兴庆池侍宴应制》、《景龙观送裴士曹》也是此式的诗例,但数量毕竟是寥寥无几的。
9.3.2. 3  粘式七言排律
初唐时期七言格律诗的数量本来就不多,不能与五言诗相比,合格的七言排律则就更加少见了,这里只举两首:
从  军  行  (崔融)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
依稀蜀杖迷新竹,仿佛胡床识故桑。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侍军营作破羌。
这首诗长七联,以AB联开头,按照联内相对和联间相粘的规则,组合全诗。对仗也尚工整,押韵也都符合要求,因此是一首十分合格的七言排律。不过,七言排律全篇合格的诗作并不多见,不仅初唐是如此,盛唐以后也是如此,这是和五言体不同的地方。究其原因,可能是作七言排律比五言为难,要字字句句合律,实为不易。对于写格律诗而言,合律的要求和表达的要求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达上是很好的字句未必符合平仄配合的规则,而平仄合律了,从表达上看又不彝好。诗人的任务是要兼顾两端,善于调配文字,觅取两者相互适合的形式,这样,诗体一长,字数一多,自然就较为困难了。
9.3. 3  七言诗对式律
对式律是齐梁体五言诗中形成的一种格律形式,到了初唐,虽然粘式律更加发展了,成了诗律的主体,但是,对式律仍然存在着,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仍为诗人所用。不过在应用上毕竟是有限制的,即它主要被用于绝句体短诗中,在七律中用对式构律的作品就十分罕见,而篇制较长的诗中,则已难于发现。为什么呢?原因显然是对式律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的。因为对式律基本上是同一个律.联重叠而成的格律,重叠一次,即成对式的七绝;重叠三次,即是对式七律;重叠多次,就是对式排律。重叠形式,毕竟不是好的形式。同一个律联的重叠,毕竟会给人带来单调、呆板和重复感,音响效果是不好的。七绝只重叠一次,这一缺点还不大突出,但重叠多次,这一缺点就突出了。初唐诗人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对式七绝数量尚多,而对式七律十分罕见,合格的对式七言排律则难于发现诗例。
9.3.3. I  对式七绝
第一处是以“平平仄仄仄平平”开头的,首句入韵。例如:
邙  山  (沈佺期)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饯唐永昌  (徐彦伯)
金溪碧水玉潭沙,凫鸟翩翩弄月华。
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这类诗的结构是AB . aB式,虽然因A和a之间略有差别,不是同一律联的重叠,但是,其间的关系仍是异声相对的关系。此外如张敬宗:《边词》,徐彦伯:《上已日祓禊渭滨应制》,包融:《武陵桃源送人》,也属于此式。
第二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仄平”开头的,首句人韵,如: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崔浞)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秋江送别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类诗的结构是BA.bA式,B和b句式虽略有差别,仍构成对式格律。这种格式的诗例不是很多。
第三种是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开头的,首句不入韵。例如:
苑中人日遇雪应制  (赵彦昭)
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应阳春。
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
答朝士  (贺知章)
钗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这类诗是aB . aB式,初唐人作的乐章中有《舒和》一调,往往合乎此式。例如魏征:《五郊乐章·舒和》:“御徼乘宫出郊甸,安歌率舞递将迎。自有云门符帝赏,犹持雷鼓答天成。”又如褚亮的《祈谷乐章·舒和》、《明堂乐章·舒和》、《雩祀乐章·舒合》、《祭方丘乐章·舒合》,也都属于这种格式。
第四种是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开头的,首句不入韵。例如:
春  日  (上官仪)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伤曹娘  (宋之问)
可怜冥漠去何之,独立丰茸无见期。
君看水上芙蓉色,恰似生前歌舞时。
这类诗的结构是aB . aB式,这种格式的诗例最为少见。
9.3.3. 2  对式七律‘
合格的对式七律诗例极少,极大多数诗人已不应用此式写作,现只举两例: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应制  (刘宪)
暮春春色最便妍,苑里花开列御筵。
商山积翠临城起,沪水浮光共幕连。
莺藏嫩叶歌相唤,蝶碍芳丛舞不前。
欢娱节物今如此,愿奉宸游亿万年。
这首诗是以AB联和三个、aB联相叠而成的、A式句和a式句在声调上也是对的关系。又如: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李迥秀)
诘旦重门闻警跸,传言太主奏山林。
是日回舆罗万骑,此时欢喜赐千金。
鹭羽凤箫参乐曲,获园竹径接帷阴。
手舞足蹈方无已,万年千岁奉薰琴。
这首诗是以bA联重叠三次而成的格式,其中第七句不合律。
以上是初唐对式律的情况,即它只在七绝中得以持续应用,而在较长的诗体中已被逐渐排除,初唐以后,情况也大致如此,如李白的诗中,对式七绝的诗例也有不少,但却没有…:…首七律或排律是对式的结构。这很能说明唐代诗人已深知对式律的局限性和它尚能适用的范围了。(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