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不在乎夏侯渊,诸葛亮不怕司马懿,为何却都忌惮张郃

 数字人生6688 2019-09-19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发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张郃、戴陵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t01dc5083e82de935d3.jpg?size=600x370

三更时分,来到大路,两军相遇,合兵一处,却从蜀兵背后杀来。行不到三十里,前军不行。张、戴二人自纵马视之,只见数百辆草车横截去路。郃曰:“此必有准备。可急取路而回。”才传令退军,只见满山火光齐明,鼓角大震,伏兵四下皆出,把二人围住。孔明在祁山上大叫曰:“戴陵、张郃可听吾言:司马懿料吾往武都、阴平抚民,不在营中,故令汝二人来劫吾寨,却中吾之计也。汝二人乃无名下将,吾不杀害,下马早降!”

t0188fcf9dfe5e86f17.jpg?size=600x370

郃大怒,指孔明而骂曰:“汝乃山野村夫,侵吾大国境界,如何敢发此言!吾若捉住汝时,碎尸万段!”言讫,纵马挺枪,杀上山来。山上矢石如雨,郃不能上山,乃拍马舞枪,冲出重围,无人敢当。蜀兵困戴陵在垓心。郃杀出旧路,不见戴陵,即奋勇翻身又杀入重围,救出戴陵而回。孔明在山上,见郃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英勇倍加,乃谓左右曰:“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吾当除之。”遂收军还营。

t01f5b020265ccdc47e.jpg?size=600x370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夺得阴平和武都两郡后,率领大军在祁山扎营,魏明帝曹睿连忙派遣司马懿迎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必定留在阴平和武都安抚人心,必定不在祁山大营中,便派张郃与戴陵前去偷袭。谁知诸葛亮早已预料到司马懿的计策,设下伏兵,就等司马懿上当。果然,当张郃、戴陵率部杀到后,立即被北伐大军团团包围。张郃大展神威,在万军之中左冲右突,救出了戴陵,全身而退,令诸葛亮非常忌惮。

t01dc622e41c9e6ba4a.jpg?size=600x370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矢石如雨”, 意为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比喻战况非常猛烈。

t011f11b476ad206b33.jpg?size=600x370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并非历史的真实。按照《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在这场战事中,曹魏方面仅仅出动了雍州刺史郭淮。而就在郭淮打算与陈式作战之际,突然获悉诸葛亮亲率大军来到建威。郭淮担心遭到两路夹击,立即放弃了原定计划,全军撤退,其间并未出现张郃率部与诸葛亮作战的情况。

t01dbcbf45b5d8d5b61.jpg?size=600x370

小说中提到的司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前来与诸葛亮作战,也并非历史的真实。按照《三国志》及《晋书》相关传记的记载,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首次较量出现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当时,曹魏大将军曹真病逝,曹睿将司马懿从荆州调到西北。至此,司马懿才与诸葛亮在战场上遭遇。而小说中描述的此次战事,却是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期间发生的。因此,这个故事情节也是小说作者的虚构。

t01f9b70ce5271687ed.jpg?size=600x370

至于小说中诸葛亮说过的“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吾当除之”这句话,尽管是小说作者的虚构,但诸葛亮对张郃非常忌惮却是历史的真实。《三国志·张郃传》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诸葛亮的“一出祁山”之所以惨败,也是因为张郃在街亭一役中大败马谡,一举扭转了战局。从历史上诸葛亮数次北伐失利的原因来看,张郃均发挥了关键作用。

t01028703cb6b452c98.jpg?size=600x370

在《三国演义》当中,作者虽然对张郃的着墨不多,但却用诸葛亮的这句话道出了张郃的能力和作用,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事实上,不仅仅是诸葛亮,就连刘备也对张郃忌惮不已。据《三国志·张郃传》注引《魏略》载,在汉中争夺战期间,刘备得知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的消息后,曾经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言下之意是说黄忠更应该除掉张郃这个劲敌,杀死夏侯渊这样的窝囊废又有什么用呢?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