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淼谈历史
思淼谈历史 文/小冷 作为千古一帝的朱元璋,想必他的心里是有两大憾事的,一件为朝廷的贪官总也杀不完,明明自己对一些贪官污吏已经严惩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官员前赴后继的走上贪腐之路。 之所以会这样,研究明史的很多人都说过是由于朱元璋给官员开的俸禄太低了,给朝廷一品大员的俸禄一年也不过七百石,一个县令的年薪也只不过为白银三十六两。所以,很多官员就铤而走险,走上了贪腐之路。 另一件让朱元璋遗憾,心痛的事情莫过于太子朱标的早逝了。朱标为朱元璋的长子,按照立长不立幼的不成文的传统,在朱元璋称帝以后,朱标被立为了皇太子。朱标此人生性仁慈,又聪颖。 朱元璋对他抱以了很高的期望,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开始选国子监的高材生作为太子的伴读,并遍寻名师作为朱标的老师,到了朱标二十三岁的时候,朱元璋开始让他见习政事,以锻炼他将来为帝的能力。 朱标画像 朱元璋更是煞费苦心的为朱标扫清登基道路上的障碍,有一次朱标为一些功臣求情,让朱元璋不要再大肆杀戮了,朱元璋拿了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并亲手把上面的刺给撸掉了,对朱标说:现在这根棍子就是象征着皇位,朕把一些阻碍给你清除掉了,不是更好吗? 可惜啊,在洪武二十五年,本就体弱的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痛心不已。但是,朱元璋再悲痛,也要选出皇位继承人来,还是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朱元璋把自己的孙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立选为了皇位继承人。 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当中,有九个儿子是在守卫边境的,分别为辽王,秦王,晋王,燕王等,为了守卫边境,九为王爷每年都是要进行练兵的。 在一次练兵之际,朱元璋对他的孙子朱允炆说道:“我把抵御外敌入侵的责任,都交给了诸王,你放心的做一个太平天子好了。” 没想到朱允炆一句话问的朱元璋半响说不出话,朱允炆问道:“如果外敌入侵,可以由诸王应对,那如果诸王叛乱,该怎么应对呢?” 朱元璋沉思了半响才说道:“你觉得如何是好呢?”朱允炆答到:“以礼约束他们的行为,以德收服他们的心,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就取消他们的藩位,还没有效果,就把他们改封到其他地方,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出兵讨伐。” 朱元璋听了以后,十分欣慰的说道:对了,没有比你说的更好的办法了。朱元璋的这一回答,实际上是默许了朱允炆的削藩。 在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做了皇帝以后,就开始了削藩之路,继位一个月内就把周王给捉拿了,之后又相继废掉了齐王,湘王等。 众所周知,燕王朱棣可不是省油的灯,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攻入了皇宫之中,夺得了朱允炆的帝位。 朱棣画像 同样是削藩,清朝的康熙皇帝为什么可以进行的那么顺利,朱允炆为什么就把皇位给搞丢了呢?小冷觉得是朱允炆根基尚稳,操之过急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