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90-99)

 nqj0108 2019-09-19

九十、治胆道感染秘方(2首)
  90.1 清胆汤
  【来源】李超,《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连翘、柴胡各15克,黄芩、栀子各10克,丹参15克,枳实、半夏各10克,生大黄、芒硝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胆解毒,活血通淋。【主治】胆道感染。【疗效】屡用卓效。
  90.2 通胆胰汤
  【来源】金庆丰,《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罗布麻、野菊花各30克,柴胡、香附、枳壳各10克,延胡索10~15克,郁金15克,生大黄6~12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气,解毒通胆。【主治】胆道感染,胆石症,胰腺炎。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疗效】多年使用,屡收良效。
  九一、治腰痛秘方(4首)
  91.1 补肾强腰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金狗脊12克,川断9克,桑寄生15克,杜仲、牛膝、木瓜各9克,薏苡仁30克,鲜猪腰子1个(切开去肾盂白色部分洗净先煎,取汤煎药)(回民
  可以羊肾代)。
  【用法】用猪腰汤煎药,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强腰。
  【方解】凡肾虚腰痛,治以补肾为主,故方用川断,桑寄生、杜仲、补肾强腰;狗脊、木瓜、薏苡仁,舒筋利湿壮腰脊;牛膝活血,引药下行;猪肾
  以脏补脏,补肾治腰痛。合而用之,共奏补肾强腰之功。
  【主治】肾虚腰痛。腰痛不举,但无压痛及敲击痛,气短、尿无力、脉虚细、苔少。
  【加减】寒象明显,加补骨脂、胡桃肉(连衣)各9克。
  【疗效】屡验屡效,疗效甚佳。
  91.2 腰痛方
  【来源】周炳文,《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芪15~30克,当归12克,川芎8克,赤芍10克,熟地15克,升麻5~8克,台乌药8~12克,地龙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壮腰,活血通络,调气止痛。
  【方解】腰痛多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为标辨治,但关键在于气滞血瘀,尤其年久不愈,非调理气血不愈。因而方中重用黄芪益气补虚合四物汤补血
  活血,调理气血;台乌药温肾散寒,善行诸气而止痛,妙在选升麻助黄芪之升直达病所;地龙咸寒通络利腰,导湿热下行,制升麻之升浮,使共入于
  腰际。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壮腰,活血通络,理气定痛之效。故用之临床,颇效验。
  【主治】多种腰痛。不论外感,内伤,凡非新感时邪而又偏于气滞血瘀,筋骨劳损者均可用之。
  【加减】兼有寒湿为患,腰冷苔腻,口淡泛味者加威灵仙,细辛;瘀阻腰痛如刺者加桃仁;肾阳虚损,腰膝冷痛者,加山萸肉,补骨脂、杜仲、续断
  、菟丝子等。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91.3 峻补肝肾丸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制首乌120克,菟丝子、炒杜仲、关蒺藜、桑椹子、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全当归、白茯苓各60克,川牛膝90克,续断、白术、狗脊、
  鹿角霜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炒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服40粒,一日2次,早晚饭前用盐开水送服。
  【功用】峻补肝肾。
  【方解】腰痛原因很多。若因肝肾两虚所致者,则重在峻补肝肾。方用添精益髓、滋补肝肾之何首乌为主药;肝气充则筋健,肾气充则骨强,故佐以
  杜仲、补骨脂,巴戟天,益智仁、狗脊、牛膝、当归、续断、桑椹、蒺藜、鹿角霜、菟丝子等都有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膝、利机关之功能;更加茯
  苓、白术利湿健脾。蜜丸缓图,因肝肾位远,且病为慢性,故应坚持常服,始获良效。
  【主治】腰痛(肝肾两虚型)。证见腰骶经常作痛,俯仰转侧不利,劳则更甚,肢体疲乏。膝膑酸软,自觉腰部空虚,坐立无力支持,脉多沉缓无力。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坚持服药,每获痊癒。
  九二、治肥胖病秘方(4首)
  92.1 消肥汤
  【来源】张侃如,《陕西中医》(2)1991年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化浊,活血化瘀。
  【方解】本病与先天禀赋有关,更兼过食肥甘厚味,加之久卧久坐而少动,或外感湿邪,由表入里,或七情所伤,而致脏腑失调,转输失职,使水谷
  精微不能充养周身,反而变生膏脂痰湿,蕴于肌肤,甚则弥漫三焦,遏阻遂道,壅塞气机,使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虚,尤以气虚为重。其治若纯以
  补气,有碍痰瘀,故首当清除病理产物,以开痰瘀之阻遇。故方用苍术、白术、泽泻、茯苓健脾利水;半夏、皂角、白矾燥湿祛痰,与活血药配伍,
  能除血中之痰浊;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祛瘀,且泽兰与益母草相合,入肝经可活血行瘀,走脾经能行水涤痰,痰瘀散则脉络
  通,枢机畅而体自康。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加减】若面赤气粗、头目眩晕,伴肝阳上亢者,加怀牛膝、磁石;腹账便秘者,加槟榔、大腹皮;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芪,畏寒肢冷者,加附子、
  桂枝;口渴欲饮、五心烦热者,加麦冬、天花粉。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92.2 张氏减肥方
  【来源】张纯孔,《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法半夏、陈皮、白茯苓、炒米仁各10克,炒苍术、炒白术各15克,大腹皮、车前草(鲜者20克)、炒泽泻、冬瓜皮(鲜者20克)、炙香附、柏子
  仁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另用蕨菜作每餐食用。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化痰;茯苓、米仁健脾淡渗利湿;苍术、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大腹皮、车前草、泽泻、冬瓜皮均有
  利尿消肿作用;炙香附理气调经、活血止痛;柏子仁养心安神。合而用之。共奏健脾燥湿化痰之功。
  【主治】痰湿型肥胖病。
  【疗效】治疗2例,1例服药25剂,体重从87公斤降至61公斤;1例服6剂,体重从38公斤降至29公斤(儿童)。
  92.3 减肥散
  【来源】程爵棠,《刺血疗法治百病》
  【组成】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二丑、槟榔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30克,用鲜荷叶捣烂取汁或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
  固定。每日换药1次。1个月为1疗程。
  【功用】健脾利湿,利水减肥。
  【主治】肥胖病。
  【疗效】一般用药10日以上,必日见其效。
  【附记】本散亦可内服,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内外并治,效果更好。
  92.4 外用减肥方
  【来源】程爵棠,《穴位贴敷治百病》
  【组成】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
  【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
  【主治】肥胖病。
  【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本方去油麻稿,加干荷叶50克,重用泽泻为60克。验之临床,效果尤佳。
  九三、治糖尿病秘方(13首)
  93.1 温肾降糖汤
  【来源】施今墨,《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组成】上肉桂24克(切碎蒸汁兑入,不可火煎)、鹿茸粉(另装胶囊,分2次随药送服)3克,黑附块18克,桑螵蛸9克,山萸肉、大山参各12克,巴戟
  天、补骨脂、覆盆子、金樱子各9克,野于术15克,怀山药、芡实米各30克,灵芝草9克。
  【用法】文火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壮火补虚,固脱填髓。
  【方解】若因肾气虚惫,固摄无权,命门火衰,不能化精所致者,证属虚寒,譬诸库存,彻底倾出;譬诸炉火,薪断无继。若不得大量物资救济,峻
  补回阳则灯尽油干,险变立至。故方内重用肉桂、附子益火之源;巴戟天、补骨脂助命门以固肾之本;山参、鹿茸、于术、山药健脾益气以补中气之
  虚,中气充沛,则余脏受荫。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实为固脱,为固肾缩泉之要药;山萸肉、芡实固脱益精,填精益髓。加之参、附、术合用,则
  心脾肾交受其益。馀如面瘁、肢冷、纳少、便溏、气短、声低诸证,均可附带解决。临床遇证候相符之患者,往往1剂即获疗效,重者二三剂,无须
  多服。本方配伍严谨,颇具匠心。但临床应用,必须审证的确,方可投之。
  【主治】糖尿病,确属虚寒者,证见尿意频繁,小溲清长,朝夕不断,证似尿崩,有时尿呈淡青色,有时上浮一层如猪膏,口不欲饮食,舌淡不红,
  苔薄白,或润或不润,气短音低,大便时溏,四肢厥冷。六脉常见沉迟,尺脉尤甚。
  【疗效】临床屡用,确具佳效,多1剂至3剂已,无须多服。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临床验之,确有良效。待病基本痊愈,当更方调治以资巩固。
  93.2 益气滋阴饮
  【来源】张琪,《临床经验集》
  【组成】黄芪50克,人参15克(或党参30克),玉竹、枸杞子、天冬、玄参各20克,生地25克,菟丝子、女贞子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益气滋阴,补肾润肺。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益气补虚、生津止渴;玉竹润心肺、止消渴;生地凉血生血、补肾水;山药、枸杞、女贞、菟丝子滋补肝肾、生精益气;党
  参滋阴清热。诸药合用,有滋阴润燥、补益肝肾、生津止渴之功。用之临床、屡见其效。
  【主治】消渴病(证属气阴两虚者),证见疲倦乏力、口干、腰脊下肢酸痛、舌红苔燥、脉弦滑、血糖、尿糖甚高。可用于糖尿病。
  【加减】血糖、尿糖高、加苍术、葛根;多尿不愈,酌加附子、肉桂以温助肾中阳气。
  【疗效】验之临床,屡获佳效。
  93.3 降糖益阴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川石斛15克,麦冬10克,生地、元参各15~30克,天花粉15克,生山药、黄芪各30克,苍术、知母、黄柏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解】消渴一证,本为燥热伤阴,水液不得宣行,故周身不得润泽、则形体消瘦。治疗之法,自应用滋润清热之剂的生津润燥。用疏通气机之味以
  宣行水液。方用石斛、麦冬、生地、元参、山药填阴润燥,填阴即能补肾。天花粉生津泻火,泻火即能补阴。黄芪补气以敷布津液。惟苍术性燥,用
  于燥热伤阴之消渴,似非所宜,熟、知苍术芳香猛烈、开郁散结、疏通气机、使脾气健运,可以宣行水液,水液得以浸润于肠胃之外,小便减而肌肉
  得养。况苍术入于大队柔润剂中,亦不致燥烈伤阴,去其短而取其长。知母、黄柏滋阴泻火,专治消渴热中。张锡纯《衷中参西录》有治消渴方二则
  ,一为玉液汤,一为滋膵饮,二方均重用黄芪、山药,近代施今墨先生以黄芪配山药治尿糖,元参配苍术治血糖,每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此四味,
  颇为应手。
  【主治】糖尿病(消渴)、证属燥热伤阴者。
  【加减】本方服10剂后,如尿糖不减,加山茱萸12~20克以固摄肾气。古今医家,多以六味地黄汤或八味地黄汤治消渴,此方之所以能治消渴,其功
  全在山茱萸。余曾多次试验,凡用六味地黄汤,无山茱萸即无效,加入山茱萸,尿糖始降。如血糖不降,加丹参15克,桃仁12克以活血化瘀;能食善
  饥,时觉中空,加熟地30克,黄连6克以填补真阴而降胃火;腰腿疼痛,加桑寄生30克,续断12克,牛膝、木瓜各10克通经络而强筋骨;大便溏泄、
  加土炒芡实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去生地、麦冬、元参,益脾固肾。泄甚者再加罂粟壳6克,诃子肉10克以涩肠止泄;血压高,加石决明30克
  ,白蒺藜平肝降压;心悸失眠,加生牡蛎20克,生龙骨15克,柏子仁、茯神各10克,首乌藤30克以镇静安神;尿频有脂膏,加桑螵蛸、山茱萸各15克
  ,菟丝子、沙苑子、益智仁各12克以固肾益精;疲乏无力、腰酸腿软、尿频有脂膏、脉细弱、舌质淡胖,系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之象,改用八味
  地黄汤加黄芪、苍术、元参、菟丝子、沙苑子、补骨脂、益智仁等补肾阳,益肾阴,气血兼顾,阴阳并补。有效。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附记】又用生山药粉50克,大枣5枚做成粥样,每日服1次,一月为一疗程,停一周再服,曾治数十例,皆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不能根除,停药后
  ,多有反复。后加入山茱萸10克,即能巩固疗效。
  93.4 清热养阴汤
  【来源】陈树森,《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生石膏、黄精、黄芪各30克,人参叶、知母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元参、枸杞子、山药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养阴,兼补肺肾。
  【方解】糖尿病的特点是阴虚阳亢,久之阴损及阳,导致肾阳亦虚,故见阴阳俱虚的证候。若肾阴亏竭、心火独亢、上扰清窍,可导致神志恍惚,甚
  或昏迷而发生危象。本病有上、中、下三消之分,有肺热、胃热、肾虚之别。治上消,润肺兼清胃;治中消,清胃兼滋肾;治下消,滋肾兼润肺。治
  疗本病时应强调固本,尤重补肾。滋肾阴以制阳亢,本方以黄精、知母、生熟地、元参、枸杞子、山药滋肾润肺,止渴生津;本病口渴易饥之症状为
  肺胃之热化燥、灼津伤阴,故按《金匮要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之意,用生石膏清肺胃之热;加入补气药人参叶、黄芪
  ,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常可事半功倍。
  【主治】糖尿病。
  【加减】阴虚津少者,加用黄精、玉竹、天花粉、天冬等以养阴生津;若口渴甚者,重用生石膏、知母、石斛等。兼有瘀血阻滞脉络,常用天仙子、
  紫草根、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若疮疡化脓,则清热解毒为主,用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之类,或用蒲公英、野菊花
  ,内服外用均见功效;久病肾阳亦虚者,加仙灵脾以助肾阳,阳生则阴长;由于脾为后天之本,且滋腻之品大多碍胃,故在上方中加上苍术以醒脾健
  胃,使诸药合尽其效。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93.5 降糖方
  【来源】祝谌予,《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生黄芪、生地各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
  【方解】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依赖胰岛素糖尿病和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在我国以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为最多。在10余年的观察中发现糖
  尿病可分为5个类型:1.气阴两虚型;2.阴虚火旺型;3.阴阳两虚型;4.气虚血瘀型;5.燥热入血型。其中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见。
  降糖方为治气阴两虚型的有效基本方剂。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弱,易患外感,舌淡暗,脉沉细等症状。降糖方的六味
  药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均为降糖药物,生黄芪配生地降尿糖,是取生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紧腠理与生地滋阴、固肾精的作用,防止饮食精微的漏
  泄,使尿糖转为阴性。据药理研究,黄芪、生地有降血糖作用。苍术配元参降血糖。许多人认为治糖尿病不宜用辛燥的苍术。而施今墨先生云:用苍
  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的作用,苍术虽燥,但伍元参之润,可制其短而用其长。药理研究证明苍术和元参都有延长降低血糖时间的作用。上述
  两个药对,黄芪益气,生地滋阴;黄芪,苍术补脾健脾;生地、元参滋阴养胃,从先后二天扶正培本,降血糖、尿糖确有卓效。自古以来,有关消渴
  病或糖尿病诸文献中,未见有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报道,但在临床中遇到糖尿病合并血液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
  黏稠度多有增高。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者常见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血瘀征象。故而加用葛根、丹参两味药通活血脉。实践表明
  ,加用活血药后,疗效增强了。药理研究也证明,葛根、丹参都有降血糖的作用。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加减】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重用30~60克;血
  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加玉竹10~15克,熟地30克;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皮肤搔痒,加白蒺藜10克,地
  肤子、白鲜皮各15克;下身搔痒,加黄柏、知母各10克,苦参15~20克;失眠,加首乌、女贞子、白蒺藜各10克;心悸,加菖蒲、远志各10克,生龙
  牡各30克;大便干燥,加薏苡仁20克,芡实米10克;自觉燥热殊甚,而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以引火归元;腰痛、下肢萎软无力,加桑寄生20~30克
  ,狗脊15~30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疗效显著。
  93.6 降糖克消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生地、菟丝子、黄芪各15克,怀山药9克,元参、丹参各15克,山萸肉、天冬、苍术、葛根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滋阴补肾,益气养阴,清热凉血,降糖克消。
  【方解】糖尿病,属祖国医学的消渴范畴。古论消渴,有三消之分。然三消各有所主,即上消主肺,中消主脾,下消主肾。临床见证虽各有侧重,而
  其燥热伤阴则一。致因虽多,总属阴虚燥热所致。此论前人早有明训,如《医学心悟》云:“三消之证,皆燥热结聚也”,《临证指南医案》更明确
  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沈氏尊生书》亦云:“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其治正如《景
  岳全书》所云:“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为主,必使阴气暂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故方用菟丝子补肾添精益髓,阴阳并补,故
  以为君;臣以生地、元参滋肾阴、清虚热;山萸肉以助君药之用,并固涩精气;黄芪益气、升阳、固卫,与生地滋阴而共奏益气养阴之效,二者相伍
  ,且有降血糖、尿糖的双效作用;苍术补脾健脾,其辛燥之性,似与三消不合,其实苍术有“敛脾精”作用,且得元参之润而制其短,用其所长。苍
  术配元参善降血糖,而且作用持久;怀山药补脾益肺,强肾固精,与黄芪益气,共补肺、脾、肾三脏之虚,又起降血糖、尿糖之功;天冬清热降火,
  且滋肾阴、降肾火、泻火以养阴;丹参、葛根活血通脉、降血糖,且与慢性糖尿病尤宜。祝谌予教授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液流
  变学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多有提高,……常见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血瘀征象,……加用活血药后,疗效增强了。”
  确属经验之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黄芪、生地、元参、苍术、怀山药、丹参、葛根等都有较好的降低血糖、尿糖的作用,故用之临床,确有卓
  效。本方配伍着眼先天兼顾脾肺,共奏滋阴补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之功。
  【主治】消渴(糖尿病),证见形体日渐消瘦、尿频清长,或多食善饥、烦渴引饮;或腰酸无力、神疲困倦,或动则汗出、或心悸、夜寐不安、多梦纷
  纭,或纳呆、腹胀、便溏、或头晕、周身烦热不适、口干思饮,或精神不振。舌质少苔或薄白,脉沉弦而数无力。或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尿
  糖、血糖增高。
  【加减】若尿糖持续不降者,本方重用黄芪、生地、元参、怀山药、苍术,并加天花粉15克,或乌梅10克;血糖持续不降者,本方重用丹参、葛根、
  元参、生地,并加党参15克,石膏、知母各9克;血糖偏高,再加玉竹15克;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黄连各9克,茯苓15克,白术9克;皮肤搔痒,
  加地肤子、白鲜皮各9克;下身搔痒,加黄柏、知母、苦参各9克;失眠,加夜交藤15克,女贞子、白蒺藜各9克;心悸加菖蒲、龙骨、远志各9克;大
  便溏薄,加苡仁、芡实各9克;自觉烦躁,且腰痛者,加肉桂1.5~3克;腰痛而下肢萎软无力者,加桑寄生、狗脊各9克;眩晕,加珍珠母、代赭石各
  15克,怀牛膝6克;口渴,舌红苔黄,脉细,去黄芪、菟丝子、山萸肉、怀山药,加生石膏1.5克,知母9克,鲜石斛30克,花粉9克。
  【疗效】治疗100例,结果近期治愈8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93.7 生脉胜甘汤
  【来源】姜生坤,《陕西中医》(2)1991年
  【组成】辽沙参、玉竹、麦冬、五味子各12~15克,生地30~60克,生石膏20~30克,知母、花粉各15~30克,乌梅、山萸肉、桑螵蛸各10~12克,
  黄连12~15克,生黄芪30~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同时日取蚕蛹30克煎汤代茶饮服。对胰岛素有依赖者配合服用降糖西药。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止渴。
  【方解】方用沙参、麦冬、五味子、生芪、生地、知母、生石膏、花粉、黄连、玉竹清热益气生津;又取山萸肉、乌梅、桑螵蛸,酸涩收敛,且酸甘
  化阴而奏阴复热清之功,且药物俱是质地濡润、生津化液,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守中化阴,且不过于寒凉,不碍升运,至为合适。据临床报告及药
  物研究,生脉散及玉竹、生地、黄连等皆有降低血糖作用。《增注本草从新》记载:“蚕蛹甘温,能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潮于口,止消渴。”对糖
  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而药膳同施,更是相得益彰。
  【主治】糖尿病。
  【疗效】治疗63例,其中气阴两虚型42例,阴虚热盛型21例。服药31~98剂后,全部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尿糖全部转阴,血糖转入正常
  值。
  93.8 治消止渴汤
  【来源】李冠泽,《千家妙方·上册》
  【组成】生地、怀山药各30克,天花粉、石斛、知母各20克,沙参、麦冬各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解】张锡纯氏认为消渴证是脾阴不足所致,并谓生地、怀山药大补脾阴。故方中重用生地、怀山药补脾阴;天花粉善消上中二焦之热而止渴;石
  斛降中焦之火而益胃;知母坚下焦之阴而除热;沙参、麦冬以滋肺胃;泽泻利水以导热浊;五味子敛阴而生津。现代药理研究也认为地黄、怀山药、
  泽泻、人参等药物有不同程度降低血糖的作用。因之如此配合获得良效。
  【主治】糖尿病(证属脾阴不足)。
  【加减】若饥渴甚者,加生石膏、黄连;气虚甚者,加人参、黄芪;阴损及阳者,加附片、肉桂。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93.9 桑根地黄汤
  【来源】汪达成,《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桑根白皮30克,生葛根10克,生熟地各15克,苍术、玄参各10克,知母12克,天花粉、怀山药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养阴生津,滋阴润燥,兼润肺、清胃、滋肾。
  【方解】本病总以阴虚阳亢,或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所致。《石室秘录》云:“消渴一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医学心悟
  》云:“三消之证,皆燥热结聚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但滋其化源,则病易痊也。”故方中用桑根白皮补虚益气而泻肺之伏火,火降则
  肺润、津生、渴止;生熟地清热生津,且滋补肾中之真阴;知母、天花粉清肺胃之燥热而滋阴生津止渴;配生葛根清热生津,而升肾中元气,阳升则
  阴应,有云行雨施之妙;山药则健脾胃,而补肺气,脾胃健运,则清升浊降,津液化生有源;苍术健脾燥湿;玄参滋润清热,而泻无根之火,与苍术
  相配则燥而不烈,滋而不腻,刚柔相济,相得益彰。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养阴生津、滋阴润燥并兼有润肺、清胃、滋肾之功效。故用之临床,颇具效
  验。本方用药之妙,组方之严,实可谓降糖之良方。
  【主治】糖尿病(消渴)。
  【加减】若便干、腹胀不适者,加生军或制军(即大黄);外阴反复痒者,加黄柏;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者,加青葙子、沙苑子、草决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斐然。
  93.10 治糖尿病效方
  【来源】关幼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杭白芍30克,生甘草、乌梅、葛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肾益气,生津敛阴。
  【方解】本症大多由于过食肥甘,七情郁火;或因素体阴亏,内热由生,肾精暗耗,日久气阴两伤,肾气不固,收摄无权,以致多饮而烦渴不解,多
  食反而消瘦,多尿而味甘,阴精外泄。故方中用生黄芪益气,白芍养血敛阴而益津液,且能“强五脏,补肾气”。《药性论》与甘草同用,酸甘化阴
  ,以达到机体阴液自生的目的。正如《药品化义》中所说:“白芍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同生甘草为酸甘相合,调补脾阴神妙良法”,乌梅生
  津敛阴止渴;葛根生津液除烦热而止渴;仙灵脾补命门、益精气,使生黄芪得命火之助而补气力著,协白芍强五脏,补肾气作用显著。诸药合用,共
  奏补肾益气、生津敛阴之功效。
  【主治】糖尿病。
  【加减】本方在使用时,应根据上消、中消、下消给以侧重,如肺胃热盛阴亏者,可选加生石膏、川黄连、石斛、天花粉、玉竹、麦冬、沙参;肾虚
  夜尿频数者,可选加川续断、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芡实、鹿角霜等;气血亏虚者,可选加党参、黄精、当归、生熟地、白术、怀山药、首乌、
  阿胶等。
  【疗效】临床屡用,无不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93.11 生津止渴汤
  【来源】任继学,《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山药、生地各50克,玉竹15克,石斛、沙苑、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附子、肉桂各5克,红花10克。另:猪胰子适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猪胰子切成小块生吞。
  【功用】滋阴清热,生津解渴。
  【方解】方中生地、玉竹、石斛、山药、知母滋阴清热;红花养血活血;沙苑、蒺藜滋阴平肝;猪胰子以脏补脏;附子、肉桂微微生火,使“阴得阳
  助,而生化无穷”。诸药合用,共奏滋肾生津之功。
  【主治】糖尿病(消渴),症见“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咽干舌燥、手足心热、舌质红绛、苔微黄、脉沉细者。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显著。
  【附记】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与本病有关的中西药物。
  93.12 消渴方
  【来源】谢昌仁,《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沙参12克,麦门冬10克,石斛、干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各12克,天花粉15克,鸡内金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热养阴,滋肾生津。
  【方解】本方用于“消渴”症之治疗,尤适于阴虚燥热型。经云:“二阳结为之消”,“胃热则消谷,谷消则善饥”。《临证指南》则曰:“三消一
  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鸱而已”。由此阐明了该病之主要病机为“阴虚阳亢”。从而形成“阴虚燥热”的病理基础。
  本方即是针对于此,以寒制热、育阴润燥、滋肾生津,达清热滋阴之目的。其中,石膏、知母、甘草乃白虎汤之意,清阳明胃热,如张景岳所云:“
  果为实火者,但去其火,则津源自生,而消渴自止”;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为六味地黄汤去山萸肉,舍其偏温之性,可滋肾育阴,即所
  谓:“治消之法,以治肾为主”;沙参、麦冬、花粉,养肺胃之阴而生津、滋上源以生水是也;鸡内金为治糖尿病之单验方,临床证明有降糖作用,
  系辨病用药。全方共13味,清热与滋阴并用,补中有泻,清而兼润,各司其职,又配合默契。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滋肾生津之功。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疗效】多年使用,对阴虚内热型者颇有卓效。
  【附记】对脾肾气虚型者则不宜用。
  93.13 二地降糖饮
  【来源】汪履秋,《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地锦草、地骨皮各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
  15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上药加冷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两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
  【功用】养阴清热、降糖除消。
  【方解】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症,当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其病理变化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增液、润燥清
  热为大法。汪氏认为养阴增液以滋养肺肾为主,润燥清热主要是润肺清胃。故方中以南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肺肾;地骨皮、石膏、知母清肺热泻胃
  火;而地锦草、僵蚕、泽泻、苦参、青黛等药乃结合辨病用药,据药理研究及临床观察,这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全方辨证结合辨
  病,融润肺、清胃、滋胃于一炉,实为上、中、下三消的通治方。
  【主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见口渴欲饮、消谷善饮、小便频多、疲乏无力,形体消瘦,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加减】上消口渴欲饮明显者,加芦根、天花粉、石斛等;清肺润燥;中消消谷善饥显著者,加黄连、玉竹等清胃泻火;下消尿频量多者加熟地、山
  萸肉、淮山药等滋补肾阴。气阴两虚,神疲气短,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苡仁、山药、扁豆;阴虚及阳者,每见小便混浊、腰膝酸软,形寒怕冷,舌
  淡白,脉沉细等症,加熟附子、肉桂、补骨脂、仙灵脾等。若见舌下静脉怒张,舌有瘀斑、瘀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等血瘀征象者,则宜
  伍以桃仁、红花、鬼箭羽、赤芍、丹参等。
  【疗效】本方经临床反复使用,既能改善临床症状,又能降低血糖、尿糖。曾对20例病例作过统计,有效率为90%,降低血糖的幅度平均达36%。
  【附记】又用六味地黄汤,重用山药,加生地,再加玉米须、仙鹤草、黄芪各30克治糖尿病。功能益气养阴,降糖止渴。验之临床,颇具效验。
  九四、治重症肌无力(痿症)秘方(5首)
  94.1 益气温肾汤
  【来源】徐杰,《湖北中医杂志》(4)1988年
  【组成】党参12克,黄芪18克,柴胡、升麻各7克,干姜、肉桂各6克,防风、生甘草各8克,赤芍、地龙、白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分3次温服。待病情好转后,可用上方加工成冲剂,每日3次,每次服20克,以巩固疗效。
  【功用】温肾运脾、益气升陷。
  【方解】方中的党参、黄芪、甘草、柴胡、升麻益气和中,升提脾气;又加肉桂,温煦元阳,兼顾脾肾;久病体弱者肾阳亦亏,故再加熟附片以助干
  姜、肉桂温阳运脾,益气升陷,适当佐以防风、赤芍、白芍、地龙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本方功专力著,疗效甚为满意。
  【主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加减】畏光、流泪、纳呆,加羌活、苍术;复视、斜视、眼球活动受限,加川芎、全蝎、蜈蚣;面色?白、活动乏力,则红参易党参;病程长,反
  复发作,四肢欠温,加熟附片、鹿角霜;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去防风、干姜,加仙鹤草、旱莲草。
  【疗效】治疗65例,痊愈(眼裂大小正常,且早晚无改变,伴随症状消失、新斯的明试验阴性)24例(其中重型10例、中型14例);好转(眼球症状好转
  、眼睑下垂上抬0.2厘米、全身症状好转)36例(其中重型12例、中型22例、轻型2例);无效5例(其中中型4例、轻型1例)。总有效率为92.3%。平均治
  疗天数为41天,平均好转天数为13天。
  94.2 马钱子方
  【来源】裘昌林,《上海中医药杂志》(1)1986年
  【组成】生马钱子适量。
  【用法】先将马钱子制成胶囊。取生马钱子用清水浸泡半日,去毛,切片后,用香油煎至呈棕黄色。捞出后用六一散粉吸附,筛去六一散,磨粉,每
  粒胶囊装入炙马钱子粉0.2克,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1粒,饭后即服,每隔2~4日增服1粒,逐渐加至7粒为止。如不到7粒而自觉肌体局部有一过性
  肌肉跳动、抽动感时,亦不可再增加。原来如服西药吡啶斯的明或新斯的明者,随着肌力逐步增加,可减少用量直至停药。肌力基本正常后减少马钱
  子用量,直至终止治疗。
  【功用】开通经络,治痿强筋。
  【方解】马钱子有毒,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本品有开通经络、治痿强筋作用,药力强烈。经观察有效病例,均发现有局部肌肉的跳动感。这一反应
  ,一定程度上可指导临床用药,此提示已达到治疗的最高剂量。
  【主治】重症肌无力。
  【加减】中气虚弱者,加服生黄芪30~45克,当归、白术各9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升麻、柴胡各4.5克,仙灵脾30克;脾肾两虚者,加生黄芪
  、仙灵脾各30克,当归、白术各9克,党参、熟地、怀山药各15克,仙茅、知母、巴戟天各12克;寒甚者,可再加肉桂、附子、鹿角霜(胶)等。均为
  水煎服。
  【疗效】治疗8例,近期治愈4例(肌力正常、恢复工作);好转1例(肌力明显增强),无效3例(其中眼肌型2例均无效)。
  【附记】本组多种病例每日服马钱子胶囊6~7粒,就出现肌肉跳动,未出现此现象者,也不能无限制加大剂量,以免中毒。为随时观察毒性反应,一
  般以住院治疗为宜。
  94.3 玉锁润筋起痿汤
  【来源】魏才旺,《中医杂志》(9)1986年
  【组成】玉竹15克,锁阳12克,怀牛膝9克,龟板12克,怀山药20克,天冬12克,麦冬、知母各9克,炙黄柏3克,木瓜12克,枸杞子、甘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润筋起痿。
  【方解】方中用玉竹、天冬、麦冬、山药清热养阴、滋肾润肺、益肾生津;锁阳、枸杞子、龟板、怀牛膝补肝肾、益精血,健筋骨;知母配少量黄柏
  下润肾燥,上清肺金;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更借黄柏配牛膝以清下焦湿热;甘草伍木瓜以酸甘化阴。诸药合用,既
  能调补肝肾肺胃、滋阴益精、强筋健骨,又能清热化湿,扶正祛邪,本标兼顾,具有润筋起痿之功。
  【主治】痿证(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肌肉萎缩或瘫痪)。
  【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忍冬藤;湿重者加生苡仁、茯苓;病后或久病阴精亏损,去黄柏,加熟地;气阴两虚,去黄柏、知母,加黄芪、五味子
  。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94.4 冯氏匡罢汤
  【来源】冯发祥,《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
  【组成】生地12克,白芍、枣仁、麦冬、白附子、天竹黄、茯苓各10克,石斛、石决明、天麻各12克,石菖蒲、全蝎、炙甘草各5克,僵蚕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分服。
  【功用】滋补肝肾,平肝化痰,祛风通窍。
  【主治】重症肌无力,症见斜视、复视、闭目无力、语音低、吞咽困难、颈软头倾等以肝肾阴虚为主者。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较为满意。
  【附记】若腹胀、纳呆、肢体困重、便溏者不宜用本方。
  94.5 参芪益力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当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升麻各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枸杞子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补脾益损。【主治】重症肌无力。
  【加减】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
  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麦冬;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母、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莶草、千层纸、桑叶等。
  【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
  九五、治急性胃炎(呕吐)秘方(2首)
  95.1 协和汤
  【来源】朱可桢,《江西中医药》(4)1984年
  【组成】白术、白芍各15克,防风、柴胡、川芎各7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调和肝脾。
  【方解】方中白术燥湿健脾;白芍柔润养肝胃,二味药相伍,燥润相合,刚柔相济,升降相固,阴阳相和,则中州自安;柴胡配白芍疏肝柔肝、升脾
  降胃,得木来疏土,条畅气机之宜;防风配白术,理脾健脾,疏肝理气,获培土荣木,鼓舞生气之功;佐川芎之走而不守,通达和血,而活泼生机,
  使土得木而疏,木得土而荣,两相协和不致悖逆相形,则诸症自愈。
  【主治】肝脾不和、呕吐、血崩、痛泻、小儿久泻、恶闻食臭等症。
  【加减】木旺为主,则抑木为先,当倍柴、芍,或更加青皮、香附之属;土虚为主,以扶土为要,当倍防、术、或更加人参、山药之类。
  【疗效】临床屡用,颇觉得心应手,效佳。
  95.2 治呕吐验方
  【来源】黄庆植,《四川中医》(6)1987年
  【组成】藿香、大枣各10克,砂仁2克,乌梅8克,白豆菀3克,炮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眩晕呕吐,妊娠呕吐。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一般2剂即愈。
  【附记】本方是黄氏家传验方。从医30寒暑,用之临床,治验甚多,每获良效。如呕吐带痰涎者,用硼砂,每服1.5克,每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连服2日,屡用均验。笔者应用,常依本方加姜半夏5~9克,用法同上,药后,令患者口含生姜1片。验之临床,效果尤佳。
  九六、治多汗症(自汗、盗汗)秘方(5首)
  96.1 止汗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生黄芪15克,麻黄根、当归各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炒黄柏6克,炒黄连3克,炒黄芩10克,煅龙牡粉各15克,浮小麦60克,甘草10克,
  大枣7枚(煨黑打碎)。
  【用法】水煎服。两日1剂,分4次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5日为度。汗止停药。
  【功用】泻火滋阴,扶阳固表。
  【方解】气为阳,血为阴,阳虚则自汗出,阴虚则盗汗出。自汗盗汗并见,为阴阳俱虚,气血两亏。故用《证治准绳》之当归六黄汤,以当归养血和
  气;生熟地补肾滋阴;黄芩补阳气、泻阴火、固表止汗;黄芪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火泻则阴血自安。又加止汗甚捷,效如桴鼓
  之麻黄根;涩能固脱、秘精止汗之龙骨、牡蛎;养心、补虚、止自汗、盗汗有显效的浮小麦;性味甘温,补中益气、能协和诸药之甘草、大枣。诸药
  配伍,共奏泻火滋阴、益气固表之功,故能使自汗盗汗皆止。
  【主治】有时日间动则全身汗出、静则不出;有时夜间睡中出汗,醒则自止。
  【加减】若自汗盗汗重者,可配用外治方:煅五倍子60克,煅枯白矾30克。共研细末,备用,于每晚临睡前,用鸡蛋清或唾液调药末如小荸荠大,干
  湿适宜,取药丸贴在肚脐上按平,外用布带束缚,不令移动。当夜即能止汗,每日换药1次,7日为度。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96.2 疏渎固表汤
  【来源】聂天义,《四川中医》(7)1986年
  【组成】杏仁、茯苓各15克,泽泻、黄芪各18克,防风8克,白术15克,仙鹤草24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固表、宣肺止汗。
  【方解】三焦水道不畅,表虚腠理不固,津液势必外泄而为汗证。汗与血同源异流,有深浅层次不同,但能濡血,血可泌津,初汗在津,久汗及血。
  故止汗药与收敛止血药同用,其止汗之效弥彰。方用杏仁宣肺降气,启上源以通水道;茯苓健脾化湿以运中;泽泻开下闸以利下,更似黄芪、白术、
  防风益气固表;仙鹤草、煅牡蛎专肆止汗;加肉桂、淫羊藿者,以助肾行“主水”之令。迨表固截断津液外泄之路,三焦决渎有权,则水津四布,五
  经并行,水液无妄溢之势,致多汗之证可除。
  【主治】顽固性多汗症。
  【加减】若肾阳虚者,加肉桂、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山药;湿热盛者,去白术,增泽泻之量,并加桂枝、滑石。
  【疗效】临床屡用,每能应手取效。
  96.3 黄芪龙牡汤
  【来源】陈达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浮小麦18克,五味子9克,地骨皮20克,炒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敛阴,和营止汗。
  【方解】方用黄芪、芍药敛阴和营;地骨皮清虚热、除烦;五味子收敛心气;龙骨、牡蛎、浮小麦潜阳敛液。诸药相伍,共奏益气敛阴、和营止汗之
  功。
  【主治】盗汗。
  【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30克或北沙参30克;舌红、热象明显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黄芩9克;便秘,苔黄腻者,加大黄6克,茯苓12克;肢
  体麻木者,加鸡血藤30克。
  【疗效】治疗60例,痊愈44例,好转16例,服药最多为22剂,最少为4剂。
  96.4 五郁散
  【来源】程爵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广郁金30克,五倍子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本散10~15克,用蜂蜜调和成稠膏状(以不流动为度),做成两药饼,贴敷于两乳头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功用】疏肝解郁,收敛止汗。
  【方解】自汗之因虽多,但主要是肝失调节、营卫失和所致。方用广郁金,疏肝气,散血瘀,故尤以疏解气血之郁见长,气舒则复,卫气司体表开合
  之功;入五倍子收敛止汗,汗止以防津液外泄之弊。且药外敷乳头,而两乳为肝胃二经之经脉循行之地,俾药力直达病所,入肝以复气机调节之用;
  入胃以助卫气生化之源。药仅两味,力专效宏,共奏疏肝解郁,收敛止汗之功。
  【主治】自汗,症见一身汗出,上部尤多,动则自汗加重,或日久不愈,或伴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昏头痛等症。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以一次总结用本方外敷治疗自汗45例资料为例,其中痊愈4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一般用药1次
  ,最多15次即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凡自汗,日久不愈,与情绪变化有关的,用之无不立验。若连续用药5次,汗减而未止者,可调整各药量,广郁金15克,五倍
  子30克,如上法继续外敷,自汗必止。
  96.5 养阴止汗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生地15~25克,炒酸枣仁9克,大红枣6~12枚、陈浮小麦、生牡蛎(先煎30分钟)各15~30克。或加霜桑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其中临睡前服1次。
  【功用】养阴敛汗,镇静安神。
  【方解】古谓:“汗为心液,本乎于阴”。人入睡则汗,汗为心肺所藏,若邪不干扰则静而不动,扰之则动而外泄。阳为阴守,阴为阳之宅,故盗汗
  者,发于阴而出于阳是也。盖阴中之营气、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也。营卫调和,何汗之有?寐则卫气入于阴、阴虚则阳失所守,阳必凑之,阳蒸阴分
  ,则血热而致津液外泄,此盗汗之所由起矣。笔者认为,盗汗属阴虚者居多,此亦因阴虚火旺所致也。然阴虚日久必损及阳,故前人云:“……灼而
  不已,阳能久存而不破损乎。是阳虚亦可致盗汗,不独阴虚也。”治宜养阴敛汗,镇静安神。方中君以生地凉血清热养阴以拒动汗之源;臣以浮小麦
  、生牡蛎、酸枣仁,养阴潜阳敛汗,镇静安神;佐以红枣益气健脾生津、并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养阴敛汗、镇静安神
  之功。
  【主治】盗汗。症见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或心烦不寐,多梦纷纭、头晕、神疲乏力等。
  【加减】若阴虚偏甚者,加银柴胡、白薇、北沙参、麦冬各9克;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各9克;畏寒肢冷者加黄芪9克,制附子6克;兼湿热
  者,加茵陈、川黄柏各9克;若盗汗重、日久不止者,配用止汗散(自拟方)外敷,方用五倍子30克,枯矾、煅牡蛎各9克,共研细末。每取10克,用人
  乳汁(适量)调和成软膏状,搓成药饼,贴敷肚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隔3~5日换药1次。或用本散干扑之(汗出部位),每日3次。
  【疗效】总结用本方加减治疗盗汗195例资料,其中133例单纯性盗汗均获痊愈,兼宿疾(如肺结核、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等)盗汗62例中
  ,痊愈36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
  【附记】临床观察,本方止盗汗效果确切,无论阴虚或阳虚盗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能辅以外治,则奏效尤捷。本方是治疗盗汗的有效良方。若
  宿疾兼盗汗,必须更方治疗宿疾,方能根治。
  九七、治囊虫病秘方(3首)
  97.1 千金丸
  【来源】苑荫芳,《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金银花10克,贝母7.5克,丹皮5克,半夏、枣仁、皂角刺、陈皮各7.5克,乳香、没药各5克,赤芍7.5克,当归10克,黄芪、柴胡各7.5克,
  牡蛎、昆布各5克,雷丸、槟榔各7.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3克)。每次服1丸,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消痰利气,软坚散结,清热杀虫,活血化瘀,扶正祛邪。
  【主治】皮肌型囊虫病、脑囊虫病。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忌饮酒及食黏、生冷食物。
  97.2 济艰汤
  【来源】苑荫芳,《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党参、白术、茯神、石菖蒲、远志、半夏各15克,神曲5克,天花粉、寸麦冬、天虫各15克,钩藤10克,柏子仁15克,全蝎10克,南星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豁痰开窍,镇痉止抽,益气安神。
  【主治】痰蔽抽搐,脑囊虫病抽搐。
  【疗效】屡用效佳。
  97.3 囊虫病方
  【来源】蒋天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1)汤药方:生明矾9克(研末冲服,或装空心胶囊吞服),雷丸12克(后下),干漆9克(炒尽黄),水蛭6克(炒微黄),白芥子、大腹皮各9克,
  羌活、怀牛膝各6克,五灵脂9克,大黄1.5克(后下)。
  (2)丸药方:生明矾120克,雷丸、瓦楞子各60克,甘草、槟榔各30克,炮甲珠4克。
  【用法】(1)汤药方: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空腹分服。
  (2)丸药方: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9~12克,每天早晚各服1次。
  第一疗程汤、丸并进,第2疗程则汤、丸间服,第3疗程,分2天服丸药1~2次,每星期服汤药方1~2剂,汤丸间服,如此继续3~4疗程,直至痊愈为
  止。1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休息7天后再进入下1疗程。
  【功用】灭囊杀虫,活血通络,化痰软坚。
  【主治】囊虫病(含脑囊虫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服2~4疗程可愈。
  九八、治癃闭(小便不通)秘方(1首)
  98.1 麻黄五苓汤
  【来源】万友生,《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茯苓、猪苓、泽泻、木通、白术各15~30克,甘草5~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上下午各服1次。
  【功用】开鬼门,洁净府。
  【方解】本方是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汤合五苓散之合方。方用麻黄汤开鬼门,五苓散洁净府。以治急性热病因风寒湿热壅塞太阳经腑气机之癃闭,
  久经临床验症见效颇捷。万氏善于合用经方大剂量治急症,屡起沉疴,本方即是一例。
  【主治】急性热病因风寒湿热壅塞太阳经腑气机之癃闭。
  【加减】若兼见虚脱证、气脱者,可合独参汤(红人参或白人参15~30克);阳脱者,可合参附汤(红人参、熟附子各15~30克);气阴两脱者,可合生
  脉散(白人参15~30克,麦冬10~15克,五味子5~10克)。
  九九、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秘方(1首)
  99.1 安神达郁汤
  【来源】姚子扬,《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炒枣仁30克,合欢花15克,龙骨、牡蛎各20克,炒栀子15克,郁金12克,夏枯草、柴胡、佛手柑各10克,炒白芍12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药汁(二次混合)约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
  ,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1疗程。
  【功用】疏肝理气,镇静安神。
  【方解】本方系柴胡疏肝散加减而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血气不和,心神不安则郁证生。方中柴胡、白芍、郁金、佛手、川芎疏肝理气,调和气
  血为主药;栀子、夏枯草清心平肝、清泄郁火;配合欢花、炒枣仁、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再结合以思想开导,心理治疗,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
  【加减】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克;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克。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