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渐行渐远的满族习俗,你知道多少?也来补充吧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9-19

那些渐行渐远的满族习俗,知道的人不多啦!

乌拉鞋,用牛皮或者猪皮做的,特别结实。里面用乌拉草苞米皮,苞米皮要用梳子梳成丝。包上裹脚布。穿一次鞋怎么也要一二个小时。雪天上山打柴、撵兔子,很实用。

摇车,挂在大梁上,孩子放里面。大人可以一边干活一边摇晃哄孩子。

弹棉花,一人高的大弓子,有一个用动物皮做的弦,还有一个木头锤。棉花铺在炕上,老师傅用木锤拨动弓弦,弓弦弹动棉花。现在也只在电影里才能看到了。

纺车,木头做的,一米高左右。先用纺锤把棉花捻成线,然后用木梭子把线按经纬编在纺车上,编成布。布很厚,幅子一般一尺二,叫家织布,再用植物染成蓝色。一天一个人也就能织布最多二三尺吧。

木头水桶,用木板做的,很重。

銅锁头,长方形的,十厘米长吧。有个横梁。用来锁东西。钥匙也很简单,就是个插。

对开的屋门,没有折页和铁插销。有门轴,有木头做的门插。漏风。

上下开的窗,上下开,不能旁开,有窗棂。窗户纸糊在外面。最早时没有玻璃。

五檩五柩的房子,盖房子,不用一个铁钉。全是隼卯咬合。那木匠手艺是很高超的。

索罗杆,院子里有个高高竖起来的木杆,上面有个木盒,里面装米。给鸟吃的。

天地牌,前面房垛上,有个供奉天地的牌位。杀猪时要敬酒,祭祀天地。

灶王爷牌位,厨房大锅旁边的墙上,有个灶王爷牌位。腊月二十三,全家人都要给灶王爷磕头。让他上天多说好话。

供老祖宗,汉族人家祖宗牌位在北墙。满族人家在西墙。表达对先人的祭祀。满族的祖宗牌位,有几个小蝶就表示祖先来自长白山几道沟的。上边有挂旗,其颜色表示所在的旗。一共有八种颜色。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要给老祖宗磕头。

弯子炕,东北很冷,为了保温,一般都是南北炕,在西边用一个一米左右的小炕连起来。那小炕是不许坐人的。

不吃狗肉,满族人习俗是不吃狗肉的。因为古代,狗的作用太大了,和人类关系密切。不仅看家望门,还可以狩猎,还能拉雪撬。也传说,努尔哈赤被追赶,被放火烧,是大黄狗把身上粘水,救了他。

三十背灯,三十晚上,每家都要把灯熄灭一会。这是为了纪念一位叫梨花的汉族姑娘。是她偷偷释放了被囚禁的老罕王。

小油灯,一般人家,买不起蜡烛。就用小蝶,放点豆油。用棉花捻成线。点燃照明。屋里很暗。也有的人家,用松树明子照明。

大酱缸,用大豆烀熟,做成酱块子,风干,发酵。然后,放缸里加盐加水。做成大酱。那时辅食很少,大酱是很重要的。

泥火盆,用黄泥做成的火盆,很厚。边沿很宽,可以放碗筷。可以围着火盆吃饭。那火盆制作,也是技术活。一般人不会做的。

石碾石磨,每个村子都有。用人推,也可以用毛驴。碾子是用来去皮的。磨是用来粉碎的。

排厦,那时,全家人,老少几辈人都睡在一个大炕上。如果儿子结婚了,就用排厦隔开。

铁大板车,那时没有橡胶轮胎的车,都是木头做的轮子,外面套上铁箍。车轴也没有滚珠轴承。一次也就能载一千斤吧。

木犁杖,铁铧子。种地的工具。现在还有。

火镰,打火用的。用铁镰敲一种石头,叫火石。能打出火花。下面有绒布。点燃绒布。上个世纪四五时年代,边远山区,还有老人用。

大铁锯,一米多长,专门用来破木板的。那时没有电锯火锯。都是人工。拉锯时,两个人,一高一矮。把木头破开,成木板。很累的。

铁匠炉,现在还有,很少见。就是制作各种铁制工具的。也给马挂掌。

烧锅,民间用粮食做酒的。那时人们不会作假。纯粮酒。

郎中,民间给人治病的,到处游走。也不必有什么证。

跳单鼓,跳大神,那时有病,不少人不找大夫。找他们来,拿着鼓,边跳边唱。驱逐鬼魂。有时能有心理暗示作用。

驴皮影,用驴皮刻成各种人物。连接高粱杆,用手操作。前面有白布。人在后边唱,还有乐器伴奏。

说大鼓书,一般两个人,先生边打鼓边唱。还有一个用三弦伴奏。说唱历史人物。很受欢迎

唱地崩子,男女几个人,走街串户,表演各种节目。也就是今天的二人转。

汉烟袋,那时没有卷烟。人们都抽自己家种的烟,叫汉烟。需要用长柄的烟袋杆抽烟。

货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一些常用的小商品。

私塾,村里有文化的老先生,收留几个孩子,教学识字。学费就是家长看情况,给点什么东西就可以了。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上这些,有时还能看到

一些。现在,大多都淘汰了。个别还有保留的。

你还能知道什么?欢迎补充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