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隐晦深奥,连成人都难窥其门径,这些方法竟帮初中生拿了满分

 昵称32901809 2019-09-19

古诗词素来以神秘著称,因其用词隐晦,意向繁杂,句意深奥等诸多问题,连成人都很难窥其门径,那么初中生又要怎样才能一路披襟斩棘,通往高分殿堂呢?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隐晦深奥,连成人都难窥其门径,这些方法竟帮初中生拿了满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这句题词道破个中真谛,读诗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古诗词有其独特的音律美,因其有较为严苛的格律准则。汉字有平仄之分,平平仄仄构成在一起就产生了抑扬顿挫仿若天成的一种韵律感,这种韵律感的产生首先需要依靠朗诵,需要在琅琅书声中去寻觅。

我国旧时私塾会选用《千家诗》作为选本进行诗词启蒙,但是《千家诗》首版出自宋朝,选诗太过驳杂,内容良莠不齐,并不适合现今学生学习,针对当下社会现状,推荐选用《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小学生诗词首选之书。《唐诗三百首》精选唐代名家作品,所选著作大多流传甚广,甚至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古诗隐晦深奥,连成人都难窥其门径,这些方法竟帮初中生拿了满分

二、将古诗词读出画面感

古诗词并非古板说理的文体,众多诗句只用寥寥数字便呈现出极强的画面感,《咏鹅》出自年仅七岁的骆宾王之手,稚语童声中将我们带到了清水小河畔,全诗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名7岁的神童指着水中鸣叫的白鹅,口称鹅鹅鹅,一下子就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白鹅弯曲着它的长脖向天而歌,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波之上,红色的脚掌还在轻微划动,瞬间荡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这样的诗作不仅仅拥有画面感,更是动感十足。而构建这样的场景仅仅使用了18个中国汉字。

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众多意境,这是古诗词的魅力,更是除汉字外的其他文字所无法做到的事情。感悟古诗词中描绘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理解能力的提升。

古诗隐晦深奥,连成人都难窥其门径,这些方法竟帮初中生拿了满分

三、闻弦音而知雅意

以小见大是古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古诗词阅读理解的解题方向往往凝聚在一个词语之中。谜底就在于意象。

意象的根源在于寓“意”于“象”,是诗人思想感情假借外物所作的表达。也是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用笔衔接出的文化传承。例如:提起折柳就能够联想到留别,提起杜鹃就能够联想到凄哀之情,提起浮云可想到游子,提起长亭便是远行。

学生做题时因为阅读量的原因很可能遇到陌生的诗词内容,甚至是陌生的诗人、词人,但是只要记住各种意向所关联的含义便可在考场之上稳坐钓鱼台,

总结: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着深远的影响,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古诗词阅读一题之上,这是一门贯穿于整个语文体系的必修技能。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文学修养,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影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的魔力在于可以滋养孩子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