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文学情怀

 晓峰书阁 2019-09-20

我的文学情怀

——在2018年东方文学社创作体会座谈会上的讲话

创作谈,不好谈,不易谈。我不是诗人,更不是作家,我只是个文学爱好者,更是诗歌爱好者。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这是我对自己真实的判断,也是为下面自己瞎白虎找个恰当的理由。

一、我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定位

文学作品要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美的联想,美学角度的美包括真善美假恶丑等,文学作品中的这些东西能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人生,叩问我们的灵魂。所以我们对某一部文学作品的认识应该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对。所以我们稍有文学素养的人,就不会指责中考出题人,阅读题连作者都答不了,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绝大多数的时候读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是要高于作者的,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接下来说我对诗歌的定位,在遍地都是诗人的时代,对诗歌的定位太低了。《诗经》不是劳动人民写的,它有民歌的影子,但归根结底它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写的,试想那个时代有多少人会读书写字。所以在我心里给诗歌的定位是高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高雅的文学艺术。到了今天它有了普及性,但还应该高于其他文学形式。当然如今不只是高级知识分子来写,但它必须由能够利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深入思考社会和人生的人来写。诗歌不是散文分行,不是一看就懂的,它是要引起读者思考和追问人生的文学形式。举两个古诗的例子。《离骚》写的仅仅是香草美人吗?屈原他是在表达家国之思啊。《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仅仅是闺房之事吗?温庭筠是抒发不仕之思啊。

我曾经写了一首小诗叫《开会》:

 

开会是件严肃的事情,谁都知道

我问过上帝,他默认了

我不便再说什么,把文件放在心口

文件上开了一朵花,有一页一页的酒香

发动了我的思维,思维瞬间璀璨

有的会,很醇

 

静川老师在星星诗社两周年座谈会上解读过这首诗,他说:小诗写的新颖,诗意和诗的语境都很讲究。标题“开会”,让人乍一看,是令人反感很无聊的想法,当我读到第三句的时候,眼前有了光芒,“文件上开了一朵花,有一页一页的酒香/发动了我的思维,思维瞬间璀璨/有的会,很醇”春天拎着裙角下山,大地绿了,请允许我假设栾禄江放在心口的文件能开出一朵小花,并且还“有一页一页的酒香”我想,他拿的不是一本他喜欢的诗集,就是自己的诗稿。静川老师比我写这首诗时认识得深刻,我当时写的就是我开了一个我喜欢开的会而已。但现在让我去分析,可能比静川老师还要深刻,因为他分析这首诗是为座谈会服务的。我们可以追问一下,哪有这样的会啊?但是作者为什么写有这样的会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就在其中啊。写时我虽然没想这么多,但不等于我潜意识里没想这么多。这是跟作者的经历知识储备和学养有关的。

二、以宗教情怀写诗

诗人的宗教情怀不是宗教,是像真正的宗教徒一般,不含半点功利,通过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人说:“能从最平常的事物中看到它超越的意义,并为之感动,这就叫做宗教情怀。这并不是宗教徒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都经历过的。”

下面就几首诗谈谈这个问题。

最近我写了一首诗:《〈局外人〉之味》:

 

当平庸被挂上低贱的招牌

高尚只能在西装革履的躯壳里逼仄

天空看不见一朵孕育彩虹的云朵

行走在圣洁的大地上不必仰视天空

没有稗草的良田间听不见自豪的风

 

在盛行高尚的世界里

通往远方的路越走越窄

 

这是我读了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从中得到的回味。主人公莫尔索对母亲的死很漠然,去养老院守灵也不开棺见母亲最后一面,回家后还跟情人约会等等,对工作也不追求上进,就这样的一个确实很平庸甚至可以说不高尚的人,他无意识间杀死了人,不足以死刑,但检查官、法官们及陪审团却不围绕他如何犯了罪去审理,而是把平时的不高尚的行为做为给他定罪的条件,判他死刑。这里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被高尚的道德绑架了。我们的社会应该允许各类人存在,除非他罪该斩首,所以文中所描绘的这样的高尚在现实社会是要不得的。很多文友对诗的最后两句有疑义,认为我写的消极,其实那是他们没读这部小说。但我觉得不读这部小说,只要认真思考了,也会明白,这不是消极,而是宗教情怀下的一种积极。“当平庸被挂上低贱的招牌/高尚只能在西装革履的躯壳里逼仄”开头这两句已经交代得很明白了,当我们把平庸当作低贱甚至卑鄙来看,那我们的高尚是不是只能藏在西装革履的躯壳里呢?没有乌云能有雨后彩虹吗?水稻不与稗草比较,刮过水稻的风怎么能够传递水稻的自豪。所以我说在盛行这种高尚的世界里,我们的社会通往远方的路越走越窄。其实加缪是在诠释他的存在主义荒诞哲学思想的,我是选取能对我们当今社会现象有所启示的内容来写这首诗的。文学作品必须服务于社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它应有的力量,这应该就是一种宗教情怀的表达吧。

 

在《背向远方》诗集“写意人物”篇里有一首诗叫《暖阳》:

 

你透过明净的窗

从精心侍弄的花草间

注视着她那满额的年轮

注视着多少个春去秋来的沧桑

 

于是

你温暖的目光下

生长着一棵不再抽芽不再开花

却笑迎春风的香樟

 

这首诗构思时就寄予了我自己的宗教情怀在里面,当时是同题诗作业。得到题目后,我就一直在寻找切入的角度,以及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一次周末去母亲家,与母亲一起躺在床上闲聊,暖洋洋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经过窗台上母亲养的花,照在我们母子的脸上。这阳光让我想到了母爱,而不单纯是我自己的母亲,所以诗中没有出现“母亲”的字样。但诗中的“她”一个是勤劳的中国妇女。历经沧桑到了老年她们还在精心侍弄她的花草(她的子女),尽管她们不再年轻,她们仍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她们的精神恰恰跟这暖阳一样,这里说暖阳也是母亲,是不是也可以啊,说她是祖国母亲是不是也可以啊?写自己的母亲不局限于自己的母亲,这也是一种宗教情怀的表达吧。

 

在《背向远方》诗集“家国情怀”篇里有一首诗叫《城墙上的猫》:

 

 

北方,这个时节,城墙上

蹲着一只猫,一定是流浪者

不过,她很有尊严,毛色招我喜爱

体型苗条,四肢健硕,磨牙铿锵

我对她一见钟情

 

想来也是,她应该比一般人过得好

穿街而过的硕鼠她可以忽略不计

那宫殿般的垃圾箱里,鱼肉,肉骨,

就够她颐养天年

 

这首诗跟“家国情怀”有什么关系呢?简单的说吧,城墙上的猫,就是高高在上的猫;流浪的猫就是不吃家食,吃野食的猫。你们说这首诗写啥呢?没事谁写猫啊,写猫就是写人,小了说,写浪费现象,写爱占便宜的人,大了说,写的是贪官污吏们,他们不去捉老鼠,他们吃拿卡要贪就活得很滋润。我不是痛恨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政府都有贪官污吏,更不是痛恨某个人。我只是站在客观的角度,通过城墙上的猫讽喻一下不好的社会现象而已。这也是一种宗教情怀,它像牧师再述说犹大的罪恶,这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最后再说一首诗:《那是一棵死去的树》,这首诗在《背向远方》诗集“四季物语”篇里。后来被选进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诗百年精选》中:

 

那是一棵死去的树

庄严地站着,静默地站着

站成一种生动的姿态

包括它的躯干,包括它的四肢

还有看不见的僵化的筋脉

 

就像我伫立在荒原上看落日

麦浪已经不可能是我的向往

如果有一只风筝静止在落日上

那风筝就真的死去,死得其所

那死去瞬间不会有美丽的弧线

唯有我的心耐得住这残酷的现实

还在生动的跳着,周围一切都被无视

 

我不如那棵死去的树

因为,我活着才显得生动

 

我把这首拿出来,是因为这首诗也可以编入我诗集中“灵魂自语”篇中,因为这首诗确实深深的触动了我的灵魂,但最后我还是编入了“四季物语”,因为这种直击心灵的感觉,确实是源于秋天里我对一棵死去的树的观察与思考。当我透过车窗,看见荒原上一棵枯死的树,还那样凛然的立在那儿,心中无限感慨,它让我想起“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那些美丽的诸如风筝在落日下飞舞的景象终归还是以失败终结,还好我还能接受这个现实,但最终我和那些美丽的风景一样,真的不如这棵死去的树,它死去了,灵魂还像活着时那样灿然。我只有活着时才能勉强与之媲美,我还不能看淡生死,让自己的灵魂总是熠熠闪光。写诗,不管写什么体裁,什么题材,都要起到让自己灵魂净化甚至升华的作用,如果能触动读者让其灵魂净化甚至升华那就更好了。宗教情怀首先是对自己,其次才是对读者。宗教情怀是经过阅读和生活的历练,是经过诗人认真的思考,自然发乎于内心的一种思想流。读读我们先民的歌声吧——《诗经》,里面哪一首不是自然发乎于内心的思想流呢?所以孔老先生才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自然流露,怎么能含淫邪之意呢?我们先祖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开动脑筋,思考社会和人生啊。

我只是个诗歌爱好者,也只敢在我们这样和谐的集体里,谈谈我的文学创作,所述观点只代表我个人,也欢迎大家就一些文学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更有利于我们这个集体共同提高。

                                                                           2019年1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