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患者并发肾衰竭,入院治疗没有透析,是如何康复出院的呢?

 旷世奇药 2019-09-20

赵某,男,50岁,廊坊人,工人。2016年5月就诊。

患者就诊前,面肢轻度浮肿,纳少乏力,未引起重视,延误治疗。半年后,出现下肿甚,遂到当地医院检查。尿常规检查异常,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肾功能提示血肌酐升高。医治半年,病情逐渐加重,故慕名前来就诊。面色萎黄晦滞,下肢浮肿,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腹胀,口淡乏味,大便溏薄,夜尿频多。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血常规:血红蛋白76g/L,血生化检查:总蛋白68g/L,白蛋白37g/L,血肌酐612μmol/L。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并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浊毒瘀滞。治宜补虚泄实,标本兼治。首拟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法。

治疗:中医辨证治疗

二诊:服药1周,肢肿渐退,腹胀减轻,纳谷增加。守上方加黄芪,7剂,水煎内服,日1剂,分3次服。

三诊:服上方后,肿消纳增,精神好转。尿常规检查:蛋白(+)。

2018年元月复查,血肌酐降至163μmol/L,随访2年无明显不适。

医生点评:慢性肾功衰归属于中医“肾劳”“溺毒”等范畴,主要是脾肾亏虚,浊毒瘀滞所致。因肾为先天,人生之根本,若根本匮乏,则五脏六腑俱损;脏腑精血不足,肾精储藏无源,肾元虚损,蒸化无力。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土,脾失健运,水湿潴留,浊毒瘀阻,脾肾功能日渐亏损,最后导致衰竭之危象。临床上始终抓住肾脾衰败辨证的重要机理,牢牢掌握虚实错杂论治的根本环节,采取扶正固本,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以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这对改善病情,延续生命进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补虚泄实”法是符合上述认识和解决其矛盾的主要法则。采用补肾元、健脾胃、益气血,冀望肾气充实,肾精充足,脾胃健运,生化有源,改善和保护肾功能以治其根本,配合化湿毒、祛瘀浊之品,荡涤肠道,祛除浊邪,加快有毒物的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的重吸收以治其邪实。汤、丸合用提高免疫,鼓动肾气,分清泌浊,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肾脏的高凝状态,以延缓患者的生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