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勉之丨百花争妍——美术报首届中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笛声99nx1mlw5v 2019-09-21

马勉之

1944年生,浙江东阳人,自幼喜爱音乐和美术,后考入浙江婺剧团搞音乐。同时常跟团里舞美人员写生作画。1980年调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文艺采编。退休后又提笔习画,并拜识了浙江画院孙永院长得到他的精心指教。曾参加第24届亚细亚水彩画联盟展和第35、36、37、38届日本国际公募现代美术展。

现为上海现代国际交流画会会员、日本现代美术协会会员、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蓝书画社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浙江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

音韵墨跡

马永祥


丁酉之年,马君勉之,所作丹青,连连获奖,先是浙江省第四届公务员画展获一等奖,继之在省新闻界画展中获银奖,再而在《美术报》举办的《丹青颂盛世》全国书画展中获优秀奖。对于一个非专业的画家来说,能连续获奖,绝非偶然。


和勉之交往,感知其性如所于名,是个非常勤勉之人。他是个音乐人,在省戏曲剧团搞了二十年的音乐,八零年调至省电台文艺部任采编。在音乐演奏和创作上颇有成就。他是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浙江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他的越剧广播剧《鬼怨》,广播音画《白蛇传》,录音剪辑《巧凤》分别获全国戏曲节目一等奖和优秀创新奖。他的论文《地方戏的地域性与发展趋势》获第四届田汉评论奖。他与音乐家王天明,杜竹松合作的器乐合奏《花头台》由浙江歌舞剧院彩蝶女乐在国家大剧院,加拿大枫华国际艺术节及欧洲,美国,俄罗斯等国内外交流演出。勉之的音乐素养又滋润了他的绘画艺术。音乐与绘画如同诗词与绘画,都是姐妹艺术,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俩的借鉴交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种艺术境界。在勉之看来,曲中有画,画中藏曲,音乐中充满诗情画意,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曲名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演奏的旋律犹似一幅幅流动的音画,旋律的高低流动,犹如画中高低起伏造型的线条,音乐中的快慢节奏,恰似笔墨的抑扬顿挫,浓郁的和声变幻犹如画中层层色彩变化,听其曲会令人想入非非,美感无穷。也正如勉之所说,音乐的幻觉之美,给我的画画提升了很多的想象和力审美力。

▲广西龙胜岩门峡  68×68cm   

古老的婺剧以演古装戏为主,读古诗词,谱曲唱词,读剧本,读古典文学是演职员必修课。古典文学对绘画对绘画者也是必修之课,近二十年的演出生涯,勉之几乎天天沉醉在诗情画意中,的确给他绘画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另外他在二十年演艺生涯中,一有空暇就跟舞美人员一起写生作画,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也积聚了一部厚厚的写生稿,按勉之的说法:六七十年代的写生为我画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大凡山水画者,必以自然为师,坚持写生,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山水画家必由之路。


近几年,他画的西湖三十景,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常言道西湖好看却难画,如过于写实则与照片类同,只有画心中的西湖,才能与摄影各分春秋。为了画出心中的西湖,他常跑景点,感受西湖之美娴熟于胸,他还饶有兴趣地琢磨了我写的《西湖赋》,西湖作画一般以横幅为宜,为标新立异,他给自出难题,三十多幅全用竖式立轴构图,并得到了浙江画院孙永院长的指点和赞赏。勉之的创新探索,并非盲目为之,而是有魂指引,这灵魂便是时代精神,贴近于时代,贴近于民众,贴近于生活,使画作具有伟大时代的正能量,崭新时代的生命力。观勉之的画,让人油然而生现代风格绘画的强烈感觉。因而他的画不仅在国内频频获奖,而且连续四届应邀参加国际公募曰本现代画展,并入选亚细亚水彩盟展。


  (作者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浙江作家协会会员,浙江辞赋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祕书长)

马勉之作品欣赏

   ▲仙境   136×68cm

   ▲雨后山清水流畅  138×68cm

   ▲山河壮丽万像新  138×68cm

   ▲秋色西泠桥 100×50cm

   ▲秋江帆影 138×68cm

   ▲山乡春意浓 75×45cm

   ▲深谷传妙钟  69×36cm

   ▲善待大自然 造福全人类  136×68cm

   ▲江南古镇秋意浓 136×68cm

   ▲深山金谷  100×50cm 

   ▲飞瀑挂碧宵  100×50cm

   ▲寺钟震谷  100×68cm

   ▲高山流水 100×50cm

   ▲高山流水细细听  139×70cm

   ▲流水梦幻曲  68×68cm

 | 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