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菇新科108栽培技术要点

 东营菌物科学 2019-09-21

平菇新科108
     
       平菇新科10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菇形好、适应性优良的中低温型平菇菌株。经2013-2017年多点、多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平菇新科108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鉴定证号: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现将平菇新科108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选育过程

        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出平菇新科108,经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检验具有遗传特异性。2017年在河南省6个区试验点栽培,新科108均比对照菌株产量高3%以上,最高比对照菌株产量高26%,2018年5月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新品种鉴定,具体选育方法见参考文献。

形态特征

     平菇新科108菌丝体白色、密集,粗壮有力,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速率0.92 cm/d,显微镜下,有锁状联合结构。子实体叠生,菌盖初期灰黑色,采收期灰黑色至灰色,菌盖直径6~6.5 cm、长宽比1∶1;菌褶白色、密集,1 cm宽度菌褶数17个;菌柄侧生,质地硬,长1~5 cm,直径1~1.7 cm,菌盖菌柄比1.4~2∶1。

平菇新科108

栽培技术要点

     平菇新科108属于中低温、广温型菌株,适应性广,出菇集中,现蕾多。
(一)季节安排
      根据各栽培地方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栽培季节。平菇新科 108 菌丝生长温度为 5~32℃、最适温度22~26℃、出菇温度 5~30℃、适宜温度 15~22℃。豫北地区适宜春季、秋季及冬季栽培。春季栽培时2月制袋,3-6月出菇;秋季栽培时8月制袋,9月-次年2月出菇;冬季栽培时10月制袋,11月-次年4月出菇。
(二)培养料配方
     不同的栽培模式,采用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平菇新科108菌株栽培适宜采用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培养料。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基础配方为玉米芯92.5%,尿素1.5%,磷肥3%,石灰3%;采用26 cm×55 cm×0.0015 cm规格塑料袋装料,发菌期25~30 d,生物学效率90%~100%。玉米芯熟料基础配方为玉米芯78%,棉籽壳20%,石灰2%;采用22 cm×48 cm×0.0025 cm聚乙烯袋装料,发菌期28~35 d,生物学效率95%~110%。各地可根据本地栽培原料资源合理配置培养料配方。
(三)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料袋置于室温 20~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避光通风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发酵料栽培模式,菌丝定植生长后7~15 d,菌丝较快生长阶段产生大量生物热,要随时监测菌袋中心温度,尽量控制在20~25℃,保证充足新鲜空气,并需翻堆一次,促进发菌均匀;熟料栽培模式,菌丝可耐受较高的温度,最适发菌温度仍为22~26℃。发菌期间要做好防鼠工作,避免被咬破菌袋造成链孢霉感染,发菌后期要避免较大温差,以免菌丝未长满即开始
出菇。
(四)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即可转入出菇管理。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满袋后,袋中出现吐黄水现象,即为出菇前兆,通过菌袋开口及加湿刺激,菌袋可快速现蕾。2017年河南省平菇品种区试,6个区试点,平菇新科108较对照出菇早 3~10 d。发酵料栽培模式,头潮菇现蕾多(现蕾个数 38 个,成熟个数 32 个),朵型大,单朵质量在0.5 kg以上,头潮菇占总产量的30%以上;熟料栽培,潮次明显,转潮期短,出菇比较均匀,出菇期长。
(五)采收
      平菇新科108菇形整齐,美观,适宜鲜销,其菌褶较密,更加适宜长途运输。采收宜在子实体六七分熟,即菌盖直径5~6 cm时采收,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较长的货架期。
(六)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发菌前期棚室要清理干净,并要彻底地消毒、杀菌、灭虫;春季、秋季出菇期间,外界气温较高,菇蚊、蝇较易发生,要用防虫网做好出菇棚与外界的隔离工作,同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因设置防虫网通风不良,长出长腿菇;气温较高时(25℃以上),平菇从原基到成熟子实体,一般只需48 h,要及时采收,防止老化影响商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