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律师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次勇敢的选择: 从医8年之后,选择读研,考司法考试; 在三线城市一切都稳定成熟之后,切断原有的资源去上海从头开始; 原本是温柔如水的性格,但选择了刑辩专业,专注而坚持。 在她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女性的生命能量,果敢、智慧、专业; 感谢这样诚恳明丽的故事,相信在阅读中,会有能量被传递。 青青若 - 即刻加入精英青年律师社群 约采微信 banlishaorou711 在从事律师职业之前,我做了近八年的护士。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生活越来越安逸了,但这不是我想要的。 在工作之余我喜欢看TVB的律政剧,看女律师在法庭神采飞扬、口若悬河,经常被律师成功辩护案件的喜悦所感染,也开始想象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像他们那样,作为一名律师在法庭上为正义而辩。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弃医从法。 这一重大决定意味着我要跳出舒适圈,意味着我要放弃事业单位稳定的工作与相对可观的薪水,也意味着一切都将不确定了。 为了开始我的律政梦,我重新踏上了学习的征程,于2005年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的在职法律硕士。 2006年4月在父母不解的眼神中,我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职报告,并于同年通过了司法考试,实习期后便开始了律师职业生涯。 2012年6月,我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江苏老家创办了一家综合性律所,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江苏理高律师事务所在同年8月正式成立了。 2013年我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刑事辩护高级研修班学习,对刑事辩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意识到要在三线城市走刑事辩护专业化困难重重,于是燃起了“到大城市去发展”的念头。 虽然那时律所的一切运营都已步入正轨,伙伴们的事业也都蒸蒸日上,但因为有了走专业化道路的执念,有好友的鼓励,我便开始筹措去上海的行程。 2014年6月我从理高所退出合伙只身一人独闯上海滩。 来到上海一切从零开始,我做了两个切割:一个是从熟悉的城市到陌生的城市舍去原有的业务资源;一个是将刑事业务以外的业务全部舍去不再办理,从此开启了我刑事辩护专业化的人生,截止到目前一直在刑事辩护的路上痴痴地狂奔着。 我知道很多人对我的选择是不理解的,“只做刑事辩护,还在一个陌生城市做,疯了吧”,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地走刑辩之路。 近几年刑事专业所的相继设立、大中型律师所刑事部的组建都恰恰证明,刑事辩护专业化道路是一条越走越宽的路。 在专业精细化发展的趋势下,近年来我也逐渐将职务犯罪、毒品犯罪、金融犯罪辩护作为自己的执业领域。 承办了一些相对成功的案例,例如某省高法、高检院督办的某滥用职权、受贿罪案会见当事人40次左右,撰写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一审辩护意见、数据比对表、事件比对表等各类文书近30份。 通过有效的审前辩护,在开庭前公诉人变更起诉减少涉案数额、在庭前会议上争取当事人立功的认定、一审中辩护意见得到承办法官的高度认可,在宣判前为当事人争取取保候审,同时也为当事人争取到较轻的刑期。 术业有专攻,刑事专业化首先只做刑事业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这里的专业化不是说只做刑事业务就是专业了。 刑事领域知识多、罪名多、司法解释多、还有各类会议纪要等,熟悉基本的实体和程序法法条,只是最基本的技能。 很多案件可能涉及刑民交叉、刑行交叉的问题,还有一些新型案件发生,可能涉及计算机网络等,我们不可能都精通计算机,这就需要我们有专家库,由专家来指导我们办案。 所以一名刑辩律师不能是只知道刑法、刑诉法的律师,还要有心理学、医学、数学、金融、计算机、化学、环境学等广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建立律师团队的专家库,以能找准案件的辩点,力争做到精细化、精准化辩护。 对于喜欢的事情我一定会坚持去做,我喜欢不断去挑战、突破自己,看看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对于刑事辩护,我是热爱和深爱的。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执业过程中我也没有放弃过学习,积极报名一些学术讲座和沙龙、论坛以及辩护技能培训班。 在不断输入的同时也积极地输出。我先后在北京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多所高校讲授刑事辩护技能的相关课程。还担任了上海市第一届、第三届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的评委。 积极撰写原创文章,在2019年1月至8月期间我撰写原创文章4篇,和助理合作撰写了大数据报告8篇。 无论是学习、写作还是授课,于我而言都是成长和进步。 都说人生有两大风险:生病和坐牢。 所以,来找我的委托人的心情都是非常糟糕的。 要成为一名好的刑辩律师,不能是只知道办案的机器,还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要懂得尊重当事人、要有悲悯的情怀、更要懂得理解和体谅他们的心情。 在办理的案件中我会对当事人进行多次会见,多会见可以建立信任,可以安抚嫌疑人的情绪、在生日、节日带去问候,尽管他们失去了自由他们通常都很敏感,并且比我们普通人更希望得到尊重。 同时一个人身陷囹圄时,本能地会怀疑和抵制一切,要通过多次会见建立信任,以便于进一步沟通好案情。 有些当事人开始和律师是陌生的,在未建立信任基础时他们通常有所顾虑,不愿与律师交心谈话,当信任你之后才会有良好的沟通。 作为一名专业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长期与不同性格、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当事人接触。 在工作中通过倾听当事人及委托人的倾诉,让我得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感悟他人所经历的斑驳复杂的人生,体味个中冷暖与酸甜苦辣,也更加明白,这个现实世界充满了太多诱惑和困惑,也充满了太多无奈和辛酸。 执业越久越觉得,除了案件之外给暂时失去自由之人以温暖、慰藉甚至人生的希望,这或许才算真正完成了辩护的工作。 每个人都有她自己的性格,我觉得没有统一衡量的标准。 生活中我很爱美,喜欢买漂亮衣服喜欢化妆。很多人见我第一眼容易误会,说我不像律师,但是我一开口,他们便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我是一名刑辩律师。 多年前,我接受律所指派担任涉嫌开设赌场罪一案当事人的辩护律师,第一次去看守所会见他,由见面第一眼的直觉告诉我他是不信任我的,直到最后听完我对其案子的分析,他说我思维敏捷且强势,最重要还说我“你如此强势,你老公怎么过哦”,我说这是我工作方式和态度,生活中我当然还是一个温婉的女子哈。 前些天遇一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她说你这么温柔怎么看都不像律师啊,更不像刑辩律师,我说那是你没有看见法庭上的我。 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我认为生活中女律师也应该有柔美的一面,在工作中该有霸气的时候一定要用专业度让自己霸气。 记不得何时恋上咖啡的,大概是执业之初,加班熬夜时。 八年前我又恋上茶,从此和它俩结下良缘。 工作之余,我很享受在咖啡厅听着轻音乐看着书静静地思考、很享受在茶庄喝茶聊天去了解不同阶层人的生活。 咖啡的香气让人沉醉,苦涩是真正的回味;好茶是情,品味的是三起三落的人,愈久愈甘醇。 八年的从医经历,十二年的律师生涯,如今我的身上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律师印记。 我也深深地明白医护人员与律师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在挽救他人的生命时都具有同样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能一味以对方是所谓的好人或者坏人而区别对待,我们同样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虽然刑事辩护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依然心存希望、永远前行在刑辩路上。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