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GXF360 2019-09-2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青少年学生须积极学习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文章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现状和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两个大方面具体探究怎样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明辨善恶是非,增强学生的人文性修养,实现学生的进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蕴含传统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深化语文教学,从而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018年8月20日,由人像摄影杂志社主办、新疆摄影行业协会协办的第九届中国摄影化妆造型十佳大赛复赛新疆站在乌鲁木齐隆重举办。

一、中学阶段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现状

第一,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难度,由此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失去热情。第二,信息文化对中学生语文学习产生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在信息时代下,学生往往会利用课余时间来上网打游戏,对语文学习态度不积极。第三,中学生对语言文采缺乏重视。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被各类学科作业占据,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时间较少,对经典名著的思想内涵和韵味理解不够。

第三,误同是人类一种幻觉式认同,也是新修辞学中最深奥且最具有创新性与哲学意义的理论。误同最能体现出新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的区别,它更多关注人们沟通过程中无意识的“因素”。误同经常表现出人们对自己所在处境上的误同。例如,现实生活中,许多商业广告就常运用误同来吸引潜在的消费者。一些广告商聘用年轻貌美、气质佳的明星做产品推广或者在网络商业平台上打出“明星同款”等宣传语,消费者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误同为广告中的明星形象而购买商品。误同对人的思维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它告诫人们要审视自己的认知,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因认知局限而做出误判。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第一,拓展学生语文知识。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的反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言文字和天文地理知识。比如在语言文字的拓展上。在古诗文中“杨柳”意象拥有不同的内涵解读,“柳”和“留”同音,饱含作者留恋和不舍的心情,在理解“柳”字文化内涵之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子的内涵。第二,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忠孝礼仪廉耻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尊老爱幼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生活中确保个人行为的合乎道德,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第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弘扬,而它的弘扬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的努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1.善于发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比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看客们冷眼旁观的无情,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冷漠现象,由己及人,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关怀别人。

早餐后吃一点水果是对早餐很好的补充,最佳的选择是猕猴桃和草莓。因为这两种水果维生素的含量非常丰富,早晨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可以提神醒脑,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

2.仔细推敲,品读生活百味。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仔细推敲和思考文章中的语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从中发现美、感悟美。比如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其中有这样四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边、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东南西北方向来理解木兰从军前的奔走繁忙以及在奔波中感受到木兰从军别离的惆怅,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美国,美国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的出现晚于一般意义上的美国研究。张涛(2004:29)认为,“20世纪初期之前的美国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者分散的学术行为的话,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美国研究则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系统化、规范化和集中化。因此而产生的现代美国研究促成了美国学运动的出现”。美国学运动正是美国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开始,它意味着特定时期开始的美国研究出现了。从现代学科意义上说,美国学是一个与中文语境下的美国研究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学概念可以更好地阐释它的学科价值和特征,倡导这一概念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美国研究。

3.设置文化课堂情境。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和感受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文化氛围,通过内因、外联以及和生活对比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比如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名言警句,为学生语文学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根据课文内容播放音乐,将语文学习和音乐学科融合在一起,渲染气氛;引用和课文相关的诗文来为学习铺垫。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说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旅游胜地,景色优美,特别是夏天。那么同学们知道哪里的秋天和冬天最美么?让我们来看看老舍创作的《济南的冬天》,跟着作者一起领略济南冬天的美景!

4.借助文人语录启迪学生思考生活。古代文人语言中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比如在初中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论语》就体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传统文化精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过而不改,是谓过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文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后人一些做人的道理,即使时代不同,但是这些道理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做人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借助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硕果,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文意蕴深刻、情真意切,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第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对于选录的唐诗、宋词、论语等内容,要求学生对所选的内容反复朗读以至最终达到诵读的效果。第二,通过古诗文的鉴赏品味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教师可以借鉴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分析语言,了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等。比如在学习《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字将洞庭湖的广阔、包容天地的特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大自然的壮阔。第三,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古诗词是诗人个人情感的一种展现,想要充分把握古诗词的内容需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形成一个基本的了解,知人论世。比如在学习《春望》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弄清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拓展传统文化学习宽度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语文教师的知识要广博、思维要灵活。在新型课堂中,教师的师生关系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第一,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古典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设一些专题课程,额外为学生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篇目,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从而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千年精神的认同。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精髓,言传身教,在点滴中影响学生。

(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布置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作业,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可以让学生积极搜集一些有关“孝”的古诗词,仔细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容,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回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顺自己的父母,并随机打电话询问学生家长学生在家表现情况以及父母的感受。另外,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下为学生有针对地安排一些阅读书目,比如《孔子》《孟子》《弟子规》等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看书阅读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于丹讲《论语》、钱文忠讲《三字经》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为了能够将传统文化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多个角度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