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海三绝《麓山寺碑》

 liuzhaoli4876 2019-09-22

行书入碑始于唐太宗李世民,而真正以行书碑饮誉后代的应该是李邕。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也把他与王羲之并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宋元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都受其影响甚深。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人。他祖父李充是当时名士,《全晋文》存其文十五篇,并与王羲之是好友,也参加了著名的兰亭集会;他父亲李善,同样才华出众,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选学士,著有《文选注》六十卷。李邕年少即在家学影响下,精熟《文选》,博闻强记,得到了当时文坛泰斗内史李峤的赏识。李峤考问李邕才学,出的都是深奥偏僻的问题,没想到他都能对答如流,就赞叹道:“子且名家”,推荐他到秘阁读书。后李峤又举荐李邕做谏官,从此面入仕途,先后做过左拾遗、户部郎中、中待御史、北海太守等,世称“李北海”,后来被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陷害,70岁的高龄含冤杖死。

文学史上流传着李邕与同时期的王翰、崔颢、李白、杜甫等人很多趣事,也得到他们的大加称赞。王翰称当时第一等的诗人只有三个:张说、李邕和他自己。《新唐书》《唐诗经事》《唐才子传》等都记载了崔颢为见李邕投献诗的事,诗首章是这样写的“十五嫁五昌,盈盈入画堂”。崔颢非常满意,李邕却怒而不接。人们一直怪李邕不对,直到钱钟书先生解释后才明白是李邕怒崔颢错用了典,语意轻挑。李白写过多首与李邕有关的诗,如《东海有勇妇》“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诗中颂扬了李邕的德政;李邕被李林甫害死后,李白还写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题江夏静修寺》等诗表示怀念。杜甫一出道就受到了李邕的关照,在他著名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就有“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后来又写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等诗。在李邕死后20年的一天,杜甫还专门写了《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追述李邕的生平,给予高度评价。

《文选》收集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七百多篇作品,涵盖三十多种文体,熟读背诵必能成为一代文章圣手。中国有句古话:《文选》烂,秀才半。李邕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对《文选》用功甚深,他不仅诗写的好,而且精通各种文体创作,特别是碑颂。李邕绝对是当时碑颂创作的领军人物,而且还能书丹刻石,因此人们纷纷拿上巨资请他撰书碑文,一生共写八百多篇。据《旧唐书·李邕传》记载:“邕早擅才名,龙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从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遣,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

可惜李邕的文学才能被他的书法名气给掩盖了。他留下的代表作当推《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特别是《麓山寺碑》,虽文末署“江夏黄仙鹤刻”,但宋以来学者均认为“黄仙鹤”就是李邕自己的化名。因此,此碑公认是李邕自撰、自书、自刻的“三绝碑”。

此碑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南面护碑亭内,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00余字。碑文叙述了自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法崇禅师兴建麓山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400年间的沿革和历代住持禅师传经弘法的情况,以及历代官员对该寺所作的贡献。

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八百多块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此碑的特点:用笔方面,李邕不仅博采魏晋时期钟、王书体和北朝碑刻书法之长,而且又有自己的大胆创新,将王羲之行书的灵秀与北碑的方正庄严巧妙加以糅合,落笔坚实,谨严而开合得体。在结字方面,结构宽博,向四面开放,中宫紧缩,充分体现了李邕行书奇崛多变的艺术特色。明王世贞说:“《岳麓寺碑》胜《云麾》……其神情流放,天真烂熳,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评价极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