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GXF360 2019-09-22

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人文主题来组建单元,给我们的初步印象就是文章鲜明的主题思想。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就容易忽视了散文、小说这些文体概念,文体意识往往被忽略。每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教学经验来引导学生阅读。其实语文的文本都有其不同的语体特点、不同的功能和目的,甚至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所以,在阅读教学,应该适当关注文体。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

一、注重文体意识,发现阅读价值

文体意识,就是对文本体式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文体意识强,语文味就生动鲜活,文体意识弱,语文味就自然不足。然而,现实中有些语文老师在解读文本、设计课时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会有意无意中缺少甚至淡化文体意识,对文体所承载的知识鲜有教学思考,无论何种文体都采用一样的教学策略,上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导致学生对文本特点和相关知识缺乏认知,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请看一位老师执教的寓言《鹬蚌相争》的教学案例:

课上,一位学生质疑:鹬和蚌你一言我一语在斗嘴说话,蚌说话就要张嘴,一张嘴鹬不就脱身了吗?再有,鹬的喙被夹着它又怎么说话?对此,这位老师采用三招:第一招,把问题推给学生,大家小组讨论;第二招,把问题推给作者与编者,“同学们来改改教材,给编辑写一封信”;第三招,当学生问蚌如何能说话,两个壳是不是它的嘴的时候,他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要不去请教自然老师”,或者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变法实测是等效于加载点的载荷,包括实际飞行中作用于起落架上的外载荷和起落架系统本身的惯性载荷,即作用于起落架加载点的结构载荷。

由此案例可见,这位教师无视文体知识和独特的言语表达方法,教学文体意识缺失,对文本文体缺少应有的“尊重”,也让学生丧失了文本言语特殊性的感知和了解的机会。案例中学生的质疑,已经混淆了寓言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经脱离了寓言这一文体的本身。作为教师应该立即意识到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基于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走向寓言这一文体独特的阅读价值,了解和感知寓言的特点。

本文选取了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用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独立董事的海外背景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如果具备海外背景确实能够有效提高所在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

以上案例在我们日常的听课活动中不胜枚举,这表明在实际教学中文体意识总是被忽略的,尤其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研究的缺失,无视教材文本中有关文体知识的存在,不分诗歌与童话,也不管记叙性文章还是说明性文章,都采用相似的教学策略,无文体之分,无类型之别。有鉴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凸显文体意识,把握文体本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文体特点,凸显文体意识,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一般来说,不同类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也需要因文而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阅读方式。有文体意识,就是应该让学生了解该文体的最本质的东西。请看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与《夸父逐日》: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在选材与谋篇布局上有其独特之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非凡的命运,表现在“残酷”二字上;二是非凡的成就,医生的诊断与霍金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是非凡的心态。作者描写这篇人物传记,对比的方法随处可见。例如课文第三自然段命运对霍金的残酷,课文第四自然段霍金取得的成就,形成了对比,让我们再次觉得不可思议;课文第四自然段本身,霍金身体受轮椅禁锢,然而思维却飞向宇宙,身体空间与思维空间的对比,又让我们震撼等。这些就是文体的秘妙所在。课堂上,老师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汇报展示的基础上,紧扣住文体的这一特性设计问题,适当进行点拨、引领与提升,然后让学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这就充分体现了文体的特性,突出了语文的语用功能。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文体特征主要包括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胆的想象等。课堂上,老师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体会神话的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神话的方法。教学安排了“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回顾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爱憎分明,起到了对于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二个板块让学生选择最吸引自己的情节来读读讲讲,紧贴着神话文本特有的语言文字,学生领悟了神话的想象力丰富、奇特的特点。第三个板块通过拓展阅读关于夸父逐日的许多版本,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不同的文本、文体传递的思想与文化是不相同的。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文本,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用教材教语文,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收获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第四板块设计了一个练笔,让学生去编写一个新版的“夸父逐日”,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力驰骋的广阔空间。

上述两个课例启示我们,正确的文体意识,源于对文体本质的深刻把握。无论何种体裁的文本,教师都要通过文本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学会阅读和写作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确立文体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同一种文体放在不同的年段,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针对年段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价值,实施有效的教学。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我们看到,课程标准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年段有区分,要求各不同。依据认知规律,低段教材先后呈现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故事;中段主要对叙事性作品做了课程要求;高段对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学段选文文体依据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高。

根据图纸的“导向标识一览表”与“正常营运状态导向指示牌指引表”来审核新线导向是否完整连续。一般情况下,设计师按站外500m路引标识、站厅导向(含连接通道导向与出入口形象标识柱导向)、站台导向分页进行设计。

比如,神话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哪吒闹海》(第五册),《开天辟地》(第七册),《嫦娥奔月》(第九册)等神话故事。在中年段,神话的教学应该是以“听说”为基本形式,以“讲故事”为最终落脚点,让学生积淀故事的人物、情节,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到了高年段,就不能停留在“讲故事”这一层面上,而应把准确解读神话人物形象、感悟神话对真善美的追求主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我们再来看全国“百佳语文教师”赵昭是如何根据年段特点让学生了解文体、品悟方法的。他在执教六年级《匆匆》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回想一下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究竟在写什么“匆匆”?

秦川只需要玩偶,并非因为浪荡,而是因为专情。病毒将花朵般的妻子啃噬到只剩一副枯骨,妻子躺在病床上,对秦川说,娶个好女孩,享受你余下的人生吧。说时,妻子双眸含笑,秦川却流下泪水。他在妻子的灵柩前守了整整三天,然后打出一个电话。他需要一个完美的女人,一个能够为他动情、为他呻吟和扭动的女人。他需要释放一个中年男人的压抑和快乐,可是他不可能再爱上她。他认为除了妻子,他永远不会再爱上别的女人。爱上任何女人都是对妻子的背叛,假如他需要鱼水之欢,一个玩偶足矣。

生:课文写了时间的流逝是匆匆的。

师: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吗?

(一)通过内部控制保证绩效目标分解落地,强化政府重点支出的预算审批。通过内部控制实现绩效目标的层层分解,可有效促进战略规划在不同层级预算中的贯彻与落实。应构建由部门职责、工作任务、预算项目等多个层级绩效目标组成的绩效目标管理体系,通过上级目标对下级目标的引导和约束,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的反应和落实,将重点发展战略和政策优先方向转化为具体的方案和计划,实现战略规划与预算的有机结合,确保重点发展战略能够得到财政预算资金的保障与支撑。

生:散文。

师:散文是一种形式松散的文体,但表达的主旨和精髓却不散。这是散文最突出的特点。面对这样一篇写于90年前,没有明确的人物关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抒情散文,你们有什么办法学懂它吗?

生:可以仔细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生:可以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课文。

师:说得非常好!可以一边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边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板书:品情悟理)

师:请同学们看“品读助手”。(出示“品读助手”)谁为大家读一读?(生读)

师:这个“什么”,既可以是你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你可以把这些发现简要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要真读、真想、真思考,不装样子。

通过上面这个片段的教学,相信学生对抒情散文这种文体的表达特点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小学语文各年段的教材都有诗歌、寓言、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文本,即使文体相同,但因年段各异,其教学目标也必然不同。教师要明白各年段应该“教什么”,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探究教学策略,关注文本特色

学段课程目标不仅对各种文体的学习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文体,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可见,明清时期女性创作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其复杂性,在道学传统与性灵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的士人态度也不尽相同。女性诗人自身对待“去女性化”现象乃至女性普遍的诗文创作也处于极为矛盾的状态,即便在清末民初,社会的大激荡促使女性诗文创作有很大的改观,秋瑾、吕碧城之类的女中丈夫也仅仅是少数,“去女性化”也永远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是阅读这类文体的学段课程目标。“向往美好的情境”的基础是对文体特色的关注。再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情感与知识目标,而“展开想象”则是学习这类文体的方法和策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理解性阅读,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文中的事例表达作出自己的理解、判断和见解。如何让学生读出新鲜的东西,获得理解性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议论文的事例与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并以此为着眼点进行指导、讲述,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议论文选材和表达的特点。为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思路:1.自读:要求学生自由地通读全文。2.提问:课文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3.重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4.引导:作者用三个事例论证观点之后,还用什么来说明观点。5.得出结论:真理论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6.小结:作者先提出观点,再用三个事例和道理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表达、感悟表达,从而获得更多的语文能力。

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教法。教师只有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喷涂单元主要包括挡板装置、搬运装置、喷涂装置以及电气控制柜等部分,可实现对小工件进行喷涂的功能(图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