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度语文理论研究热点追踪(二)

 如少水鱼 2012-03-15
 二、教学内容

    几年前,在王荣生、李海林等语文课程专家的策动下,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确定性问题的讨论得以展开并持续至今。此问题本年度继续受到较多关注,引起广泛讨论并向深度推进。

    大家继续讨论确定教学内容的标准。陈俊江、黄厚江认为,确定教学内容应该坚持“四三”原则:所谓“四”,即必须考虑课程目标、文本特征、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四方面因素;所谓“三”,是说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处理应考虑内容、形式、语言三个层面。(《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三”原则》,《中学语文教学》第6期)崔平认为,可以“主题形态”的方式方法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几种主要形态》,《中学语文教学》第9期》吴颖芳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从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引申出来的,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参考教材编撰者对教学内容的开发,对应于文章的体式特点,具体确定其教学内容。(《以〈胡同文化〉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中学语文教学》第9期)胡根林认为,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根据文体或文类确定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单个文本的特定样式来确定教学内容。(《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学语文教学》第10期)朱武兰指出,对教材编者意图的揣摩和理解是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依据。(《从教材编者意图看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5期)陈先云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考虑,即课程、教科书和教学对象。(《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小学语文教学》第1期)课程标准或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意图和文本体式、学情和教情等,是确定一篇课文教学内容公认的标准或者依据。

    教学内容问题其实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对此,杨太光从工具论角度加以审视: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和基本的语法、修辞,学习并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工具论视角下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探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第4期)王尚文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一篇作品是如何表达的而不是它表达了什么。(《走出“教什么”的岔路口》,《小学语文教学》第6期)魏薇寻找“教什么”的理据:从特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教什么”的根据;梳理不同文体的特点,为“教什么”寻求理据;根据小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形成“教什么”的动态训练体系。(《小学语文课堂“教什么”透视及反思》,《中国教育学刊》第11期)范国强认为应该教三块内容:“语料性”内容(语言材料)、“语识性”内容(语文知识)和“语能性”内容(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内容:在课文内容的“哪一面”》,《小学语文教学》第1期)史成明、胡梦杰探讨语文“不教什么”:不教“泛语文”“伪语文”“不可教”的内容,不教学生已懂和易懂的内容。(《语文“不教什么”》,《教育科学研究》第4期)

    关键还是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龙祖胜认为,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就是确定学生的“学点”,一方面要“以文悟道”,另一方面更要“以道悟文”。(《阅读教学“流行病”分析及诊治——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10期)许红琴持相似观点:准确选择和有效建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打通“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中小学教师培训》第1期)她进而认为,研制合宜的阅读课教学内容可从三方面入手:关注语文学科特点,关注年段学习目标,注重开掘选文独有的教学价值。(《研制合宜的阅读课教学内容》,《中小学教师培训》第12期)何更生认为,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分析起点状态,确定学生能够“学什么”;分析“知识空缺”,确定学生需要“学什么”。(《确定课文“教什么”要看学生“学什么”》,《中学语文教学》第6期)步进说,教师备课确定教学内容的一种思路,可从一篇课文作为文类的共性特征层面出发,通过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探寻这篇课文作为独特的“这一个”在大的文类参照下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如何确定教学内容——“依据文本体式”和“根据学生学情”的统一性》,《语文学习》第7~8期)崔平提出四种类型语文教学内容:以掌握语文知识为主的知识性主题,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主的技能性主题,以理解经典文化为主的积累性主题,以语文综合学习为主的活动性主题。(《教学内容的几种主要形态》,《中学语文教学》第9期》

    本年度教学内容的讨论已推进到各文体层面,这是近年教学内容问题讨论的重大进步。

    散文是阅读教学中的文体“大户”,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备受关注。陈隆升谈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学理依据:研究文本特性,确定教学内容;展开学情调查,了解学生需求。(《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中学语文教学》第1期)王荣生认为,散文教学要从“外在的言说对象”回到“散文里”,从被抽象化的“精神、思想”回到“作者的独特的经验里”。(《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中学语文教学》第2期)具体到一篇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王荣生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思所想及其独特的情感认知。(《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中学语文教学》第1期)殷俊生认为,教学散文应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揣摩作者的个性化语言,打开作者的生活世界,嫁接学者专家对该文的解读和评价,引导学生观照、反思自身行为,体会这样写的奥妙。(《散文到底教什么、考什么——兼评2011年江苏泰州市散文阅读题》,《语文教学通讯》9B)

其他各类文体教学内容的确定。树荣认为,小说可以教三要素,可以教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可以教小说的叙事艺术。(《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学语文教学》第2期)冯为民认为,确定小说文本教学内容须把握四点:作者所再现的经验世界,所构筑的精神世界,所展现的言语智慧,所呈现的艺术范式。(《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学通讯》11A)王学东谈戏剧教学既要有“戏”又要姓“语”:“定篇”的教学侧重文本的解读,“语”的成分多些;“知识”的教学侧重戏剧知识的介绍,“戏”的成分多些;“活动”则是借“戏”来练“语”,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戏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中学语文教学》第7期)张玉新认为,新诗教学不要在“写什么”层面上过于细究,而要将重点放在“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上面,还要将新诗教学活动化。(《新诗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中学语文教学》第8期)陈树元认为,说明文教学的根本内容是让学生弄清楚表达内容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如何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陈忠文认为,说明文的教学价值追求应定位在获得信息和求得理解,而非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找准“科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以<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为例》,《语文学习》第3期)张琳认为,说明文不仅要教说明的特征、方法、顺序等,还要教“三维”目标和说明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对说明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说明文究竟要教什么》,《语文教学通讯》11B)明学圣认为可从四个方面确定说理文教学内容:根据说理文的文本内容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根据说理文的文类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做到读写结合;根据说理文的文本个性选择教学内容,感受说理文的独特魅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享受学有所得的乐趣。(《说理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学语文教学》第5期)李卫东列出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生断句标点、因声求声、咬文嚼字、悟得规律、翻译比较、浸入文言、学以致用、古文今读。(《如何确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第6期)

   

    总观全年,教学内容讨论虽然已深入各类文体,但参与讨论者有限,有重大突破的意见不多。这些意见,对教师教出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语文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理论家的观点往往思辨性过强,可操作性却差;一线教师的经验又往往不具可推广性。其实,教学内容的确定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一篇课文一节课,而且主要依赖于教师个体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