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有一天,你又忙又穷又丧,强烈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凤舞九天AB 2019-09-22

你是否时常有这种感觉,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日复一日,感觉自己又忙又穷又丧。早晨,你像往常一样挤地铁,赶往公司,等待你的是各种工作任务,身边还是那几个同事,到了晚上回到家,开始看剧、休息,最后睡觉,每天两点一线反复循环,你明显感到对生活的热情降低了。

从宏观层面来看:辛苦赚钱——花掉——再辛苦攒钱——再花掉,再到买房、成家、抚养下一代,然后帮着自己的孩子买房、成家,这一切就像是宿命,你没有办法去打破现状、追求理想中精彩的生活,只能在这样碌碌的生活中感到无聊、丧。

如果有一天,你又忙又穷又丧,强烈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在科幻电影“土拨鼠之日”中,主人公菲尔被戏剧性的困在了某一天。每天早晨醒来,他都要穿过这条一模一样的街道,偶遇那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然后不小心踩滑掉进水坑,接着又走向广场上的人群打招呼。每天如此,仿佛永远没有明天。

最开始,他的内心是“狂喜”的,他甚至会趁着运钞人员不注意,偷偷拿走一大笔钱。慢慢地,这种无限重复的生活,让他“自暴自弃”,他感到了绝望和痛苦,最后,他“觉醒”了,开始反思自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冰雕、弹钢琴、写诗、医学。他开始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并利用预知能力行善助人。

如果有一天,你又忙又穷又丧,强烈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在这种一点一点的改变中,菲尔意识到“原来拆房子所带来的乐趣比不过造房子”。虽然过的是同一天,但他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日子变得充实、有意义起来。仔细想来,讽刺的是“无限循环在同一天”,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现状吗?我们又忙又穷又丧,每天都过着都差不多的生活,其实我们都是“菲尔”。

如果有一天,你又忙又穷又丧,强烈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丧”的根源——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在研究动物时所提出的。

他起初将狗关在笼子里,并施加狗狗难以承受的电击。由于笼子是关上的,狗狗多次尝试都逃避不了电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在那之后,就算实验者在电击之前先打开笼子,狗狗也不会尝试逃离,而是会直接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常常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结果就是我们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选择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忙碌于工作,从而养活自己、应付日常开销。我们没有足够的金钱和勇气,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没办法突然改变,追求成功自我。

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庸庸碌碌、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很多人无法接受这种单调的生活,会觉得沮丧、乏味,打不起精神。他们会想,既然我无力改变现状,何苦去做无谓的挣扎与努力,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心态。如果连改变的想法都放弃了,那生活自然会更没有起色了。

如果有一天,你又忙又穷又丧,强烈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提升自我的“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是一种“愿意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当前满足”的选择倾向,一种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这个概念的实验证据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所做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者认为,延迟满足能力越高的人,不易被眼前忙碌又无趣的生活所困扰,更能取得成功。如果你感觉自己又忙又穷又丧的时候,不妨下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学点新东西,一点一点积攒自己的实力、财力,而不是只会抱怨无趣的生活,每天一回到家就看电视、缺乏长远目光,被生活牵着鼻子走,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地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变。

如果有一天,你又忙又穷又丧,强烈建议看看这篇文章

- The End -

作者 | 张田田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行为心理学引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