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文明世界拼图 2019-09-22

作者:吴漆树 发布时间:2016-05-09 信息来源:省农委 点击量:1422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经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和插秧,不需耕犁耙田,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投资少,生长期短,只需60多天就能获得150-250公斤的产量,高的亩产达350公斤以上。

一、品种组合选择

选用优良组合是培植再生稻能否高产的重要环节。若品种选用不当,就不能实现一种两收的目的。选取组合时要满足的条件是:一是头季稻产量高;二是再生能力强。水稻的再生力是品种的遗传特性,组合间有较大的差异,再生力强的组合头季成熟时再生芽成活率高,收割后再生萌发能力强,发苗成穗多,能保证再生稻有较多的有效穗数获得高产。三是生育期适中。选择组合的生育期要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吻合,既能充分利用当地水稻的生长季节,又要保证再生稻安全齐穗。

近年来在我区种植的中稻组合中再生产量较高产的组合有准两优608,准两优199等,两个组合在我区种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头季稻能在8月10日左右收割,9月15日前安全齐穗。头季稻产量在600公斤左右,再生产量可收获200公斤左右的产量,高的亩产达350公斤以上。

二、种好头季稻

由于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再生芽培育而成,是头季稻伸长节上的高位分蘖,它的萌发伸长主要依赖头季稻根和母茎提供营养,并且与头季稻灌浆结实同步进行,这就决定了再生稻对头季稻较强的依赖性。根据研究,再生稻能否高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季稻的好坏。再生稻高产,必须建立在头季稻高产的群体及长势长相基础上。头季稻与再生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头季稻抓起,为再生稻高产打好基础,真正做到一种两收、两季高产 ,为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头季稻必须在8月10日左右收割,确保再生稻在9月15日前安全齐穗,所以头季必须早播、早栽、早收,才能保证再生稻生长和安全齐穗。我区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最迟不超过4月10日,可采用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机插秧或湿润大苗移栽。

2.合理密植。水稻湿润大苗移栽或机插秧,一般每亩插足1.6万穴,若采用水稻抛秧栽培,每亩抛栽1.8万穴。

3.合理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技术,我区中稻每亩若要收获600公斤以上产量,应在施足有机肥500公斤的基础上,施用 40%的水稻专用配方肥35公斤/亩作基肥,插后5-7天每亩施7.5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钾作追肥,抽穗时看禾苗长势长相决定适当增补肥料。

4、好气灌溉,发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外,采用间歇浅水灌溉,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

5、搞好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

6、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在头季稻收获前的7-10天,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促进休眠芽的生长。

7、适时收割。一头季稻以黄熟期收获为宜,收获时要防止损伤稻桩。收后不让畜禽下田。留桩高度直接影响到再生稻生育期、留桩矮,生育期长,留桩高生育期短,一般以保留倒二节芽争取倒三、倒四节芽为原则,留高度6-9寸比较适宜。早收割的稻桩适当低留,迟收稻桩则可适当高留。

三、再生稻管理

1.适时施肥。头季稻收割以后,及时清除杂草,扶正稻桩,每亩施尿素7~10公斤,收割当日每亩用“九二O”1克兑水喷施稻桩,促进腋芽早生快发,争取苗齐苗匀保证有足够的苗数。在破口至抽穗期, 采用根外施肥,在抽穗达1/3时,用“九二0”,0.5-1克,加尿素0.2公斤,对水喷施。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增加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

2.合理灌溉。头季稻收获后I0天内,是再生蘖生长时期,应保持田间湿润,田间干燥和积水都会影响稻桩的发芽力。收割以后的24~3O天,再生稻进人抽穗扬花期,田面保持浅水。灌浆期,田面保持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籽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

3、及时防治病虫害。再生稻生育期短,如头季病虫害防治及时到位,基本上不需用药,主要注意及时防治稻飞虱等害虫和稻穗颈瘟、鼠雀为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