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北宋的农业税制度入手,来看看底层农民的各种沉重负担

 东西二王 2019-09-22

从北宋的农业税制度入手,来看看底层农民的各种沉重负担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剑走偏锋的朝代,因为其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所以在文化上可谓是登峰造极,加之商品经济的发达,所以宋朝被称之为“文宋”或者“富宋”。

但在轻武政策之下,宋军的战斗力自然低下,因此宋朝的对外战争史,简直就一部屈辱史。是先后被辽、金压着打,连西夏这样的小国都给宋朝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虽然有人辩解称宋朝军队的胜率很高,但宋朝军队多以防御战为主,这种胜率其实也很正常。而且更关键的是宋朝哪怕在局部小战场上赢一百次赢一千次,但在关键战役上基本上都输了,所以只以纸面上的胜率,并不足以说明宋朝的对外战争有多么光荣。

但不管怎么说宋朝的文化、经济、科举上的成就也是众所周知的发达。诸如宋朝的商品经济之发达,可谓是历代无出其右,至于商业税更是制定的相当完善,像宋太祖赵匡胤始一建国,就“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宋朝对商业税的重视,不只是意味着其商品经济的发达,更是使得商业税在宋朝的财政收入中一直占大头,比之农业税还要多。像南宋宋孝宗到宋光宗之际的短暂时间,来自商业税和征榷的财政收入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从北宋的农业税制度入手,来看看底层农民的各种沉重负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认为既然宋朝商品经济这么发达,商业税又占大头,那么底层老百姓肯定是压力很小,过着小康生活了吧?

其实非也。

那么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富宋”的另一面,不只是商品经济发达,对于底层农民更是课以重税。

北宋在农业税方面,主要是沿用了晚唐以来的两税法。在北宋建立初年,对于两税的征收,一般是根据旧例而征取实物,大致是每亩每年征取一斗。

但由于当时既有“三十而税一”,也有“二十而税一”,加之有过半的土地不用纳租税者。所以这种租赋重担,大部分都落在了无权无势的底层老百姓身上。

因为两税之课取实物,更是出现了所谓的“支移”和“折变”。

何为支移呢,就是民户在缴纳实物的时候,北宋朝廷本着“以有余补不足”的想法,是尽可能的让民户不要在本地缴纳,而是要将其缴纳到北方边境驻扎大军之地,所以称之为支移。

从北宋的农业税制度入手,来看看底层农民的各种沉重负担

本来应该是民户就近缴纳于本地,然后由北宋朝廷集中起来运往边境。结果是这个本该朝廷转运的事情却分担于纳税百姓身上,途中的各种损耗自然是由老百姓承担了,老百姓自然苦不堪言了。

不得不说这招很高明,朝廷节省了大量成本,又将边境大军的粮食解决,只不过负担的是无权无势的底层老百姓而已。

说完支移,再说说何为折变。

在北宋时期两税的的征收,一般是征取实物的,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时候要“以麦折钱”,有时候又要“以钱折绢”等等,是为折变。

折变的本身不只是折腾了老百姓,更要命的是经手的官吏在折变过程中,利用其中的代差,是投机倒把的赚取了不少利益。而吃亏的自然还是底层老百姓,光折变一项,经常是由此付出了五到七倍的负担。因此到了南宋初年,进士林勋在书中记载道:“本朝两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

从北宋的农业税制度入手,来看看底层农民的各种沉重负担

以上还只是正税对于底层老百姓的负担,而宋朝除了正税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税。

这些税有的沿袭于五代的税,诸如加收十分之二的“省耗”,还有加收十分之二的“雀鼠税”,光这两项加收的部分就相当于正税的一半了。

还有的税则是宋朝在消灭各个割据政权以后,虽然当时官方自我吹嘘说道:王师所至,首务去民疾苦,无名苛细之敛刬革几尽,尺缣斗粟无所增益”。但实际上宋朝对于各个割据政权加收的田赋杂税,都是大体上照旧征收,称之为“沿纳”或者“杂变之赋”。而且这些赋税,还是与正税同时征收的。

这其中多有不合理之处,诸如南唐除了正税以外,还有十四项杂税。其中一个杂税为“酿酒曲钱”,宋朝禁止私人造酒,结果依旧对原来南唐统治区域的底层老百姓征收“酿酒曲钱”,简直是将其他割据政权的横征暴敛完美继承下来。

虽然宋朝在开国以后,对于不合理的杂税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减轻底层老百姓的负担,但作用并不是很大。诸如宋太祖赵匡胤在乾德三年灭蜀以后,下诏:“凡无名科役及增益赋调,令诸州条析以闻,当除之”。但很明显这个政策更多是做做样子,并没有贯彻到底,在大部分地区,依旧是以“沿纳”的名义进行各种征收。

从北宋的农业税制度入手,来看看底层农民的各种沉重负担

宋朝的农业税这般苛刻,到了南宋时期,朱熹都说道:“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由此可见富宋的庞大财政收入,不只是因为商品经济发达之下的商业税,更是少不了对于底层老百姓课以重税的原因。

由此可见宋朝的底层老百姓生活并不好,所谓“文宋”、“富宋”,不过是文人、商人、地主的盛世罢了。底层老百姓是没资格过盛世的,更没有什么存在感,只是宋朝辉煌成就之下的垫脚石罢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历朝历代的封建社会中,从来不是指底层老百姓,不然底层老百姓为什么会过的这般坎坷呢。只能说地方上的地主和士绅,就代表了民心,新政权得到地主和士绅的认可,就等于是得到了民心,至于真正的底层老百姓,只能一直被剥削着罢了。直到封建社会结束,才得以翻身,才真正的过上了吃饱喝足的生活。

正所谓以史为鉴,不同的角度看一成不变的历史,还是有着不同的感悟的。从宋朝对底层老百姓课以重税来看,封建社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底层的悲惨,有时候真的是想不到的,所以别对古代太憧憬,现在的生活才是真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