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马秋风大散关

 songsgt 2019-09-23

说起关中,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块被东南西北四关拱卫的中国几大盛世的龙兴之地。所谓关中四关,是东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取代),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关中四大关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无数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除了东边的函谷关(潼关)被人熟知外,其他三关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为此,本文谈谈位于宝鸡地界内的大散关。

门户大散关

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的大散岭上。被称为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关于大散关的得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人得名,这人便是西周开国功臣散宜生。此人因救出西伯姬昌有功,西周建国后被分封到如今大散关一带建立散国,从而这里的关隘自然是散国关隘,简称散关。二是因形得名。大散关横跨秦岭南北,从最北端的至南端,逶迤80余里,分散着不同时期建立的关口多处,其跨度之大,分布之散为中国之最,故名“大散关”。

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其扼南北交通,自古为“川陕咽喉”,所谓“北不得散关,无以图汉中巴蜀;南不得散关,无以图关中”是秦岭西部往来的重要门户。

风景大散关

秦岭是我国地理分解线,既分开了气候,也分开了气质,大散关就位于这一分界线的深处。大散关地界的水也分了流向。岭南水往南走,成为嘉陵江的源头;岭北水往北流,由清姜河流出10多公里后最后汇入渭河。清新、润泽的山风,沿着河谷,飘然而上,让人心旷神怡。大散关的四季都有奇特的风景,有春夏之际的“大散岭头春雨足,褒斜谷里夏犹寒”的春之润泽与夏之清幽,有秋日里“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的高旷,有冬日里“散关三尺雪”的萧瑟纯净。

站在大散关山脊四望,只见万山奔腾,溪水从突兀的山石缝中流出,似乎天降神水。再看山谷之间,有“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雄伟与山色交相辉映。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自然景观和人造奇迹的巧妙结合。放眼望去,川陕公路弯弯曲曲欲接云霄,特别是北坡的十八弯,犹如一条彩练,将谷底和山峰轻轻地勾勒在一起。一辆辆负重的汽车,在彩练上穿梭往返,好像挂在练上的珍珠。最难得的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在青江河两岸和山洞之间来回穿梭,像一条项链,为大散关增添了优雅气质。若运气好,可看到飞龙一样的绿皮火车,刚从对面的山腰里钻出,还没露出整个身子,又爬进了另一个山洞里,似乎要同游客捉迷藏,场面极其壮观!

故事大散关

因为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大散关发生的故事也非常多,有的还非常精彩。

最有名的故事之一是古代先哲、《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出关的故事。虽然司马迁记载,老子出函谷关后“飘然西区不知所踪”,但后世经考证,认为老子应该再经过大散关往西,一直到天水后定居。唐王朝奠基人自认为是老子后裔,并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陇西即今天天水一带。更有王勃《散关晨读》一诗“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为证。

除了老子出关故事外,与大散关最密切的故事就是战争故事了。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诸葛亮北伐曹魏也曾经过这里。南宋初年,两位古陈仓人吴玠和吴璘兄弟,率领家乡的子弟兵在这里与大金国入侵者金兀术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为保住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马鸣声、战鼓声、厮杀声早已走远,但壮士们留下的英名和以少胜多的辉煌,成了人们传诵的佳话。

诗意大散关

雄伟壮阔的自然风貌,雄浑厚重的历史典故,必然引起众多文人墨客的歌咏赞叹。于是,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大散关的不朽诗篇,为这道神奇的关隘增添了更多色彩。

三国时曹操 《秋胡行-晨上散关山》写到:“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以慷慨悲凉的笔调,写出了翻越大散关的艰难。唐朝陈子昂的《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蜀门自兹始,云山方浩然”突出了大散关作为入蜀门户的重要性。王维的“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则对大散岭一带的景色作了立体画一样的呈现。唐朝另一位诗人罗邺的《大散岭》写到“过往长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似鸟飞”将大散岭冬日的萧瑟和登临后的畅想写得很传神。还有苏东坡的《题宝鸡县斯飞阁》:“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栏魂飞不可招。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将大散关的雄伟壮观写得潇洒灵动。这些诗,或写景,或抒情,一咏三叹,让人荡气回肠。

纵观历来诗词,写大散关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当属陆游的: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曾经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有过一次唯一的亲临前线的机会,而求就是在大散关身披戎装准备同敌人(当时金国)战斗。虽然第二年他就被迫调离前线,但这一段军旅生涯为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后,大散关便成了陆游诗歌经常咏及的对象。本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写出了这首千古绝唱。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雄壮豪迈,是陆诗的代表作。

前些天,笔者有幸亲临大散关,有感于其自然造化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凑热闹写上几句感概如下:

《登大散关怀古》

信马由缰度古关,天高地远寥无言。

千年古道埋荒冢,万里狂风舞翩跹。

几处履痕入野径?何方箫管鸣长天?

苍山已老云难老,漫卷秋心到眼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