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甘南游记之七·陕西宝鸡

 冬不拉拉 2023-08-28 发布于安徽

到过平凉,计划中的巴蜀甘南游就全部结束了,但平凉没有返程的便利交通,因此再借道陕西,由宝鸡搭乘返程高铁。有朋友提醒:既到宝鸡,何不去大散关一游?!建议甚好,于是,下得崆峒山,我们便往宝鸡。

      平凉,地处陇东高原,海拔890——2857米,崆峒山最高点香山海拔2123米,垂直高度667.5米,中台海拔1894米,推算下来,崆峒山下的海拔大约在1450米上下。宝鸡则处关中平原,海拔约600米,因此,平凉至宝鸡,是一路下行。宝鸡,古称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的就是它。

铁马秋风大散关

      华夏中国史,自古以来,都是一幕幕大剧,一篇篇大故事。神州大舞台,故事发生地,陕西是一个中心,其核心,在八百里秦川。八百里秦川,又称关中平原,它的四向皆“关”:西北萧关,西南散关,东北潼关,东南武关。四关或称四塞,乃关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所在。关关之间,南秦岭,北高原,西歧山,东华山,山山围合,当中又有渭河流过,古往今来,此为物产富庶之地,也是兵家争夺战场,秦,汉,唐,宋,乃至近代,皆不乏最具故事高潮的时光。

      大散关,当今人们最熟悉的提及,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而大散关所处的陈仓,早在风云际会的秦末汉初,便是活跃于当时的各方将帅频频提及、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了。散关,对于现今许多人,犹如地理“星空”上的一颗星座,灿烂,却又幽远;神秘,而又引人遐想无限。

      宝鸡一宿之后,当我们驱车前往西南散关时,正是早晨八、九点钟,太阳三竿朝上,车行一边是河道,另一边渐渐出现了山峦。所距不过二十公里,便来到《古大散关文化博览馆》。到了《博览馆》,方才感觉现实与想像相去甚远——没有“关”的模样,甚至没有“关”的标志,只有路旁一片“牌楼”,檐下悬着一匾:《古大散关》。这里,了无游人,只有安静的气息。推开边门,隔着门房的窗,还是有人值守,甚至,也能找来导游讲解员。

      原来,史书上频频出现的散关,实地早就没了痕迹。现在大散关遗址的确定,是源于近九十年前1936年川陕公路的修建,地基开挖,出现许多宋磁残片,经专家鉴定,确认此处就是古大散关遗址,当时主持修路的赵祖康(市政道路工程专家,解放后曾任上海副市长)兴奋之余,提笔写下了“古大散关”四个大字,刻于绝壁。这条川陕公路几经拓修,如今,在路旁的一处峭壁上,还拓刻着当年字迹。为目睹这方石刻,顶着骄阳,冒着来往疾驰车辆的交通风险,步行很长一截路,方才得以亲睹。

      余下的散关讯息,便就只有《博览馆》了。这座《古大散关文化博览馆》,得益于当地一位刘姓实业家。此公热爱历史,热心公益,他以一己之力,投资兴建了它。在这片不大的逼仄地盘里,建起了一座两层仿古阁楼,并在楼内楼外,布置了系列图片资料,系统介绍有关大散关的历史。楼的背后,则有一条登山步道,沿着它,能攀上高高的山顶,顶上建有一座观光台,散关周边的山形地貌,都能收入视野之中。

      登台暸望,这散关南北皆系高山,从东到西,夹着一条山凹,地形的险要,一望悉知。此前未料的是,少小我们在课本里知晓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建的宝成铁路,恰在眼前,它至今仍然通行着的绿皮火车,每隔一刻钟,便有一列,蛇行一般地穿山出洞,驰行在这大山之间。于是,曾经的大散关,还有经过它的路,从古至今,人们说道最多的几个历史节点,便叠印着博览馆里的介绍,一一浮现在眼前。

      ——楚汉相争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先烧栈道,以示安分;再修栈道,声东击西,另择旁道,突袭关中。由汉中到关中,共有四条道路可走,从东往西,分别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这里,“烧”“修”之道,是为褒斜道,也即汉中所见“石门栈道”,它的出口,在眉县斜谷。陈仓“暗度”之道,是为“陈仓道”,又称“故道”,故道出口,便是散关,出了此口,就是关中——我们现在立足的地方!

      ——三国争雄时,为图中原,蜀汉诸葛亮五度北伐,第二次选取关中,却功败垂成,直接原因,便是攻不下散关。

      ——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亡成都,途经兴平,赐死贵妃,继续南下,四道之选,择其偏远,以避追兵:出散关,走故道,于是“真龙”“消灾”,躲过战乱之祸。

      ——宋金战争时,金兵南犯,兀术领军,架浮桥,过渭水,至散关,与宋军决战。宋将吴玠吴璘,率兵据关抗击,大败金军,遂罢战议和,划散关至淮河为线,南北分治,延得之后一百五十年的南宋江山。四十年后,诗人陆游投身军旅,驻守散关边防,念念不忘北图中原,由“楼船夜雪”,到“铁马秋风”,爱国之情,染及后世。

      ——新中国诞生时,1949年,解放军“进军全国”,战略反攻,“钳马打胡”,依关歼敌,拉开“解放西北”、“进军西南”序幕。再过三年,1952年,宝成铁路开建,大散关不再作为关隘,它成了关中至关外的往来坦途、风光观景台!

      ……

      如今,关中到关外,有公路,有高速公路;有铁路,有高速铁路,但散关遗址的公路两旁,壁立依然。为铭记历史,亦为传承豪迈,宝鸡人在曾经的散关石壁之上,凿刻出“铁马秋风”四个巨幅大字,昔日大散关的雄浑气息,因此弥漫熏染,远近可感。导游不无惊叹地介绍:自从四个大字上壁,原来常有交通肇事的这个地段,几无事故再出现,一派安祥!

      ……

     我们的巴蜀甘南行游,至大散关,就结束了。从散关去宝鸡南站高铁站,一路沿渭河东行,正是鲜花五月,正午时分,阳光灿灿,熏风阵阵,虽然这宝鸡市,我是第一次到,并且除了散关,其它地方,基本没逛,但是,我依然感觉到了它浓浓的关中气息,活跃的历史脉动,还有那地灵人杰的万千气象。

      一座城镇,从地图上看,它也就是一个节点,或者结点,在和平年代里,通过道路的连结,不同节点的人们相互流动,通过这种流动,创造和积累着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造福人类自身。今天的我们,正处在这种流动之中,相较于历史上的金戈铁马,无疑这是一种幸福和幸运!炳才、小余与我,在高铁站挥手告别之际,相约:来日我们再寻机相聚,一起再流动,再行游。

      ——记毕于2023年7月6日

图片
(宝鸡西南的《古大散关文化博览馆》)
图片
(《博览馆》大门牌楼)
图片
(《博览馆》内楼)
图片
(当年主持修建川陕公路的赵祖康介绍)
图片
(博览馆楼后的登山步道)
图片
(1982年所立《古大散关遗址》石碑)
图片
(山上《“暗度陈仓”之故道》标识)
图片
(山顶观光台)
图片
(观光台上东望,尽头是宝鸡)
图片
(观光台西望,是通往汉中的陈仓故道)
图片
(宝成铁路走向图)
图片
(宝成铁路上钻洞西绕的绿皮车)
图片
(宝成铁路上穿山南去的绿皮车)
图片
(“秦之四塞”介绍)
图片
(“陈仓故道”介绍)
图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介绍)

图片
(诸葛亮二次北伐,“曹真拒之”)
图片
​(安史之乱,李隆基过散关避祸)

图片
(绍兴元年,吴玠吴璘二宋将奋力抗金)
图片
(乾道八年,诗人陆游驻守散关,留下诗篇)

图片
(1949年,解放军据散关解放大西北)
图片
(大散关所在的公路上,车辆穿梭)
图片
(要看当年碑刻,有一截步行距离)
图片
​(当年赵祖康题书的《古大散关》)
图片
(石壁上的“铁马秋风”擘窠大字,雄浑孔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