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大漠·丝绸之路行》(23)古大散关遗址

 美味飘香 2012-08-04

 

《西北大漠·丝绸之路行》(23)古大散关遗址  

时间:2012216星期四   

    记得以前在书籍诗词里经常看到描述中国古代名关险隘古战场遗址啥的,不知那是个什么样子。今天来到了一处实地,而且是阻隔天下南北通途的著名大散关,自是心旷神怡。这古大散关遗址在关上,上面有关城城墙一段。城墙、碑石、大炮等古迹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无情。

    此刻我来到这古往今来每每天下大乱所必争的险关巨隘之地,静静地站在那里凝思,书籍诗词的描述和真实亲临现场绝对是两种意境。在这些遗址之上,你可能看不出什么,你也根本感觉不到,那些曾经轰轰烈烈的争战杀伐,但它确是真实发生过的战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古往今来无数的中国将士在这里演绎“精忠报国”的真实故事。争战为民族,热血为中华。遥想历史上曾在此有无数次的浴血奋战,不管是分庭抗礼之战,还是为了打击侵略者之战,没有人能越过此天然屏障,大散关,是一个英雄的关。

    据看旅游标牌所指,后山上还有将军崖等古迹,因为整个旅游区只有我一人参观,而且有积雪的山路又太滑,考虑安全因素,就没有前往。

 



宝鸡(陈仓)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似有谐音)得名。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沿用至今。

 

大散关

    中国古代关隘众多,其中战略位置重要的也不少。大散关,旧称散关,以山为名。位于宝鸡市西南,秦岭西段的散岭隘口。但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是周朝散国之地,因有此称。战国时秦置关于此,是“秦之四塞”中的西关,其他东为函谷关、南为武关、北为萧关。大秦帝国正因为据有关中之地四塞之险,进而最终扫六合,一统天下。宋朝以后习惯称大散关,为古代关中四雄关之一,古关中西南惟一要塞,自古为“川陕咽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为争夺散关的战争有70多次,可见散关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古大散关遗址

    根据记载:大散关城筑于散岭两峰间高处,今关城不复存在,只有关下竖立“古大散关”碑石一通,指明它的故址所在地。古陈仓遗址、今有古散关城故址。

DSCN047

 

    古大散关遗址今属古大散关国家森林公园内,位于宝鸡渭滨区神农镇二里关村和观音堂村大散关的清姜河岸。

    大散关关上有一座二层仿古建筑阙楼,貌似侗家风雨楼,应是现代所建。关阙门顶匾额为郭沫若题写“大散关”三字的草书,两旁横挂着一幅:“三秦散关雄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年。”的对联。透过阙门里望还有一块匾额上书“精忠报国”,匾额下面正好就是院子那边吴玠、吴璘兄弟的塑像,旁边是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国工程专家赵祖康先生题写“古大散关”红字碑石。

DSCN048


    吴玠、吴璘兄弟的塑像应是新中国以后所制,底座标有“抗金英雄,吴玠吴璘”八个汉字。




    塑像右首靠山崖边上有一门墙上书“一夫当关,万夫莫克”八个金光大字,标明此地就是当年吴玠将军率兄弟与众军士一起,在此凭借天险与金兵相持20年的大散关古战场。

DSCN058  

    关隘城墙上有大理石面书题“陈仓故道”四个大字,大字上面还有八个小字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典故,标明这里就是当年著名的迷惑楚霸王项羽的陈仓故道遗址。它的旁边不远还有几块此等碑石书题,贴墙根面有“散关古战场”几个斗大的汉字,上面亦有一排小字为“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正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大散关的正确描述。它的两旁有两门大炮在一直固守着散关,左边大炮写有“不败之地”,右边大炮写有“红衣大炮”。再右边还有一些兵器设施,这些碑石古迹的对面,就是宝鸡市渭滨区文教局199281日所立“古大散关遗址”碑石一通。

DSCN049



DSCN050



DSCN074



DSCN075

  

    阙楼两边墙面是历代名人至此所题关于大散关的诗词。部分如下:

其中有三国时代曹操的著名诗句《秋胡行》二首: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唐代王勃的《散关晨度》: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明代薛瑄的《过凤县》:莫道西行蜀道难,老来深喜纵遐观。山从太白连岷岭,水号嘉陵出散关。石积层崖知地厚,路登绝巘觉天宽。驱兵过此思诸葛,大节常留宇宙间。

    清代果(毅)亲王爱新觉罗·胤礼的《益门镇》:峭仞奔霆会益门,乳峰中袅一丝行。更登大散关头望,无数群山此处迎。


唐代李商隐

DSCN051

 

清代乔光烈《大散关》
DSCN053


宋代陆游
DSCN054


魏国曹操《秋胡行》二首
DSCN061


明代思想家薛瑄《过凤县》
DSCN062


唐代王勃《散关晨度》
DSCN060


清代爱新觉罗胤礼《益门镇》
DSCN059



在通往后山上的石阶路口旁有一口井,曰龙泉,没看见有说明,亦不知有何典故。DSCN056


关阙楼内有两个展厅,记述了历史上一些大散关重要的战争。DSCN073


第一展室

DSCN063



DSCN064



DSCN065



DSCN066


第二展室
DSCN067


大散关和尚原大战
DSCN068



DSCN069


宋室南渡,是继汉民族东晋五马渡江,衣冠南渡大迁徙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大迁徙。
DSCN070



DSCN071



DSCN072

 

陈仓故道

    秦岭是呈东西走向绵亘于我国中部的大山脉,山高险峻,巍峨陡峭。《史记》云:“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它把中国划分为南北两部,它的西段横呈于陕西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之间,平均海拨2200米以上,成为阻碍南北交通的巨大屏障。幸而有南北纵向的山谷,才使有了南北通向的孔道,就是古代著名的“陈仓道”,或曰“故道”。而散关就处在这一孔道交接点上,踞其岭上,扼南北交通要冲,锁秦蜀往来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秦蜀兵战之必争之地,所以大散关成为天下之险。

    楚汉战争时期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即源出此地。三国纷争时期,蜀汉武乡侯诸葛亮曾智取陈仓以此伐魏,终因散关天险而粮尽退兵。


 



 


DSCN076



DSCN077

 

 

DSCN093


DSCN078


古战场亦是今战场,彭德怀歼胡宗南部。
DSCN079



DSCN080

 

 

DSCN097


DSCN081



DSCN082



DSCN083

 

现在的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都穿过古大散关下,这里仍然是秦蜀交通的要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