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甘行: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

 璇琮坑 2015-03-25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2015-03-24 23:20:54)
 

3月24日

 

    上午,略阳的火车晚点,比预计到达白水江火车站的时间将近晚了一个小时,差不多到下午一点才到站。从白水江开始沿嘉陵江徒步,约八点到达嘉陵镇,耗时七小时,从陕西的略阳境内走到甘肃的徽县境内,行程约27公里,手机健走伙伴显示全天徒步31公里。

 

 徽县地图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古道、仙人关周边50米等高线图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古道区域10米等高线图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仙人关周边20米等高线图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读史,知有仙人关之战。再深探,获知仙人关上即李太白《蜀道难》所指青泥岭。这次出行,即将仙人关青泥岭列为重要的一个点。我想亲眼看一看这载入史册的仙人关,如有可能,也想攀上青泥岭,亲身体验一下蜀道难究竟难到什么程度。可惜事到临头,时间不允许,一人登山又太危险,只好把这个念头打消了。

 

    仙人关别名虞关,遗址在徽县城南70里虞关乡。嘉陵江于此峡谷狭窄,江水湍急,两岸悬崖绝壁。锁控入蜀古道,襟扼铁山栈道,古称蜀门盖于此。 按明代郭从道《徽郡志》与民国版董杏林《徽县新志·要道》记述“鱼关:铁山西南麓。唐置鱼关驿,为蜀口要隘。宋曰虞关,设转运使于此。明为巡检司治,清初裁缺。”仙人关东西两山对峙,谷峡如瓮,怪石屹嶝,峻岩倒悬,流瀑飞泉,古木参天,荒藤漫漫,朔风袭来,回声翁然,是易守难攻的天然之关隘。 

    在青泥岭主峰铁山西南侧脚下,沿嘉陵江东岸西下十里处,石崖高峻险绝,上有三列山峰排列如仙,口鼻清晰,衣带临风,眉目须鬓,踈秀可数,具自然飘动之致。因谷狭崖高流急,故名仙人关。夹岸重山峻岭连绵,沟壑纵横交错,灌草植被繁密。十余里江水盘曲如带,江峡阻障南北交通,地势诡虞森严,故后世又俗称仙人关为虞关。

     汉唐以来,仙人关与吴王城周围仅有沿嘉陵江北岸所修栈道可通南北,一旦仙人关被控守,秦蜀间的南北交通即完全阻绝,故而仙人关对古河池县(今徽县)周边军事与交通上的关隘要塞控遏作用极为明显。利州路提刑官高稼认为“蜀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三关即为阶州七方关,凤州仙人关,兴元府武休关;五州即为阶州、凤州、成州(同庆府)、西和州和天水军。三关与四川剑阁剑门关一道素有蜀门称谓,蜀口诸关一旦失守,蜀川门户将洞开无碍。

    唐宋以来国家与地方史志对仙人关广有记载,清顺治七年徽州知州杨三辰《江河纪略》记曰“仙人关峡,宋将吴玠、吴璘破敌处也。《宋史》对于吴玠、吴璘、吴挺以及吴曦一家三代在仙人关一带抗金的事迹有详细记载。 

    宋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灭北宋后,西汉水上游至西秦岭一线以北的地区被女真族金国占领,此一线以南地区仍为南宋辖地。金国向南对陇右和陕南地区不断用兵,以期占领蜀川之后顺江东下直捣宋都临安。在早期的抗金斗争中,南宋中原地区依赖岳飞、韩世忠等人,西北地区主要依赖张浚、王彦、刘子羽、吴玠、吴璘、吴挺,安丙等几位中流砥柱。和尚原、仙人关一带则是西北地区抗金的主要战场。

 

仙人关吴家军抗金事迹

    吴玠(1093—1139年),字晋卿,甘肃庄浪水洛城人。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 吴玠在和尚原大败金军,前后授任明州观察使,镇西节度使。其弟吴璘被提升为统制,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掌管和尚原兵马。绍兴四年仙人关宋金之战,吴玠、吴璘帅军大破金国完颜兀术十三万铁骑,创下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粉碎了金兵企图沿嘉陵江南下突破蜀口再染指临安的计划。

    其后,吴玠在仙人关驻军镇守十多年,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于仙人关,后立碑安葬于河池县(今徽县)城北吴山。吴璘、吴挺仍率西路大军把守河池县仙人关与成州、兴州一带。吴玠、吴璘、吴挺三代人扼仙人关、吴王城守陇保蜀六十余年,为保南宋半壁江山立下盖世奇功。

    南宋吴家军抗金的吴王城遗址位于虞关乡西8千米处的穆家坪悬崖下,这里为吴玠吴璘安置宋军将校家属之地,也是屯兵固守仙人关的城垣之地,后世俗称吴王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当地百姓追思吴玠弟兄保国安邦功绩,在吴王城建有一座祭祀宣抚吴玠的吴公生祠,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吴璘之孙吴挺之子吴曦继守兴、凤、成州期间,居世功以自傲,叛宋降金,在兴州自立国号“转运”,被四川宣抚副使安丙毅然带人诛杀。嘉定二年(1209年),河池百姓为铭记安丙诛杀吴曦的功德,又“卜地于仙人关,乃公随军转运驻节之地,为祠三楹以报”。当地百姓不仅在仙人关修筑了三间纪念安丙的祠堂,清明三月还刻立了由白知微题写的《宋安公大资宣相生祠碑记》,碑文详细记载了安丙诛杀叛逆吴曦的经过,以及河池百姓为安丙建立生祠进行纪念的史实。此后,南宋一直在仙人关驻军。

 

连环画《宋史  三军战中原》中的画面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史书中常说的“南渡五大将”,只有岳飞和吴玠的功业处于同一级别。宋史有一条比较八卦的逸闻:“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按有心人考证,吴玠一生只打防守战,而岳飞似乎对进攻野战有着狂热的钟爱。他们两人一人防守,一人进攻,不但是南宋,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中耀眼的双子星座。 

    宋史明文记载,吴玠死于女色和丹药。但有学者认为,女色和丹药是吴玠死亡的原因,但只是浅显的表层原因;宋廷的猜忌和偏安政治理念的甚嚣尘上,才是导致吴玠死亡的深刻里层原因。吴玠的贪好女色和丹药,也有做给朝廷看的成分,是他对朝廷猜忌的一种应对之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军功处于醒目耀眼的地位,南宋朝廷防范他不会比防范后来功绩更加灿烂的岳飞少;加之四川偏远,宋廷更是时刻担心吴玠拥兵自重、甚至拥兵自立,威胁宋廷西南边疆。而吴玠为了使宋廷放心、为了维护自身和家族的安全,未必不会适当扩大、甚至宣扬自己的这两项本不便对外人道的嗜好;韩世忠想广致田宅以自污名节,吴玠未必想不到。只是,这两项嗜好都伤身劳神,也促成了吴玠的英年早逝。

 

    1236年蒙古兵南下入蜀,徽县栗亭人曹友闻又凭借仙人关、青野原、阳平关等险殊死抗蒙。而元明清以来,围绕仙人关均有战事发生。

 

    出站后,绕过白水江镇的街道,通过这座嘉陵江大桥上,踏上沿江公路,向北,直奔虞关。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奔腾而去的嘉陵江水,估计上游有人挖沙或淘金,所以江水异常混浊。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回望大桥和白水江镇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江边的油菜花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峡谷。这条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仓道。是蜀道中最早通行的故道。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穿过这个隧道,也就从陕西进入了甘肃。这边是陕西略阳,那边是甘肃徽县。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一座吊桥连接着两个省,对岸是略阳的长举县。长举过去曾是一个县城的所在地,现在仅保留了这个地名。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这个地标是陕甘两省交界地-------长峰寺所在地。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长峰寺,位于略阳县白水江镇长峰村(又作“长丰村”),嘉陵江东岸大方山西麓,隔江与长举县故址和吴王城遗址相望。

    吴璘兄弟在长举县北构筑吴王城屯兵,并置仙人关抵御金兵,吴氏三代人在此与金兵征战,前后近八十年,确保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由于长举县地处陈仓道交通要口,唐宋时期,这里是大官驿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其周边修建了很多的寺观,供过往的商旅祭拜。南宋时期,宋军长期在此驻扎,也曾大建庙宇,广塑神像,供驻扎长峰县附近的军民供奉。长峰寺是否为此时建造,未见于史籍和碑碣记载,从现存的建筑遗迹来看,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当为宋代兴州北部一处较大的寺观。

    白水江镇域内不远处,分别坐落着铁佛寺、琵琶寺、进宝寺、化生寺和长峰寺五座古刹,唯长峰寺地理位置特殊,坐落于陕甘交界线上,寺院一分为二,属陕甘两省共有。

    从公路上攀上长丰村,找到一个年轻人,带我去看看长峰寺的遗址,他告诉我,他从记事起,遗址就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只是一片菜地。即前方那座房子左侧那片青葱的菜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年轻人又带我看了一下原长峰寺的一些附属建筑,现在也都颓败不堪了。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江对面就是长举县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长举县,本为苌举县,北魏正始三年(506)在槃头城设置,地处嘉陵江西岸;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槃头郡,改苌举县为长举县;唐贞观三年(629)迁治槃头城北,即今长峰村位置;元至元二十年(1283)撤销,分别并入略阳和徽县。

    年轻人告诉我,现在他们这个村也是分属两个省的,村里人虽然混居,但户籍分别属于陕西省和甘肃省。

 

村里的房子还不错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离开长丰村继续前行。又一个隧道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隧道内就天然山洞建有这样一个小茶馆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根据村民的指点,终于看到了吴王城遗址,不过那边是嘉陵江西,我站在江东过不去,只能远远地可以看到那儿立了一块碑。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从更北的角度看,吴王城处在大山下的一个并不算大的平台上。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吴王城遗址平台前临嘉陵江,背依半环形高六十余丈之绝崖,隔江与白水江镇长丰寺遗址对望。因常年风雨与江水侵蚀,在江右岸穆家坪、罗汉洞以下,悬崖临江几乎无路可通。欲达遗址须沿“徽虞白”公路乘车顺江下至长丰寺附近,过吊桥再逆江沿小道斜行上坡,越铁道护栏,然后穿山溪草莽丛林,方可下达吴王城遗址。

    吴王城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宝成铁路时几乎损坏殆尽,今仅在江边残存长6米,高2米左右的一段城垒墙体。按《徽郡志》的记载,遗址上曾存有《安公生祠记》碑,但听老乡介绍近年几块石碑已被人盗走。所幸在丛林中残留有半截《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碑,在后崖距地面一人高的石壁上曾发现刻有三百余篆字的摩崖石刻。

    明代杨一清《过仙人关》诗曰“树外苍云云外山,数间茅屋又无椽。傍人指点云深处,此是仙人不老关”。清代张伯魁有诗“此地人称古战场,吴家坪上望苍苍。凿山开道金兵北,宋室偏安仗二王。” 

 

继续前行,嘉陵江壮美的景色吸引我不时停下来把它们收入镜头。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宝成铁路,大部分是在山洞里穿行,即使不在山洞里,为了防止落石,也修了这样的防护装置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路上看到这个路标,分外亲切。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虞关终于到了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和路边老乡聊了聊,方言我也听不太懂,但大致知道仙人关遗址即村北一里外的一所中学的所在地。致于杀金坪,老乡语焉不详,本想去乡政府去求证一下,但此时已经下午四点,到计划徒步的终点嘉陵镇还有十几公里,只好忍痛割爱了。

 

    过虞关北行,回头再看虞关的位置,确乎比较险要。但杀金坪在哪儿,没有人能告诉我。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一路行来,没看到有关仙人关、青泥岭的标记、介绍,但这个度假村里却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度假村对岸就是那所中学,这里就是仙人关遗址所在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远处那座大山即青泥岭主峰铁山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岭主峰绵延20多公里,海拔高达1746米,是蜀道从长安到四川成都途中三道险岭(秦岭、青泥岭、剑门)中的最险山峰,其地理位置复杂多样,是最崎岖、最雄伟、最壮观险要的一岭。据《史记》记载,这条古道从殷商通蜀,秦以前称故道,汉代称陈仓道和嘉陵道。青泥岭以北至陕西宝鸡为北故道,以南至陕西汉中沔水接金牛道这段为南故道。历史上把这条故道总称为蜀道。

    按徽县文化馆微博所示,青泥岭古道:从徽县县城出发,向南经石家峡、甸华山,过深沟至青泥河甸子,再经李家山,过太和庵,经青泥岭主峰铁山侧南下至虞关,渡嘉陵江,进八渡沟,过手扒崖、三关,南下至陕西略阳县九股树,再南行接古蜀道,这是汉唐以来入蜀之官道。但据博友秦音雁语考证,当年杜甫过青泥古道的走向是过青泥店,辛家吊沟、孟家滩,至武家坪、太和庵、再经铁山栈道上的甘树垭、穆家沟,于位于今虞关乡的老虞关渡(水会渡)处横渡嘉陵江。本人对此研究不够,不知孰是孰非。

 

千古绝唱“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据考证,《蜀道难》所说的青泥即指青泥岭,天梯指青泥岭主峰“铁山”,从山顶向下行走至嘉陵江“水会渡”渡口的半山腰中,山崖倒挂,道宽一尺半,两边有铁索相钩,至今还有明显的柱孔。“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高标泛指青泥岭主峰因高1746米形如“巾子”,诗中形容太阳神六龙驱车过往此峰当作标记。

    公元759年冬,杜甫经此道入蜀,在青泥岭上写下了“始知五岳外,别有它山尊”诗句。

    柳宗元在青泥岭于陕西长举途中写下了《兴州江运记》,对青泥岭有专门描述:“崖谷峻隘,十里百折,负重而上,若蹈利刃,盛秋水潦,穷冬雨雪,深泥积水,相辅为害,颠锫腾藉,血流栈道,糗粮刍藁,填谷委山,牛马群畜,相藉物故。运夫毕力,守卒延颈,嗷嗷之声其可哀也。”该文记述了青泥岭山势险峻,四季雨水连绵,道路泥泞,蜀道天栈难行的情形。

    青泥岭古道似一座巨峰冲天而立。崎岖的山道,终年笼罩在茫茫的云雾中,迂回曲折,盘来盘去,行人整日在泥泞中跋涉,艰难异常。历代在青泥岭古道上设两个驿站,一个是主峰上的青泥驿,一个是嘉陵江畔的虞关驿。在23.5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历代摩崖石刻及碑刻71方。其中摩崖石刻8方,其它碑63方,记载着蜀道青泥岭的历史。

    北宋至和元年(1055),利州路转运使、主客郎中李虞卿鉴于经过青泥岭的蜀道过于艰险,请求朝廷新开白水路。至和二年他联络凤州河池(今徽县)县令王令图与长举(古县,在今大河乡)县令商应祥一道督领兵民于年底12月修出了抛弃青泥岭旧路的白水峡新路,使河池县与长举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33里(原路长84里),减去了许多的驿道开支,尤其是降低了河池至长举之间的道路艰难程度。此后历代对于这条入蜀道路多有修造,在今大河乡白水路沿线遗留的《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与清代《大河店修路碑》、《远通吴楚碑》、《玄天神路碑》均记载了历代对这条入蜀道路的维修,足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宋之后,虽然这段路被废弃不再使用。但这段路的文化遗产价值依然闪耀着熠熠光彩。特别是李白《蜀道难》对其具体且形象生动的精彩描绘,使青泥岭和青泥道的文化遗产价值陡增。 

 

离开虞关,开始马不停蹄地赶路,沿途拍摄下一些美景。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夜幕降临,也终于看到了嘉陵镇。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青泥陈仓道,仙人英雄关------青泥岭仙人关游记
    原计划住宿嘉陵镇,明天直接乘长途车去秦岭。但获知这里没有去宝鸡方向的车,要去那个方向必须到徽县。所幸因徽县火车站设在嘉陵镇,这时还有公交车在那儿等人,于是改变原计划,乘车到达徽县。

    徽县属甘肃,跨省的车不多,明天视情况,如果车不方便,索性在徽县休整一天。
   

    一路行来,也不知哪三座山得名仙人,拍下了一些照片,只能留待求教于徽县的方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