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率领汉军,经沔县向西北,入甘肃的成县徽县两当,直逼关中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三国系列之二:踏访陈仓道

  陈仓故道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迷雾的世界,我看它时它云山雾罩,我不看它时它近在咫尺。能一睹陈仓故道的真容,一直是藏在我心底的一个愿望。

  我对陈仓故道的认识,是从汉初三杰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传奇开始的;它让我认识到陈仓故道的神秘色彩;《三国演义》中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在这一章节里罗贯中亦真亦假的描述,使陈仓城又多了几分肃杀硝烟。

  宝鸡古称陈仓,秦文公设县,县以陈仓山取名。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唐朝至德二年(757)二月十八日,因为当年陈仓曾有石鸡鸣瑞这个故事,改陈仓为宝鸡至今。

  作为翻越秦岭,连接汉中到关中的通道,在历史上有好多条,仅直接穿越秦岭山区的就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故道四条通道。而见于历史记载的通行最早的则为经过宝鸡地区的褒斜道和陈仓故道,而由唐、宋沿用至清末的官驿路只有陈仓故道。

          陈仓故道实为两条道

去年12月的一天,我来到了宝鸡,试图寻找向往已久的陈仓故道,尽管宝鸡是故陈仓,但是真正说起陈仓道在哪里?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尽管我问许多在宝鸡土生土长的朋友们他们也都无从说起。

在他们眼里似乎宝鸡一带的许多山口都能算作是陈仓道,但仔细一探究似乎又都不是,寻找陈仓故道的行动陷入了似是而非的怪圈。最后在朋友们的指点下,请教了宝鸡博物馆的一位专家才对弄明白了个大概。

原来陈仓道已变成了今天的宝成铁路,1952年动工修建宝成铁路时就是沿着陈仓道而修的,昔日的故道已被今天的电气化铁路所取代。具体的来说,通过大散关的通道,就是陈仓道的一段。

这样问题就简单了,于是我租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宝鸡城外20多公里的大散关。这里东临清姜河,西靠奇峰峻岭,已拓宽为公路的陈仓故道从河流群山中穿行而过。从地势上看,这里居于南北道路的最高处,对南北两侧均有建翎之势,为兵家所必争,势在必然。

当时,人们从宝鸡益门镇出发向西南,沿清姜河上走,过大散岭,经大散关,再沿嘉陵江,至抵凤州、经甘肃的两当、徽县、至达略阳向南入四川,或向东经勉县入汉中的大道。

  据说陈仓故道一词来源于,嘉陵江上游的两大支流之一的故道水,因而有人说故道得名与沿故道水河谷而行有关。也有人说,秦代在故道水西侧设置了一个与故道水而同名的县级行政单位而得名,因而也有说故道是行经故道县而得名。

   人们把这条路分为两段,从凤县至宝鸡这一段称之为陈仓道,因为这条道路的北端在故陈仓境内,它的北出口就在大散关,故而人们称之为陈仓道。从凤县往南的这一段称为故道,因为这一段是沿着故道水而行的。

  后人往往把陈仓道和故道合在了一起称为陈仓故道,其实这是两段路。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在采访中接触的人知道大散关的人不多,而知道大散关是陈仓道北出口的人就更少了,原来是宝成铁路变成了陈仓故道。时光可以淹没一切,毫无疑问,陈仓故道被时光所淹没了,但是它永远也不会消失,因为肯定会有无数的寻访者来此的。

这似乎印证了一个说法,有雄关必有要道,有要肯定得建雄关守护,于是雄关和要道成为一对生死难舍伴侣。这要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丝绸之路上的玉门关、阳关、嘉峪关,通往东北要道上的山海关;山河之间的潼关。

有关有路就会有攻有守,成王败寇的故事也一次次在这里上演,才有暗渡陈仓,才遗计斩王双,才有吴氏兄弟抗金……

寻找五丈原的拓片

   今天要在秦岭山中寻找陈仓道的遗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岁月久远,历史已经湮没了一切。尽管如此看不到一点陈仓道的影子总觉得遗憾。

我们寻访在宝鸡市内继续开展。走博物馆,访当地专家,我们也逐渐弄明白了与陈仓道相关的故事。

故道一词始见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汉高祖刘邦的本纪中写道,元年八月,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从故道返回关中,袭击雍王章邯。同时在记述韩信的《淮阴侯列传》也有陈仓一词出现。其实,早在西周时候,陈仓故道就被人们开发利用起来了。

奔波了三四天后,一位朋友说,在五丈原诸葛亮庙中可能有一个关于陈仓道古碑的拓片。这位朋友还同时说,在姜太公钓鱼台内也有一个关于陈仓道的遗迹。12月的秦岭,到处都是迷迷茫茫的,一层淡淡的薄雾,飘荡在山涧。

在朋友的指点下,再次寻访陈仓道。汽车在关中平原和秦岭北坡之间,绕来绕去,很快我就弄不清楚东南西北了。

我们要到达的第一个地点是姜太公钓鱼台。冬季的秦岭,天气有些冷,尽管山中已经没有多少游客了,管理人员还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他们的指点下,我们看到一处遗迹,这仅仅是一处刻在石壁上的字,我们知道,这里曾经是三国名将赵云和邓芝屯兵的地方,似乎从侧面印证了,这里曾经是陈仓道的另一个出口。

收获不大,我们寄希望于五丈原的古碑拓片。我们去陈仓道的半路上有一个地方吸引我们,这就是葫芦峪。这里曾经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作战的战场。一株古树,一面古碑,深及数丈的山谷,给了我们寻找的希望。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五丈原诸葛亮庙。“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秋风五丈原。”没有太多地浏览,我们直奔后面的展厅,果然在展厅内,一个镶嵌在玻璃像框内的古碑拓片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这方古朴的拓片,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历史。“对面古陈仓道”这是乾隆四十九年三月的立的一块石碑,如今石碑已不知何处去了。

汉中的古汉台

其实,与陈仓道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汉中。因为韩信的计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从汉中开始实施的。同时汉中也是陈仓故道的终点。无论如何,踏访陈仓故道就无法回避汉中。

从宝鸡出发可以乘火车,也可以坐汽车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翻越秦岭抵达汉中。宝成铁路也基本是沿着昔日的陈仓故道修建的。

具有点四川风格的汉中,风土人情大异于宝鸡。作为一个历史重镇,汉中是刘邦发迹的地方。市内的古汉台和拜将坛是我们必须去的地方。只有在拜将坛我们才能回过头来看陈仓故道。

  走到汉中最繁华的东大街上,就能望见一组亭台楼阁,挑角飞檐的古建筑群。汉中的朋友介绍,那就是古汉台了,据说,当年刘邦被分为汉王的时候,就居住这里。岁月沧桑,实际上当年的一切早已烟消云散了,只是留下了无尽传说。

走入汉台,人们能看到古汉台上放着一块巨大的石头,这块名为"月台苍玉"的石头,是古代的大型建筑的基础。看上去古朴厚重,大有秦汉风格,从一个侧面印证汉台的历史。

在此期间刘邦苦心准备,后采用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写出了关于陈仓故道上,最富于传奇色彩一笔“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现在据考证,韩信暗渡陈仓所走的主要路线并不在宝鸡,而是走的甘肃的成县、两当、徽县。也就是说主要走的故道。担任先锋的大将曹参,从汉中初攻下辨、故道、雍、邰、好峙、咸阳、废丘。秦汉时期的下弁在甘肃的成县西北,故道县在在甘肃两当县境内。

这说明,汉军当时的进军线路是从沔县向西北,至甘肃的成县,折向东北经过徽县、两当县、至陕西的凤县、然后越秦岭入关中。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已投降了项羽的秦将章邯的背后,一举成功,占据关中.

其实故道水又名两当水,东汉末年,陈仓故道、甘肃的天水、武都一带成为蜀汉和曹魏屡次争夺的地方,在战争的破坏下,故道县在西晋永嘉以后就被废弃了。北魏延兴四年,在故道县的旧址上,新设了两当县,这也就是甘肃两当县的来历。

漫步在院内,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苍凉。古汉台在宋代以后就成了官府衙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汉中市博物馆,是一块闹中取静的地方。

出汉台往南走不了多远,就是筑有南北二台的拜将坛,据说这以前很混乱,至近几年,当地政府要开发旅游,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逐渐热闹了起来。形形色色的小商小贩,来来往往的游客宣泄着这里的寂寞。

出了拜将坛我们的踏访也就结束了,这条故道见证了武则天、杨玉环,见证了皇帝们逃亡四川,试图东山再起的血雨腥风,“一代兴亡观气数”何为气数,气数就是民心向背。

王文元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