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云淡GT 2019-09-23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街头即社会百态的缩影,拿起相机,在这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年代,每个人都可描绘所见所得:有光影交错迷人的人文环境,也有让人悚然的阴暗角落;有精彩的瞬间抓拍,也有理性的静态观察;有沉重的现实题材,也有诗意的抒情表达;通过街拍,我们可以拍出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人的生命状态,亦可仅仅是连接私人情感。图为2017年,日本东京,斑马线上的一名涂抹口红的女子。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在户外空间、路口进行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如何在庞杂的社会画卷里,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拍摄方向,并很坚定的去执行,这却是一件难事。往往是拍了很多照片,单张看或许不错,但放在一起后却发现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图为2018年在路边拍摄的一个孩子,脸被冻伤了。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这一篇文章不解析名家大作、形式构图、摄影技巧、器材使用、后期处理。仅以实例,以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司空见惯的日常片段切入,展示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用街拍这一表现形式,形成一组如音乐、电影一样,有故事、有情绪、有张力、有观点和态度的摄影作品。图为2018年,日本东京,步履仓促的行人。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让单张照片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这是我在每个城市进行街拍时,一直坚信的想法。也源于持续做摄影集的缘故。摄影集就如一幕剧、一本书,里面的每一张照片也就有了不同的气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样一个整体的框架下,街拍就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一些初看不起眼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一些看似不符合视觉审美的照片,最终被编辑成一组照片后,却因为叙述的节奏走向,有了焕然一新的表现力。图为2018年,日本东京。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我在今年四月份,制作了一本旅日主题的街拍摄影集。把过去两年在日本19天里拍摄的3千张照片编辑成一组70余张的摄影集作品《横断歩道》。日语的“横断歩道”即中文“人行横道斑马线”。之所以人行横道展开拍摄,是因为初到日本时,映出眼前的白色、干净、醒目的斑马线让摄影师始料未及。这是在国内城市未曾遇见的场景,出于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心理,那段时间在东京、京都的拍摄就围绕着斑马线延伸了。图为2018年,东京涩谷。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一路拍下来,很多故事开始上演:从傍晚的天桥看到步履仓促的人;黄昏雨夜崴脚的女子;汹涌人潮对面的一个男子;蹒跚推车的老太太;四处观望的女孩.......最终,形成了一条线:探讨“反复着的迷茫与宁静”这一个主题。于是这些零散的街头照片有了更深一步的阅读可能。图为在摄影集的设计上,把部分街拍照片进行二次裁剪,形成多重的阅读空间。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与日本期间的快速街拍不一样的是,我在北京工作时,围绕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铁上,用手机拍摄了大量乘客照片----都市生存空间的真实写照:画面里拥挤的人群、快速的都市节奏、尴尬的表情是这个是时代的一部分,更是我本人状态的映射。由于我本人也是乘客,非浮光掠影的“到此一游”,也就更具生活质感和震撼力。通过拍摄他人,也是记录了自己。这是街拍的另一个功能:不加修饰的记录真实的当下。图为手机拍摄的北京地铁群像。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这组《北京地铁》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2014年的“中国梦.随手拍计划”手机摄影大赛一等奖。通过统一的方构图(四方城),克制的黑白影调,丰富的场景切换和人物表情,诠释了忙碌的普通个体的生存面貌。图为手机拍摄的北京地铁群像。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我在北京生活了十年,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感触很大。目前在梳理这十年的照片,大部分拍摄的都是社会百态。我也打算编辑成一本摄影集,通过一个个切面,组成我眼中的2008年至至2018年这十年。图为2015年,北京某商场,起冲突的商贩。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之所以以成组的照片去作为表达的载体,是因为单张即便再“优秀”,也无法发出更大的“声音”。当我们把一张张的照片,排列整合后,街头的百态人生就映出眼前了。图为2019年街头,时尚模特。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平面照片表现形式是对流动的生活场景进行某一面的所谓“决定性瞬间”切割,但由于信息缺失或单一,会造成阅读上的偏颇。组照可以让单张照片串联,活起来,更如一部静态的纪录片。图为2019年街头,精神恍惚的大爷。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对普通场景的关注,是街拍时容易被忽略的,往往在那一刻,它们或没画面感,或没趣味点。但随着时间在流逝,同样的一个地方,不同的年份再去一次,就会发现时间让我们的摄影作品在发酵。这个拼图是2017年和2018年两次去东京拍摄的同一个人。而类似的思路,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起到作用。比如记录家人的容貌、城市的建设等变化,这都是让看似简单的影像产生丰富内涵和厚度的手法之一。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我去年十一月离开了北京去了上海,在这八个月里,我把街拍放在了夜间进行。在北京时,夜间的便利店很少。上海多彩的霓虹灯光和城市角落里那些精致的小店,让我对这所城市的夜文化,产生了特有的好感。而拍摄的动机由此产生,我把个人的感受融于其中。图为上海,入夜。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在上海期间,我见到很多流浪猫。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行走中,流浪猫是我一直关注的拍摄对象。城市里流浪的何止是猫。今年6月,我在曼谷旅行,又拍了很多猫。与家猫有着温暖的床和环境不一样的是,流浪猫要面临每日的生存挑战。通过一个点,去引申,这也是街拍经常用的一个方式。图为上海的流浪猫。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山东临沂,是我的家乡。我在每次回家时,都会出门拍照。与大城市的区别是,家乡夹杂着一丝乡愁。我去掉很瞬间的画面,选取了静静地观望的情绪。同样面对城市化和高楼,但每所城市的生命体验不一样,这也就促使最终所传递出的画面的气息也就迥异。图为2014年,临沂新城区的一个路牌。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我还有一些介于观念与记录之间的一种街拍影像,这些素材都来源于垂手可得的周边环境: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见过的人。通过整体的编辑意识,隐去地域特征,去繁就简的构图,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简明的主体,通过组照串联,形成强烈的观感和情绪。图为2018年重庆黔江山坡,手电筒照射天空。

在街头看百态生活:如何通过“编辑的思维”形成你独有的摄影风格

街拍的形式不止于上,这仅仅是从个人经验的几组作品,所做的梳理。通过这几层的引导,提供一些参考。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当你拿起相机,站在街头再去拍摄时,就可以以自身的生命历程为切入,提前构思你的作品了,街拍不是街拍本身,而是你的感受、观点、态度,这样,你就不会再为放在硬盘里的那堆照片无从下手而苦恼了。图为2018年临沂,和母亲走在乡间的路上。#青云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