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剖析宋代玉器的特征

 RK588 2019-09-23

南北宋、辽、西夏、企及元代玉器,是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宋代以来,用于实用和装饰的玉器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与祭器典章文物相对而言,被称为“玩物”,这些玉器的碾琢水平也很高。由于南北割据和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玉器上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宋代在玉器制作以花、鸟、兽类为主,以龙凤呈样图案为多,实用另有杯、洗、带板,陈设品主要有兽、鱼。当时,盛行做古玉器。仿古器形有青铜器、侲件,如剑饰、带板、佩饰等,玉材主要有白玉、墨玉、青玉,其中最多的是青玉和白玉。

宋代玉雕表现手法有隐起、起突或隐起与镂空、起突与镂空混用等,前两种多用于片状玉器,如青玉云雁纹、青玉人物等题材中都有隐起类作品;金白玉寿带啄花佩、青玉寿带衔花佩均为镂空隐形玉雕;宋青玉镂空松下仙女网、金青玉鹘攫天鹅佩至少有近、中、远三个层次,均为起突镂空形玉雕。


宋白玉镂空竹芝蟠龙佩、青玉人物山子、金青玉镂空仙人钮往往为多分

层次分明的圆雕,与佛寺壁上的悬塑手法类似。

宋代玉器受到金银器的影响,仿其器形者见于宋,如北宋青玉双股钗,是完全模仿自全双股钗。白玉夔龙柄葵花式碗,其器形,尤其口、足均仿自金银器,但其龙柄和图案在金银器上还是少见。玛瑙带托葵花式碗见于金银器、瓷器和漆器、可能是三者的互相影响所致。

宋代玉器与瓷器的联系也是相互的,宋代瓷器中有瓷琮形器,而玉器中有环耳浅杯,都是相互影响的例证。

两宋玉器,以龙凤呈祥图案为多,因受工笔画影响,所以非常重视神态。宋代不仅工商繁荣,贸易发达,而且道教盛行,理学泛滥,这也对玉雕产生影响、以神龟、仙鹤、龙凤等为题材的玉雕就是当时这些社会思潮的反映。


宋代玉器上的许多装饰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有一些纹饰特征还影响到元、明以至于清代,因此了解这些纹饰及其使用,对研究、识别宋代玉器是非常必要的。

1
云纹

宋代玉器、铜器上的云纹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三歧云。分为云头、云尾两部分,云头部分有三朵小卷云,两朵在下卷向

两侧、另一呆在两朵的交连处,云尾如飘拂状,端部根尖,尾的中部仆一道纵向中线。

单歧云。分为云头、云尾两部分,云头近似梅瓣形,向右侧卷,云尾短而尖、如飘拂状。

聂歧云。云头部分分叉,看向两侧,短尖尾,飘拂状。

灵芝云。这种云纹近似于宋元时期灵芝的雕法,近似长圆形,两端内卷,中部向下。

2
鱼鸟纹

鱼鸟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身形、嘴、眼、鳞、鳍、尾等方面。

身形一般较古朴,有鳞鱼略显僵硬,无鳞鱼则长身,后半身回弯,体形很

活,嘴部用粗阴线,玉佩鱼嘴与头之间有一道深槽隔开。鱼鳃部有一道较长的阴刻弧线,自眼或略高于眼部连下。鱼眼为小圆坑,有阴线双环、阴线单环、圆环眼内加一道弧线等多种。

鱼鳞一般为细阴线网格,也有以短弧线琢出的半月形鳞,背鳍多呈锯齿状、胸鳍上有阴刻直线,典型的鱼尾为扇状或两梭形,扇状鱼尾微有扭折表现得较灵活,尾上有细长而均匀的阴线直线,边缘呈锯齿状,两分式鱼尾形如“人”字分向两侧,其上有细长的阴线。

鸟纹主要表现在形状、种类以及具体的嘴、眼、羽毛、尾上、一般来看、玉鸟头部较简单,大头细颈,尤以鸳鸯最为突出,有些鸟头上有一展翎毛、嘴呈三角形喙部。眼部表现有细长的丹凤眼、小圆坑眼、阴刻三角形眼。

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翅上有一或二道阴刻横线、较情的作品羽部里凸起的核状。琢刻细致的羽毛,羽部虽鳞状排列,鳞瓣上阴刻“小”“ I”等纹样。鸟的尾有春草式(分义巻向两侧,如蔓草)、连珠式孔雀尾(每一珠内有弧形凹下)、细密的阴刻线尾,以及三带式制崮状尾。


3
卷草纹

分叉,巻向两侧、中心或有一小凸样。

4
兽面纹

宋代玉器上较多地出现了兽面纹,还出现了兽面玉佩,因此了解其纹的结构对识别宋代玉器是必要的。

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宋代兽面:

四川广元墓出土兽面五片,兽面由阴刻线勾出眼、横眉,眉内端上卷,勾云形鼻,勾云两端下卷。

安徽肥西宋墓出土玉卮柄上端所饰兽面,直鼻,鼻与眉相接,眉纹如绳绞,眉外端上折而内弯,鼻翼如勾云上卷。

四川广汉文化馆收藏兽面玉片二片,其一为如意鼻,圆凸眼,眼上一有阴霾小环,张嘴,嘴中有獠牙,兽面周边有密集的阴刻短线。其二,如意为水滴形聂、眼上有阴刻小圈小耳,耳中部凹下如折合,兽面额顶及面颊饰密集的短阴刻小线。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玉璧上的兽面:短脸,一云形界两端向下内与本滴形眼,眼上有阴刻小圆圈,绳纹眉额顶有密集的阴刻短线。

5
龙纹

宋代龙纹极有特色,种类也较多,一般来看嘴角大而靠后,上唇薄而长、唇上挑成前者,长发、飘拂状龙须与肩处似有一道阴刻粗线相隔,腿部上端似有火焰纹,三跛足。

6
螭纹

头形窄长或横宽,五官集中于头前部,结构简单,耳于额顶内卷;长发后感状,人字形肩,腿弯处有阴刻巻勾。

宋朝廷为了巩固其统治,建立严格的纲常伦理,大力扬厉经学、试图恢复

古礼制。帝王倡导,士大夫积极收集整理、并潜心研究考证青铜器、碑刻等古器物,以证经补史。借助墨拓术和印刷术的推动,文人士大夫竞相著书立说并付梓刊行于世。吕大临的《考古閤》(1092),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的《宜和博古图》(1107一一1123),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图籍,是其代乏的金石学专著。玉器因少有自铭,其研究价值易被忽视,所以在金石学极其兴盛的宋代,《考古图》仅收14件古玉,但这标志古玉已为学者注意,作为金石学的砀对象,有了一定的地位。

而宋代玉器恰好正处于绘画艺术成熟的年代里,因而玉器艺术必然受到绘

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趋于绘画化,这使此期大多玉器作品充满画意,如花卉、禽兽,山水、人物等绘画都成了此时玉器的装饰图案或器形母体,只要翻开《中国玉器一集》关于宋代的部分,这种例证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

宋代收藏古玉的风气大盛,出现了大量的古玉店铺,笔记体《东京梦华录》记有古玩市场和古玩店铺的字号和经营品种,如汴梁东街北潘楼酒店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其佛殿后资圣门前万姓交易,“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南宋杭州作为行在200余年,“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手工业分工细密,“京都有四百十四行”。在商业团行中典卖“七宝”者谓之古董行,于保佑坊前有俞家七宝铺。

“七宝社”出售有玉带、玉豌、玉花瓶、玉束带、玉劝盘、玉轸芝、玉绦环以及玻璃、水晶,菜玉珍贵商品或者古董。“七宝考古社”买卖皆中外奇珍异货。

宋朝廷官吏从玉色、玉质、玺文、装饰等多角度,考察咸阳刘银村出土的传国玉玺,最终确认其“非汉以后所作明矣”。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宋士大夫鉴考古玺印的主要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