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古代玉鱼的演变过程——王建泉

 海曲上人 2022-05-22 发布于山东

鱼形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一大门类。鱼形纹是玉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纹饰,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玉器形制。鱼与先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重要的食物之一。因为鱼与“余”和“裕”谐音,因此人们经常以佩玉鱼来比喻富足有余或金玉满堂。鱼形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均有制作。

文章图片1

宋代玉鱼

01、新石器时代玉鱼

玉鱼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墓葬中均有玉鱼出土。从总体看,其造型较小、简单,只是较抽象的仿自然形态,能识别为鱼形。此时玉鱼为薄片状,质地光润,通体受沁,以单阴线为饰,器面琢磨细致洁净,具有早期造型艺术朴拙简练的美感。

文章图片2

红山文化玉鱼

02、商代玉鱼

商代玉鱼大量出现,是玉鱼制作的兴盛期之一,出土较多。商代玉鱼通体雕琢简练、古朴、写实,注重外轮廓线。阴刻线多为直线条细而坚挺的勾勒状。制作精细。其特点有:

[1]、早期的玉鱼鱼身短小,长度在5~8厘米左右,多呈直身状,到晚期则鱼身长而窄,并出现弯形鱼;器形有:扁平直条形,即整体扁薄且直,边缘斜磨;扁平弧弯形,即器形扁薄呈拱背,似半圆璜形;圆身直条形,即器形狭长,边缘较薄且光滑。以扁平直条形为多。

[2]、纹饰简单,只是勾勒形状,有剪影的感觉。纹饰的主要特征是鱼头吻部向上下两边外凸,呈丁字形。

[3]、.鱼眼多为圆形大眼,其雕琢方法有直线去地斜磨和平刻阴线圆圈状,还有阴线刻双圈眼,中间有微微隐起的感觉,很有神采,少许用小圆孔直接代替眼睛。

[4]、鱼身整齐用短直的阴线刻鳍和分水,线条一头粗,一头细,排列疏朗。

[5]、一般用阴线区分头部与躯干,鱼身近尾处稍内收,鱼尾有单尾和分叉尾,尾部有的分叉外撇,有的扁薄呈刃形,表明这一时期的玉鱼既是吉祥的饰物,也是一种小型的切割工具。

[6]、多数都有穿孔,没有固定的模式,头或尾都有钻孔的,而且往往与鱼眼合二为一。鱼眼不钻孔的一般在唇后有两面对钻圆孔,可穿系佩挂。

[7]、玉质以青玉为多,另有碧玉、糖玉和不纯净的白玉等。大多通体受沁,或呈鸡骨白,或呈斑点状。

文章图片3

商代玉鱼

03、周代玉鱼

西周早期玉鱼与商代基本一致,变化较小。战国时代玉鱼较少。周代玉鱼玉质仍以青玉为多,一般受沁较深。与商代相比,弯体鱼逐渐增多,直体鱼细长,其长度要超过商代,鱼身大多作扁薄弯形或略弯,有的还显现正在出水跳跃之状。鱼头嘴部向上微翘,下唇出现尖角,眼眶斜磨,更突出圆鼓的鱼眼,头部大多有钻孔。鱼身纹饰多为宽而柔韧的阴线雕琢,鱼身出现了用各种纹饰表示的鱼鳞,主要有方格状的和圆弧状的。上下分别刻出背鳍和腹鳍,少数还在背鳍和腹鳍之间刻出长圆形大片鳞纹。

文章图片4

西周玉鱼

周代玉鱼一般玉质优良,雕琢讲究,刀法委婉流畅。制作者抓住鱼头部形态、鱼身躬背、鱼尾微翘这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商代相比加强了动感,有“静中寓动”的艺术特点。另外,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的玉质较差、做工粗糙的玉鱼,主要表现在其阴刻线长短不齐,粗细不一,可能是当作殉葬品用的。

04、汉代玉鱼

汉代玉鱼较少,一般玉质较好,以白玉为多。雕琢工艺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主要特征是:鱼形宽阔肥大;鱼嘴稍平直,鱼眼略呈腰圆形;鱼鳍开始跳出身外,背鳍高凸,前腹鳍贴身,后腹鳍外凸,鱼鳍上整齐的阴刻线,大都上粗下尖;鱼身开始出现以斜方格纹、蒲纹等装饰的鱼鳞纹。汉代玉鱼总体器型规整,比例合度,纹饰细腻,琢磨精巧给人以质佳工细、规矩有序之感。

文章图片5

汉代玉鱼

东汉末年开始直至唐代,中国玉器发展进入低潮。魏晋南北朝未见玉雕鱼,只是到唐代才有少量发现。

05、唐代玉鱼

唐代玉鱼体态丰腴,尺寸之长超过历代。鱼身饰满酷似鸟羽的鳞纹。鱼眼分长条眼和圆眼两种,圆眼用下凹较深的圆点刻划。有的玉鱼嘴角超过眼角,这一点与唐代玉龙的雕琢方式极为相似。鱼尾分叉,宽而扁,上面饰有平行阴刻线,此外尾部与身体之间往往刻划双直阴刻线。

06、宋代玉鱼

宋代是中国玉雕工艺的繁荣时期,这时玉雕艺术品已成为商品。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玉鱼的雕琢在创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宋代玉鱼以白玉质地为多,青白玉次之,一般局部受沁。玉鱼体形不大,较之唐代要清瘦许多。整个造型大都是呈昂头翘尾的跳跃状,不但头向上,有的尾也向上,鱼身弯度大,成摆动状,极富动感。眼形的刻划以下凹较浅的圆点眼和用空心钻琢成的圈眼为主,鱼眼有小眼,钻孔很浅,有时不易发现,俗称“圆点眼”;也有双圈圆眼,眼球凸起。鱼嘴上翘,一般都是厚唇,小口,有的嘴衔很小的荷叶或瑞草。背鳍和分水较为宽阔,阴刻线挺秀有力,线条不乱,背鳍高凸,有的成齿状。鱼身多数光素无鳞,少数玉鱼也有饰斜方格鳞纹的。鱼尾大都分叉并刻有排列整齐的阴线。

文章图片6

宋代玉鱼

宋代不少玉鱼带皮色巧作,形色兼备,以求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的玉鱼多用花草作陪衬纹饰。宋代玉鱼总体使人感觉题材新颖、生动活泼,制作者通过概括而简练的表现技巧,给人以立体雕塑的气势与美感,整个器型构成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完整艺术形象。

文章图片7

宋代玉鱼

07、元代玉鱼

元代玉鱼的制作延续宋代做法并向生动、传神的方向发展,出新之处主要是构图擅长用荷叶卷草等植物图案陪衬,以示吉庆祥瑞之气。元代玉鱼一般为圆雕鳜鱼,体形大多比宋代宽阔,以扁身直形为多,体形比宋代肥、扁,且多做直身状。鱼吻凸起、阔唇,口大多微张,衔荷叶或瑞草,有的荷叶比例较大,叶脉清晰。鱼眼大都为大圆眼,圆眼微凸,有的在眼睛的上方或侧面出现勾形的窄眼皮,有的鳃部刻划排列整齐的细阴线。鱼身有鱼鳞的,一般多用阴刻的网纹状鳞片,即以平行直线相交而成,阴刻线刀法粗犷有力,格纹不乱,很有规则。背鳍与分水紧贴鱼身,鱼尾都宽大呈扇形,尾上翘,有的长度占到整个玉鱼的五分之二左右,表面大多刻有放射状的阴刻锯齿形纹,鱼尾与鱼身之间有一道阴刻线相隔,这是宋代玉鱼所不见的。

文章图片8

元代玉鱼

玉鱼的多数纹饰都以重刀雕琢,特别是在鱼体结构分界部位和鱼荷相接之处。元代玉鱼的独特风格主要是雕工粗犷,气魄豪放,意境深远。这种颇有宋元时期民间绘画中“减笔”画意的雕琢技巧,也描绘了一个气氛活跃、虚实结合、想象丰富的艺术意境。

08、明代玉鱼

明代玉鱼种类较多,有仿古的(主要仿唐代、宋代),也有本时代风格的。明代玉鱼大多白玉质地,局部受沁。鱼嘴部平直、闭口,鱼眼的雕法以深刻线雕琢大圆眼为多,也有双圈眼、连环双眼及下凹较深的圆点眼。鱼身的纹饰有多种,或饰斜网格状鳞,或饰“米”字形水花,多用阴刻直线组成,或有一条柔曲的阴刻水线。腹鳍有的较长,呈波浪状,大多超出体外。鱼尾大多分叉,或呈扇形,有凸起的骨刺,有的边缘刻有锯齿纹,或中部分开弯向两侧。明代玉鱼身上大多都有穿孔,有的钻在背鳍上,孔洞大多细小,选择部位合适。玉鱼大多抛光程度较好,光泽感强烈。明代玉鱼的特点是雕琢粗犷浑厚,轮廓清晰,层次分明,质感性强,显现出玉质的内在美,也给人以动静相间、舒展自如、形神兼备之感。

文章图片9

明代玉鱼

09、清代玉鱼

清代玉鱼已进入巅峰时期,特别是清代早、中期的玉鱼作品,玉质洁白滋润,雕琢技法极其精湛,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婉转自如,抛光洁净,集历代之大成,给人以生动、自然、形象、妙趣横生、宛若天成之感。其中不少作品寓意深远,利用纹饰语言和谐音方法(例如灵芝、铜钱、鲶鱼),精妙脱俗,巧夺天工。

文章图片10

清代早、中期玉鱼一般器形较大,圆雕,玉质大多为白玉。鱼形丰满,边缘圆滑,器型浑圆,造型生动写实,纹饰繁缛精细。玉鱼的眼皮多有重叠现象,一般为双圈大眼,口微张,有的口衔灵芝等,鳃部出现锯齿状。鱼身一般都饰以鳞纹,且极为写实,宽尾或分叉,弧度很大,或呈葵口状。纹饰雕琢精细、秀润、工整,但也有一些玉鱼由于过分精细,造成纹饰繁缛,稍显呆板。清代晚期玉鱼作品优劣不一,大部分玉鱼雕琢粗劣,线条柔软。有的鱼身也有米字纹,阴线很粗。鱼身两侧多数有一道阴线,从鳃旁延伸到尾部,阴线呈弧形。

文章图片11

清代玉鱼

清代玉鱼多为金鱼的形象。这一时期的玉鱼除了金鱼以外,还大量选用鳜鱼、鲶鱼等吉祥寓意的题材,并出现了双鱼的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