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元玉鳜鱼与对比(珠江大鹏)

 珠江大鹏 2015-01-16

宋元玉鳜鱼与对比(珠江大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鱼纹饰在古玉雕中常见题材,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年年有余”“兴旺发达”的美好情感。玉雕鱼纹饰汉后到唐销声匿迹后,从宋兴起,元人更甚。笔者对元代人为什么喜欢鳜鱼一直琢磨不透。于是探究了一番,寻找了资料。恰好,看到一个网友在讨论帖中有一帖子,好像和我心中所想那样。先把他原话摘录如下:


“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来的。


草原湿地里,用海东青捕天鹅,深山老林里,围猎鹿群射杀猛虎,这是他们爱干的,所以才有了“春水秋山”的独特创制,艺术源于生活,合情合理。


鳜鱼是南方水乡湖区的水产。


金元活动区域里没有,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金元的玉作里呢,虽然金元鳜鱼造型桀骜乖张,很符合他们彪悍狂放的性格,但鳜鱼的创制开始,应该是无法在他们这里发生的。


所以,我想,这里应该有一个造型样式传承的情况,


一个较合理的猜测:


鳜鱼的造型,是在世俗化的宋玉中逐渐产生的,宋代南方琢玉业发达,日趋专业化,巧工良匠以身边风物为蓝本,创制新品种玉作,更合情理。而后来金元的鳜鱼,不过是宋的工匠及其传人后代,在金元时,沿袭传统结合现代,并迎合了当时金元民族审美趣味做出来的改良品种。


所以,到这里,理清这些头绪,我的问题又回到了问题,那宋代鳜鱼什么样?”


于是我顺着网友的思路找了宋代鳜鱼的资料:


1、宋代鳜鱼

宋代鱼纹(玉佩)表现在身形、嘴、眼、鳞、鳍 、尾部。风格独特身形古朴,不俗。无鳞鱼呈长身(似江苏靖江一带的刀鱼),后半身回弯,体形鲜活。有鳞鱼线的硬朗,嘴部用粗阴线琢出,鳜鱼类嘴与头之间有一道深槽隔开,腮部有一条较长的阴刻弧线,略高于眼部相连,鱼眼呈小圆坑,为环形圈,阴线单环或阴线双环,圆环眼内有一道弧线。鱼鳞为网格状细阴线,间隔不均,以短弧线琢出半月形鳞,背鳍呈锯齿状,每一齿均刻有短小的双阴线,腹鳍上有阴刻直线,尾部有两种形状:一种为扇形状、鱼尾略有扭折,显得较为灵巧,尾上有细长均匀的阴刻直线,边缘呈现锯齿状。另一种为两岐形,犹如“人”字分为两侧,一叶略大,尾上刻有细长
的阴线。

 

 

图片原地没有标明出处,以本人的判断,应该是宋鱼,供读者参考

 

元代鳜鱼


元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元代的玉器工艺质朴、粗犷,不讲求细微的修饰,主要突出气韵。


元代玉器不仅吸收了宋、金高超的镂雕技艺,同时浮雕技法也被用得出神入化,创造出气势大、雕琢精、装饰巧的一代玉器新风。所以,元代玉鱼失去了宋代玉鱼的纤细秀丽的精致之美,尽情地以质朴粗放的形式表达生命的跃动,纹饰多采用重刀,雕工粗犷,气魄豪放,造型比较固定,趋于写实:鱼身扁宽饰网格纹鳞,常雕成鳜鱼形,厚唇,唇和眼半浮雕,隐隐凸起,鱼眼旁有月牙形,鱼尾呈扇形,上有锯齿形阴刻线,背鳍雕出脊骨纹。元代玉雕鳜鱼非常流行。

 

  

图 元代和田白玉鱼,现藏于安徽省文物总店资料室,长8.1厘米,宽3.9厘米,玉质白润细滑,有黄沁,鱼身宽扁素面,厚唇微张且向上翘,鱼眼凸起且伴有月牙形,脊骨纹的背鳍上琢一小穿孔,扇形的鱼尾饰以阴线,双面雕,刀工简洁大气,体态饱满,富有动感。

    总结:宋鱼文质温顺,元鱼武质凶恶;其特征表现在眼和嘴部工艺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