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谈屁巴虫|'九香虫'之香--葱香、椒香、酥香、焦香、虫油香……

 369蓝田书院 2019-09-24

屁巴虫,是一种可食用昆虫,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是旱地上的“打屁虫”,其实,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其气味也不同。与旱地上的“打屁虫”相比,它没有那种奇臭难闻的青臭味。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入锅炒熟后,香味散出,因此它又有“九香虫”的称谓。

回忆起小时候跟母亲去嘉陵江边参加义务劳动的场景——垒鹅卵石防洪,在挪动的石头下面,有好多黑黢黢、背上长着甲壳一般的小虫子,它们就是屁巴虫。
寻找这种食材的土话叫“搬屁巴虫”,而不叫抓屁巴虫。为什么呢?因为屁巴虫一般蛰伏在江边的鹅卵石下越冬,要把鹅卵石搬开才能抓着它们,所以叫搬而不叫抓。 搬屁巴虫的最佳日子当属入冬后的大雾天,天麻麻亮、空气潮湿时最好。水汽重,屁巴虫的翅膀扇不动,只能呆在卵石下面。太阳一出来,它们便陆续飞走了。那时的嘉陵江河滩上遍地生长着齐人高的芭茅草。屁巴虫先是飞到芭茅草杆上,似乎是做起飞前的最后准备。这时还能在杆上逮几只,随着太阳越来越亮,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屁巴虫们扇着翅膀飞到高处了。
搬屁巴虫是有技巧的。严严实实地陷在河滩中的石头不用搬,因为没有缝隙供屁巴虫藏身。屁巴虫喜欢潮湿透气的环境,卵石间不夹泥沙,多是它们“群居”的地方,所以要寻找那种貌似陷在河滩中,但石头与石头之间又有缝隙的。当然,藏在鹅卵石下面的屁巴虫数量不定,有一两只、两三只的,也有几十只的。遇到数量多的情况,唯恐两只手不够用,生怕有漏网之虫。孩子们的欢闹声在河滩上一浪高过一浪,除了过年,恐怕只有在搬屁巴虫时才会如此欣喜若狂了。
搬屁巴虫也讲究方向。不能将屁股对着自己,而要从头的方向拿住它的身体。一开始我也不懂,把屁巴虫的屁股对着自己,噗嗤,一股黄褐色的液体直直地射向我的眼睛——它放屁了。辛辣与烧灼让我眼泪直流,好半天才能睁开眼睛。若是手指头沾上这种黄褐色的液体,意义就不一样了,对渴望长大的小孩而言,它是“成熟”的象征。这焦黄的印记,像被香烟熏得焦黄似的,我们便有了资本故弄玄虚:“看到没?这也是抽烟抽的!”言外之意是,不要老说我们是小孩!
把搬回的屁巴虫带回家,先“放屁”,再放锅中炒熟,屁巴虫就变成了好吃的“九香虫”。屁巴虫除了具有食用价值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俗语有言:“有钱人吃鹿茸,没钱人吃屁巴虫。”难怪我看见有人将活屁巴虫放入白酒瓶内,用于泡酒。
小时候对屁巴虫的制作方法不甚明白,但出于对美食的强烈好奇心,我逐渐掌握了对其加工制作的方法。
首先,屁巴虫要经过“放屁”工序,即把它身体内的臭气全部排放干净。放屁要分三次,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水温。第一次用冷水,屁巴虫遭水淹后胡乱扑爬,就把臭屁放在水里了,水的颜色会变浊黄。第二次,换温水,促使屁巴虫再排臭屁。第三次用开水,再次减少未排干净的臭屁。在换过三次水后,臭屁基本放尽了。
接下来进行第二道工序,把清洗干净的屁巴虫倒入烧热的铁锅内慢慢翻焙,一边翻,一边用锅铲按压屁巴虫,相当于人工再给屁巴虫放一次屁,使臭屁充分放净。
最后,屁巴虫在焙干后,会冒出油来,那是它体内自带的虫油,香味也就释放出来了,这时再加入葱、花椒面、盐之类的作料,与屁巴虫一起稍微翻炒一下,一道油光酥香的屁巴虫美食就大功告成了。

炒好的屁巴虫油黑发亮,酥脆可口,与切成段的青葱配在一起,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悠悠香气:葱香、椒香、酥香、焦香、虫油香……小时候的我探究过到底是哪九香,虽然总是凑不齐,但这并不妨碍我把炒好的屁巴虫用洋瓷缸子装了,像嗑瓜子一样,想吃就吃。
过去,嘉陵江沿江城镇都有摆摊出售屁巴虫的,像卖瓜子一样,不仅小孩子爱吃,大人也爱吃。那些喝酒的,买上一碟,细嚼缓咽,浅斟慢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现在,由于嘉陵江航道渠化开发,江水不再湍急,很多河滩变成了城市滨江路,卵石遍布的景象不再,屁巴虫日渐稀少,仅在偏远的地方可觅,价格也逐渐升高。小时候搬屁巴虫、炒屁巴虫的经历,便成了我珍贵的美食记忆。
 赵一频/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