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这一代的职场人,30年后的社会角色会是怎样的?| 直问职答

 板桥胡同37号 2019-09-24




我们每周会收集关于职业成长、职业生涯、求职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在这篇文章后面的评论区写下自己的职业困惑和疑虑。

职伴君每周二会选出4-5条有代表性的问题,由资深HR和猎头为你解答。

(如果觉得问题过于隐私,可以标注“隐私”。我们会在发布答案时隐去微信名,评论区也不会公开你的留言。)



1

公司发offer单方面违约

不让入职怎么办?

Q:即将入职的公司给我发了offer,我也辞去工作,准备入职,在入职前的两天,人事联系我说不能入职了,怎么处理?怎么维权!  ——@蘑菇头

A: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当时人事给我的原因是:就当给你上了一堂课。心里当然是不痛快的,还大哭了一场,毕竟因为这个我辞去了上一份工作。

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维权,就是仲裁。于是我联系了一位做律师的朋友。

首先,他说可以帮我写仲裁书,先仲裁,如果不行,可以考虑官司。

其次,他不建议我这么做,因为一来公司不会因此赔偿我多少钱,二来跟正式合同相比,这类只是收到offer的官司一般律师不太愿意接,因为耗时还没钱,而且也不敢保证肯定会胜诉。

所以他给我的建议是算了……

是的,一位律师,还是我的朋友建议我算了。

所以,如果你不介意耗时耗力,可以进行仲裁,不行再起诉。

保留好跟offer相关的证据。

——热心网友@行走的键盘侠

2

为什么公司在裁员的同时

会发布大量的招聘职位?


Q:最近公司再裁员,我也准备另找工作,但在招聘网站上发现公司还在发布很多职位,这是什么意思呢?——@匿名用户

A:根据公司的目的和现状,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原因。

1)「混乱无脑型」公司:哎呀,一不小心裁多了

不用怀疑,真的有这样的公司,而且还不少。除了人事制度不太规范的中小公司,一些大公司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做人事的Andy说:「这种裁人又招人的乌龙,通常出现在公司新领导上任后。很多新领导急于树立功绩,喜欢一上来就大搞改革,清理门户。

他们往往凭着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大手一挥,把那些他们认为是在「吃闲饭」的人员统统裁掉。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少了那些裁掉的人,公司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没办法,他们只能让HR赶快再招聘一批人顶上来。」

对于这些公司,求职者一定要谨慎,因为一个连该裁多少人、该招多少人都搞不清楚的公司,通常公司日常就是一锅粥,好死不死,还有几位爱「作妖」的领导喜欢在里面瞎搅合。

2)「死要面子型」公司:输了公司,也不能输了面子

候选人Tina在来100offer求职前,曾经通过某招聘网站去面试了一家著名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在各个招聘网站上都发布了大量的空缺岗位。

「公司园区在松江,占了很大一块地。公司的流程也很规范,HR带我去见面试官的路上,还给我介绍公司的各种福利。园区好几栋大楼,很是气派。

但是一进入楼内,我立刻觉察出了诡异的气氛。8层的大楼就只有一层在办公,还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面试官解释说,这是他们新成立的部门。

但是说这话时,他自己都笑了。另外就是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完全不在状态,一副敷衍了事,赶快打发人的状态。面试结束时,面试官连续问了好几遍:你确定来这个岗位?」

虽然这家公司的招聘JD的薪水非常可观,而且还能解决吃住。Tina凭着自己的直觉,最终还是没有去入职。结果没过一个月,这家公司就因为非法吸储被立案侦查。同时还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大量裁员等丑闻。

「现在想来,那个面试官是在暗示我不要被坑,实在算是一个大好人。」Tina 说起那个看似「讨人嫌」的面试官,仍然不乏感激之情。

这些「死要面子」的公司,大多数处在岌岌可危的边缘,但是为了融资或维持市场形象的需要,通过发放大量招聘岗位营造「繁荣盛世」的假象。对于这些公司,应聘者在面试前一定要多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在面试时多询问公司的业务情况,避免成为别人「面子」的牺牲工具。

3)「末尾淘汰型」公司:裁掉钱多活不好的,新招钱少干活好的

「末位淘汰制」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实行的制度。就像之前被爆出「裁员」的公司,无一例外地用「结构优化」为自己辩解。

大部分公司实行的一般是「年度考核」,即在年终的时候通过绩效考评辞退不合格的员工,空出HC,招徕新人才。这就导致在某一个时间点出现「裁员的同时又大量招人」的情况。

还有一些公司实行季度考核淘汰甚至月度考核淘汰,这就导致公司出现「一年356天都在裁员,也在招人」的情况。

对于这些公司的应聘者,只想说:「有拿高薪的心,就要有拿高薪的能力。」

4)「牛皮癣广告型」公司:招聘就是为了打广告,还省钱

这类的公司识别起来很明显。所有招聘网站都挂着他们家的招聘岗位,JD里写着又臭又长的公司简介,但是就是不见找人面试,甚至连投递过去的简历长久都没有人查看。这些公司就是所谓的「流氓招聘公司」。

招聘不是它们的目的,利用便宜的招聘费用为自己打广告才是他们的用心。因为相对于动辄几十万的网络广告,招聘网站的费用要便宜得多。如果只是利用招聘发广告还好,有些公司还会把应聘者叫过去,名为「面试」,实则「推销「加「洗脑」。

这种「牛皮癣广告型」公司,应聘者在投递简历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对于那些「不要学历、不要经历、是个人就要」的公司,一定要保持十二分的警惕。因为这样招人的公司,你去了,不是他多高明,而是你太傻!
——@100offer

3

为什么每次面试谈得都挺好的

怎么最后都没通知呢?



Q:最近在找工作,也面到了几家自己喜欢的公司。但为什么每次面试自己喜欢的公司,谈得也挺好的,怎么最后都没通知呢?——@一点点

A:

1)印象好不代表就是面试官所要找的人

这种问题突然让人想到就像我们有时候相亲的时候,看着聊得挺不错的,但最终后面没有了下文,这种情况,其实就像有时候我们说的或许大家是彼此为了尊重,看着聊得来,在交流,其实真正的没有打开心,不是对方要找的人。

我觉得这就跟面试工作一样,或许我们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回答的挺好,但是作为面试官内心,他心里有一把尺子,不一定回答得好,或者聊得印象好,那我们就是备选的人。

真正的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要找他那种真正打动他们的人,他们所需要的人。这些人要有自己明显的一些特点或者个性的,从这种对话交流谈吐中,就能觉得这个人适合不适合,或许对面试者一种尊重,给予一些赞扬,鼓励,但是不一定就会录取。 

2)有时候觉得这种明明感觉印象挺好,或许还是我们自我感觉的一种良好,或许对对方来说不一定就是印象好,所以在这里我们还要区分开,要有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相信自己会做得越来越好。

3)作为面试者要对自己永远充满着信心,不管在什么场合下,我们表现得怎样,印象好还是印象不好,我们都要吸取经验教训。

要有自己的风格,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去提高自己内在的修养。我们大可不必去纠结这些,我们要尽力的去做好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4)当然在有些场合,的确是给面试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人,才会被录取。这些都不可一概而论的,要具体问题去具体分析。
——@国企招聘百事通

4

80 后这一代的职场人

30 年后的社会角色会是怎样的?



Q:80后,中年,男,越来越感受到职场上的压力和危机,我们这一代,二三十年后将会是怎样的社会角色呢?——@匿名用户

A:开宗明义,未来的30年里,大家仍然要经历2-3次的洗牌,10年一次。生逢盛世,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参加这场障碍马拉松,有进无退。


首先,潜在的洗牌

1)金融行业的低端服务将陆续被互联网服务取代。

2) 水、电、气等生活必需产品的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3) 地方债再次展期,但危机始终存在。

4)机场、公路、铁路、地铁建设即将放缓,投资即将放缓。

5) 企业环保成本不断增加。

6) 失业潮。
其次,以我了解的三个行业,IT、轨道交通、石油石化为例,说几个残酷的真相

1)40岁以上的平凡应聘者无法与25岁的未婚年轻人竞争同一个职位(平凡指在行业人脉、行业经验、行业威望上都毫无过人之处);

业绩平平的中层经理也难以找到同样的管理岗位。不能持续提升的人,路会越走越窄。

2)人到40,老人70,小孩10岁。标准上有老下有小,事情千头万绪,经济压力巨大。中年人不会有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时间。当中年人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生活后,他就失去了适应变化的能力,失业对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3) 28岁以上未婚未育女性的简历通过率非常低。(我不是说offer不好拿,我是说通过常规的招聘网站投简历,获得面试的机会少。建议资深女性通过朋友介绍,猎头招聘的方式找工作。28岁的女博士建议通过导师校友介绍工作。)

4)十几个人的小型公司随时会因为资金链问题倒闭。

5) 轨道交通行业在08年之前,普普通通,没钱没待遇没影响力。08年之后有投资,有管理费,有招投标,有各种各样设备和建设的合同;但是10年后呢?当融资困难时,行业不需要这么多管理、工程、建设、设计、监理人员呢?市场不可能长期保持现在的规模。

以地铁为例,目前建设一条40公里地铁约需要30个标,150亿投资,土建我不懂,仅机电项目大约需要采购30亿的机车通信等设备,需要1000人以上的施工队干2年;没有新建地铁线,这帮人干什么去?

6)以石油石化行业上游板块为例,某石油局14万员工,年产量只有800万吨原油,日产量2-3吨的油井还在开采;担子重,盈利能力不足,明显在走下坡路,而当地政府还在盖居民住宅。

7)我有那么多同学在石油局做基层的勘探、调度、开采工作;在当地有房有车,孩子老人带,月薪三千三。当石油局效益下滑时,他们怎么办?下岗职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最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未雨绸缪

1)做好语言准备、能力准备、人脉准备,应该每年问问自己:我今年学了什么东西,在市场上值多少钱,能做什么职位,有没有竞争力?

2)资产混合配置,风险综合考虑。如果做孤注一掷的投资,赢了当然回报巨大,输了就难以翻身。

3)有三五个共同成长的小伙伴,互相保驾护航。
总结,前途光明,行路艰辛,当拼搏前行。

——@任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