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曼青:“应敌诀”“发劲诀”

 闲闲居 2019-09-24

郑曼青:“应敌诀”“发劲诀”

应敌诀

太极拳应敌时,一搭手即沾住对手听其劲意,若虚,微向下抚履再掤微送,此时敌手必因自然反应而瞬间虚手变成实手,此即一搭手即掤住对方直线,全身中定,以观敌之反应,敌方欲动,我即将全身松至后脚(或前脚)涌泉一点上,由后脚涌泉推发劲至前脚涌泉(或相反,视发或履)。

郑曼青:“应敌诀”“发劲诀”

形于手指或捋,或挤按,直接透过所掤住之直线,沉肩坠肘把劲沉入对方,则没有不被击出者,此得机得势之瞬间掌握,还在内力之浑厚与轻灵否?

终结一句:发落点对即成功。

郑曼青:“应敌诀”“发劲诀”

发劲诀

首言练,练发劲时,手不可缩回,彷佛有一筷子置于肘下与腹部之间,以免肘幌动,此不动手,发劲在脚之义也。

次言对敌,一对敌即黏住对手直线一点,即可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也,此为学太极拳学生所最难突破之一点,无法抓住重心实点也,若懂将劲向其实脚涌泉,用掤劲劲意牢,未必为横臂之掤手,任何手势皆可,以气支撑,落于脚掌涌泉,我不费力,却能如水负舟,轻意微拔提敌根,此即抓住对手身体一线也,有此一线,再懂对待之理,发人易也。

郑曼青:“应敌诀”“发劲诀”

简言之,全身以涌泉为重心,藉丹田之气掤住,形成内外一气,以意听之,以劲问之,以腰权之,不丢不顶,如波浪起浮,相磨相荡,回荡即履之,四两破千斤也,轻轻荡来荡去,即拔其根,采浪花也,得机得势时,用意贯穿敌身看住落点,尽意一荡去,即发跌之也。

昔时杨澄甫先师告之,起式打得好,即可应敌也,发劲亦一呼吸而已,吸自然提得人起,呼自能放得人出,一气(柔),一劲(刚),刚柔阴阳相济而已。

郑曼青简介

郑曼青:“应敌诀”“发劲诀”

幼颖悟,从母张氏习诗书,过目成诵。10岁从汪香禅习画,14岁后画艺大进。1917年,到杭州,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经子渊、楼辛壶等,相与研论诗、书、画。1920年到北京,因在报章与名士以诗唱和,受郁文大学招聘,讲授诗学,并得以结交郑苏戡、陈师曾、王梦白等,经六载之熏陶,诗画俱臻进境。

1928年,执教国立暨南大学,又任上海美专国画科主任。1931年,与黄宾虹等创办中国文艺学院,任副院长。1932年,辞去一切教职,专从阳湖国学大师钱名山攻经学,三年足不出庐。因早年学习少林拳,后改习太极拳,为杨澄甫宗师弟子,颇多创获。

1934年出任中央军校拳击教师,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咨议兼省国术馆馆长。次年转往重庆,任教于中央训练团。又因少时多病,随母捶药,萌有医药济世之志。25岁从安徽名中医宋幼庵学医。精于病理,尤于妇科、骨科别有心得,曾任全国中医公会理事长。1946年任制宪国大代表,次年当选中医公会国大代表。

1949年去台湾,与于右任、陈含光等结诗社,又与马寿华、陶芸楼、陈方、张谷年、刘延涛、高逸鸿等成立七友书画会,并参与发起建立中华民国画学会,当选为理事兼国画委员会主委,又任中国文化学院华冈教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纽约分会艺术组负责人。25年中,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行个人画展,其间在巴黎国家画廊与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为西方画家所赞赏,被誉为东方水墨画之大师。在台湾,创立时中拳社,传授拳术。1965年赴美国,客居纽约,创办太极拳学社,广授生徒,直接间接从学研习者不下数万人。由于擅诗、书、画、拳、医五长,故被赞为“一代奇才”,亦素有“五绝老人”“永嘉五绝”美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