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无极桩的“松”,是周身内外之松,关键是意念支配自身的肢体。在意念的虚领下节节松开,使得人体每一个部位,通过轻轻的、有序不乱的放松,连绵不断地舒展,渐渐改变身体部位僵硬的状态,进而柔化成柔而不软,坚而不僵,轻灵、稳健的状态。 太极拳与无极桩
放松也不仅仅是全身松沉,而是需要全身松开,这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在全身松开的前提下要练全身无挂力、无僵劲、无支点,渐入均匀状态。 全身松开(腰部命门处微微拎起),要从头顶百会穴开始轻轻地往下松、空,一直松、空到脚趾、脚跟。
感觉身体好像是瓶子里装的水慢慢地漏空一样, 但人体的外部感觉犹如一个气球,或一个放大的空壳,而里面感觉则是通体空透。 此时,丹田应该是空松的。前辈要求:“炼气不存气,炼意不存意,练劲不存劲,炼血不存血。”丹田四不存为上乘功法。
无极桩功 1. 要点 (1)身体中正松静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脚尖向前,也可以略呈内八字,两膝微屈,但膝盖不能受力,膝不要超过足尖,这样不伤膝盖。 (2)身体的重心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稍微略倾 于前脚掌或脚后跟都可以。整个脊柱正直,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头部往上顶,下颌微收,仿佛要把喉咙给“藏”起来似的。 (3)肩膀放松,小臂自然下沉,两手自然下垂,身体放松,体察全身内外放松程度;睁眼、闭眼随意。 2. 练法 自然站立,想象面前是一潭静水,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自然站立,身体中正,气血贯通。两肩松开微前合,两手下垂,腋下自然留有余地,手指自然松开,中指轻贴两腿外“风市穴”(初学者两手可任其自然下放)。两眼向前平视,视线从远处收至眼前一尺许后轻轻闭目,或留一缝也可。自 然呼吸。全身各关节松开(不仅仅是放松),然后腰间命门处微微拎起,腰上挺,感觉如腰拎着手脚和全身。全身重量不要压在膝盖、小腿和足踝。上下三点成一直线(图1)。 站定后,从上而下脊椎节节调整放松,使之节节松开,最后到尾骶骨,舒通畅快。颈部自然放松,下颌微含,面带微笑,舌尖顶住上腭,且流出津液,称为金津玉液,可分三次自然咽下。 注意按照以下三组经穴形成三条直线,参见(图1)。 百会、会阴、涌泉。 百会、大椎、会阴。肩井、委中、涌泉。上下三点成一直线。无极桩更要求三条直线,中间一条就是人体的中脉,练通中脉也就进入“意气通畅”的大门。通过几年的锻炼,全身逐步做到“松、空、灵”。图 1 上下三点成一直线 3. 要领 (1) 身心合一。头部要正直虚领,做到“三点一线”。在”三点一线”的练功条件下,要求: 呼吸自然。 这是“身心合一”的练功方法。 ①下与地心磁场相接,承大地浑厚之势; ②上与宇宙大气相应,接上天浩然之气; ③中与内气流动,运人身之精气神。 这是“天地人合一”练功方法,达到呼吸平衡。三条线平行(图1),达到松静自然,物我两忘的最佳状态. ④呼吸深长细匀。在修养有素的老师指导下,锻炼者通过一段时间(6个月以后)由正常每分钟呼吸12次逐渐变化,达到每分钟8次、6次、3次、1次,逐步做到呼吸深长细匀。意念要求: 以一念代万念,如持念“阿弥陀佛”(a mituo fo),或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ong ma ni bei mei hong),让身心渐渐入静。 ⑤ 身体气血通畅,脚底涌泉穴和大地连接,达到身体内的气血流畅。 ⑥三五三齐 武当叶氏太极拳无极站桩秘诀在于: “三五三齐”。 “五趾齐地”:人体的重心调整在脚底涌泉,而五个脚趾要轻轻地贴住地面,既不能翘,也不能抓。 “五心齐意”:即两脚心涌泉穴、两手心劳宫穴和头顶百会穴,均要有意贯注。 “五指齐气”:即两只手的五个手指都要均匀地有气贯到。 ⑦ 两足连环练习 下面是武当叶氏太极拳无极桩秘诀两足连环 的练习图,用大脑意识想着走八字,但身体不能 摇摆!(图2)。
意念训练 调身、调心、调息、桩功训练都必须要用意念来指挥,才能达到效果,而意念训练必须要有明师来辅导。意念到底是何物? 1、意念与力量的区别
力量:力的大小因人而异,与性别、年龄有关,通过锻炼达到各自的极限后便很难提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会越来越小。
力量:有形。是通过人体肌肉紧张运动,由身体某个部位发出,到达对方身上的力量。作用在对方机体表面某个部位,受力面或纵向或横向,对方可用同等的力量抗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