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太极无处不是桩

 昵称O1Exp 2016-02-25

想看过往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我的头像”,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拳界向有久练不如一站之说。站,指站桩。桩,是用强力砸进地中的无根无冠之树,有静、稳、圆、顺直自然的特点。取桩之物象为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膝部微屈,躯体自然顺直,两臂内抱外撑,心静体松,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调理气机,站桩遂成为一种培本固元、开慧睿智、增强劲力,协调、平衡人体代谢,开发人体潜能、完善自我的一种功法。武术发展至太极拳,拳势无处不松静,无处不圆润,无处不和顺柔缓自然;心意所使,呼吸深匀细长,气沉(归、入)丹田其特点要领,无不与桩功类同。故笔者认为:太极(拳)以拳代桩,以拳为桩,无处不是桩


祖国医学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能源,气推动着机体的一切运动变化,维护着生命的存在发展,因此民间有种树种根,练气养身,根深则叶茂,气足则神旺体健的说法。太极无处不是桩,说到底是一种气功作为。气之功用,诚如前辈所言犹如蒸气之力,小能顶起茶壶壶盖,大能驱动火车轮船太极拳以拳代桩、以拳为桩的练功过程,就是蓄水充电贮集、调动能量,养育精气、培补元气、运行营气、开发卫气对身体固有机能进行改造、更新,升华、重塑的过程

太极拳运动是太极阴阳图的模拟再现

圆形的太极图,中分阴阳鱼,鱼中有眼,表明太极可分的无限性,亦表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太极无处不是桩的含义应理解为:无极桩主静为阴,相当于太极阴阳图中的阴鱼阴鱼中的阳眼示动,表明阴中有阳,静中求动;行桩主动为阳,相当太极阴阳图中的阳鱼阳鱼中的阴眼示静,表明阳中有阴,动中求静。无极则静、寂、定,阴阳则灵、通、变。太极拳的圆远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静中有动,视动犹静、动中有静,静中触动动犹静”…如果把太极拳运动全过程喻为江河流水,那么预备式无极桩就是江河源头,行桩就是江河,合太极式无极桩就是大海。动为流水静为源,源头水足,动则长江大河,滔滔无间,归入渺茫无际的大海。



气功,意念呼吸、运(行)气功夫而已。气功界有静桩生气,动桩运(行)气之说。进入气功态的太极拳实践表明:预备式无极桩溪清水静”“泉眼无声惜细流,真气自丹田生,小腹内有热量流涌动,此时,或会阴穴有抽缩动感,或外阴有酥麻异常,或带脉有瀑布状气流向下扩散,全身震颤,其舒无比,或百会穴有洞气微冒,自感与太空大气相接而身躯高大,或劳宫、涌泉有热胀跳动个体差异所致,种种奇妙各人体验不一;行桩行云流水、柔若无骨,腹内松静气腾然吸提呼沉,自有真气随拳势开合伸屈,升降起落,由脚而腿而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利流注全身,达四肢梢节、皮肤毛发;合太极式无极桩动静合一,贮气收入脊骨,注于腰间复归丹田。


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你的意念到了哪里,气就会跟到哪里这是因为你身体内的经络开始连通了,经络连通之后,气血就会畅通无阻,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下面介绍无极桩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处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


桩功有不同层次不同种类,循序渐进为妥,故宜有明师及时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