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Q浏览器

 渐华 2019-09-24

上坟祭祖是儒文化中礼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到了重大节日节日或者先人的忌日,去先人居住的地方坟上探望一下,表达的是后人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之心;传承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血脉。然而,毕竟活人死人阴阳两隔,如果祭拜像平常走亲戚那样只是站在那与祖先聊一聊天,然后磕个头走人,未免太过“敷衍”。于是上香、烧纸钱、供美酒佳肴磕头行礼就成了庄严这种感情的一种外在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发展、传播定型,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习俗。

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也是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自古以来为国人所重视。孔夫子虽不语怪力乱神,但对祭祀却十分重视,认为祭祀祖先就是一种孝的体现。他说:祭如在。翻译过来就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他认为小家庭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小处是孝悌,大处就是忠孝,论语有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据民俗家考证,祭祖烧纸钱这种习俗最早诞生于魏晋时期,但那时候只是用来送葬。唐代才有上坟烧纸钱的文字记载,唐人王建《寒食行》 中写道: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虽然王建认为活人烧纸钱给死人,死人是收不到的,表现了对这种做法的怀疑,但也足以说明当时的人十分重视上坟祭祖并且已有烧纸钱的习俗了。

几千年来,民间祭祖上坟烧纸已然像一道铭文深深地铭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当中。每逢清明、盂兰、十月一(阴历)、春节等节日,在家的后人必然要去上坟烧纸祭奠祖先。在外的游子们的乡愁也无可抑制地喷发出来,在河边、十字路口等“交通便利”的所在默默地焚烧一张张黄表纸,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与感恩。

时代在发展,祭祀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最早的祭祀活动中并没有烧纸钱这种做法——在蔡伦发明出纸以前,是以牛羊猪等作为祭品的。用来祭祀的牛羊猪叫做“牺牲”。而且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只有贵族有用牺牲祭祖的资格,一般人既无资格也化费不起。纸的普及为平民祭祖提供了方便——经济实惠,还能充分表达对先人的敬意。烧纸钱于是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祭祖方式,就连统治者祭祖时除了供牺牲之外,也烧纸钱。

祭祖的精神文化内涵从根本上来说是后人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之情,彰显了一个家族后继有人的现实,体现了家族血脉的传承不断烧纸钱、鸣鞭炮、献物品等是这种精神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讲环保的今天,我们如果上坟还烧纸钱似乎就有点不合时宜了。烧纸钱、鸣鞭炮,会污染环境,还有引发森林火灾的可能。万一因为烧纸钱引发了火灾,祖先的住宅势必受到影响,祖先可能也会不高兴吧?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呢?每到上坟时给先人献点时鲜水果、献点他生前喜欢吃的喝的东西、献点鲜花、用电子产品代替原始的纸钱鞭炮等,是完全可以的。现在已经发明了电子香,电子炮,如还能有电子纸钱之类的东西的话就最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在祭祖时即表达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岂不是两全其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