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硬笔初学者入门学习一段时间发现: 自己写字还是七扭八歪,书写作品流于庸俗,格调不高。 这背后的原因是一结构字体方法掌握不够精准;二是不知道硬笔如何向经典法帖学习,如何取法乎上。 对此,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湖北十大青年书法家万双全导师给出的建议是:“硬笔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亦步亦趋地描摹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不能通过精致的点画来表现神韵。硬笔的笔画只能通过线方向、线长度的对比,强调体势的欹侧、结构的疏密,在流畅、自然的书写中表现硬笔书法的书写美。” 很多书友都直接从笔画跳入日常应用书写,没有学习结构和偏旁书写技巧与规律,书写字体结构不稳,失去重心,导致书写的效果不理想,也会使自信心受挫。 这时你就需要一定要补习硬笔字体结构方面的知识,经过万双全老师与墨池的联合深入研究,历经半月有余,开发出了3节趣味偏旁结构课——《硬笔书法趣味新解》,教你书写正确的硬笔结构规律技巧,让你搞定硬笔字的偏旁书写规律和结构方法,写出来的字不再高低不平,重心偏移。 【点击报名·1元听课】 为什么要学硬笔结构? 第一,硬笔结构学习作为硬笔字学习创作中的一环,它的练习算是一个过渡环节,特别是对于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是很有帮助的,能够帮你在学习结构知识的过程中,应用笔画技巧,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第二,硬笔结构重点规律是集中在偏旁等重要部分,写好一个字,笔画是基础是血肉,但是重心和结构是这个字的骨架,若骨架散了,这个字形散神散,也就不好看了。 所以,学习好硬笔结构很重要。 导师介绍 万双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研究员 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 1976年生,湖北枝江人。民盟盟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陵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宜昌市西陵区优秀人才,西陵区政协委员。结业于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师从周德聪、邹家禧、曾翔、沃兴华、王镛、葛昌永诸先生。曾被评为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湖北十大青年书法家。宜昌市“三峡文艺明星”。 作品入展、获奖: 中国书协主办: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法大展(2004.8) 入展 “洗夫人奖”全国书法大展(2005.11) 入展 “傅山杯”全国书法大展(2007.7) 入展 第九届全国书法展(2007.12) 入展 全国首届册页展(2008.7) 入展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2008.11) 入展 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展三等奖(2008.12) 获三等奖 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2009.4) 入展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杯书法作品展”(2012.4) 入展 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2012.10) 入展 全国第四届草书展(2017.3) 入展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2018.2) 入展 拥有21年硬笔教授经验的万双全老师,他强调,学习硬笔书法,要想达到一种比较高的品位,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经典继承的基础之上,入古深则韵味足。 下面为万双全老师自述: 我学习硬笔书法,一直坚持向传统经典学习,不受时风的侵染。建议书友们:先关注整体而后锤炼细节。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你专注于细节的时候,就会对失去对整体的控制。决定一个字好看与否的关键是结构,而不是细节。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取一个经典法帖里面的字,把笔画关系打散、重组,我们会发现,点画不变,但是重组以后的结构,由于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断了,整个字顿时精神涣散。所以,我们用硬笔临习古代经典法帖,不必亦步亦趋地追摹笔画,只需要关注整体结构,取貌取神。 硬笔和毛笔的特性不同,不可能在流畅书写的前提下,还能写出毛笔线条的粗细、枯润、浓淡等变化来,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结构的学习上。 市面上不少硬笔培训机构还停留80年代的先教基本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笔笔顿笔的老套路上,短横长横、俯横仰横、左尖横右尖横,长竖短竖、悬针垂露……恨不得把所有的基本笔画都教给学生。 这种盲目的一味填鸭式的教育,让学生学得很吃力,即使学会了,也不能把这些东西运用到他们平常的书写中去,最后事倍功半。 我最开始教学也是这样。后来,在1999年夏,有幸参加了由陈振濂老师主持教学的全国首届书法高研班,眼界大开。回来后就以学院派教学模式在学生中实验推广,效果很好。 我从教21年来累计培养学生万余名,先后有40多名学生入选省展,3名学生作品入选国展。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有信心可以帮助你解决硬笔行书入门难的问题,期待我们在课程里的相遇。 |
|